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禮官,如沛國趙孝、瑯琊承宮等,或安車結駟,告歸鄉

里;或豐衣博帶,從見宗廟。其餘以經術見優者,布在 廊廟。故朝多皤皤之良,華首之老,每讌會則論難衎 衎,共求政化,詳覽群言,響如振玉。朝者進而思政,罷 者退而備問,小大隨化,雍雍可嘉。期門、羽林介冑之 士,悉通《孝經》。博士議郎一人開門,徒眾百數,化自聖 躬,流及蠻荒。匈奴遣伊秩訾王大車且渠來入就學, 八方肅清,上下無事。是以議者每稱盛時,咸言「永平。」 今學者蓋少,遠方尢甚,博士倚席不講,儒者競論浮 麗,忘謇謇之忠,習諓「諓之辭;文吏則去法律而學詆 欺,銳錐刀之鋒,斷刑辟之重,德陋俗薄,以致苛刻。昔 孝文、竇后性好黃老,而清靜之化流景、武之間。臣愚 以為宜下明詔,博求幽隱,發揚巖穴,寵進儒雅。有如 孝宮者,徵詣公車,以俟聖上講習之期。公卿各舉明 經及舊儒子孫,進其爵位,使纘其業。復召郡國書佐, 使讀律令。如此,則延頸者日有所見,傾耳者月有所 聞。伏願陛下推述先帝進業之道。」太后深納其言。是 後屢舉方正、敦樸、仁賢之士。

《周景傳》:「景字仲饗,辟大將軍梁冀府,稍遷豫州刺史、 河內太守。好賢愛士,其拔才薦善,常恐不及。每至歲 時,延請舉吏,入上後堂,與共宴會,如此數四,乃遣之, 贈送什物,無不充備。既而選其父兄子弟,事相優異, 嘗稱曰:『臣子同貫,若之何不厚。先是司徒韓演在河 內,志在無私,舉吏當行,一辭而已,恩亦不及其家。曰: 『我舉若可矣。豈可令偏積一門』』。」故當時論者議此二 人。

《吳志陸凱傳》凱所諫皓二十事,有曰:「先帝簡士,不拘 卑賤,任之鄉閭,效之於事,舉者不虛,受者不妄。今則 不然,浮華者登,朋黨者進,是不遵先帝十四也。」 《晉書叚灼傳》:「灼封關內侯,遷議郎。武帝即位,灼遣息 穎表言其二曰:士之立業,行非一概。吳起貪官,母死 不歸,殺妻求將,不孝之甚。然在魏使秦人不敢東向, 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曾參、閔騫,誠孝子也,不能宿 夕離其親,豈肯出身致死,涉危險之地哉!今大晉應 期運之所授,齊聖美於有虞,而吳人不臣,稱帝私附, 此亦國之羞也。陛下誠欲致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 使奮威淮浦,震服蠻荊者,故宜疇咨博采,廣開貢士 之路,薦巖穴,舉賢才,徵命考試,匪俊莫用。」今臺閣選 舉,塗塞耳目。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據上品者,非公 侯之子孫,則當塗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則蓽門蓬戶 之俊,安得不有陸沉者哉!

《華譚傳》:「『譚至洛陽,武帝親策之曰:昔帝舜以二八成 功,文王以多士興周。夫制化在于得人,而賢才難得。 今大統雖同,宜搜才實,州郡有貢薦之舉,猶未獲出 群卓越之倫,將時無其人,有而致之,未得其理也』。對 曰:臣聞興化立法,非賢無以光其道;平世理亂,非才 無以宣其業。上自皇羲,下及帝王,莫不張皇綱以羅 遠,飛仁風以被物,故得賢則教興,失人則政廢。」今四 海一統,萬里同風,州郡貢秀孝,臺府簡良才。以八紘 之廣,兆庶之眾,豈當無卓越儁逸之才乎?譬猶南海 不少明月之寶,大宛不乏千里之駒也。異哲難見,遠 數難睹。故堯舜太平之化,二八由舜而甫顯;殷湯革 王之命,伊尹負鼎而方用。當今聖朝禮亡國之士,接 遐裔之人,或貂蟬于帷幄,或剖符于千里,巡狩必有 呂公之遇,宵夢必有巖穴之感,賢儁之出,可企踵而 待也。

《石勒載記》:「勒清定五品,以張賓領選。復續定九品,署 張班為左執法郎,孟卓為右執法郎,典定士族,副選 舉之任。令群寮及州郡歲各舉秀才、至孝、廉清、賢良、 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

《姚興載記》:興如三原,顧謂群臣曰:「古人有言:『關東出 相,關西出將,三秦饒儁異,汝潁多奇士』。吾應天明命, 跨據中原,自流沙已東,淮漢已北,未嘗不傾己招求, 冀匡不逮。然明不照下,弗感懸魚。至于智效一官,行 著一善,吾歷級而進之,不使有後門之歎。卿等宜明 揚仄陋,助吾舉之。」梁喜對曰:「奉旨求賢,弗曾休倦,未」 見儒亮大才,王佐之器,可謂世之乏賢。興曰:「自古霸 王之起也,莫不將則韓吳相兼,蕭鄧終不」「將於往 賢求相於後哲。卿自識拔不明,求之不至,奈何厚誣 四海乎?」群臣咸悅。

《魏書韓麒麟傳》:麒麟子顯宗。高祖曾詔諸官曰:「自近 代以來,高卑出身,恆有常分。朕意一以為可,復以為 不可,宜相與量之。」李沖對曰:「未審上古以來,置官列 位,為欲為膏粱兒地,為欲益治贊時?」高祖曰:「『俱欲為 治』。沖曰:『若欲為治,陛下今日何為專崇門品,不有拔 才之詔』?」高祖曰:「苟有殊人之伎,不患不知。然君子之 門,假使無當世之用者,要自德行純篤,朕是以用之。」 沖曰:「傅巖、呂望,豈可以門見舉?」高祖曰:「如此濟世者 希,曠代有一二人耳。」沖謂諸卿士曰:「適欲請諸賢救 之。」祕書令李彪曰:「師旅寡少,未足為援,意有所懷,不 敢盡言于聖日。陛下若專以門地,不審魯之三卿,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