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既浩穰,文簿煩雜,因此渝濫,其事百端。故俗間相 傳云:「入試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 此又弊之尤者。今若未能頓除舉選,以從古制,且稍 變更,以息弊源,則官多佳吏,風俗可變。其條例如後, 謹議。

《闢四門賦》
王起

「王者居上國,來遠人。闢四門而不壅,俾八方而是遵。 朝聘會同,自達於遐邇;華夷蠻貊,不間於君臣。所以 表王道之蕩蕩,彰皇化之淳淳。」我皇闢四門也,廣天 視,廓天意。總寰海而有截,端冕旒而無事。猶懼遺淹 滯,拔秀異。或元纁而旁採,或弓旌而遠致。觀乎天步, 有四達之清夷;仰彼帝閽,無九重之奧祕。所以遠方 知歸,群才不匱。彼前代之有四門也,或化未洽,志未 恢;水陸之珍是湊,丘園之士莫來。「雖大道甚夷,不異 乎遐阻;雖高門有閌,而同夫不開。今我后則不然,下 土順而風趍,王化行而草偃。闉闍所湊,表聖心之禮 賢;巖藪皆空,知帝德之柔遠。士向方而集,才應時而 多;鴻鸞接翼而畢萃,驥騄齊足而咸」過,莫不趍斯門 之呀豁,知我化之休和。休和之始,聖王之祉。致穆穆 於四門,獲濟濟之多士。關鍵不用,無老氏善閉之功; 《車書》大同,葉王者無外之美。至矣哉!舜德巍巍,復存 乎聖理。

《賢不家食賦》
宋·范仲淹

國家廣闢四門,惟賢可尊,俾進身於祿位,寧退食於 丘園。出仕文明,萬鍾之榮自足;不居側陋,一簞之樂 奚論。當其王道勃興,聖人在上,納忠良而罔怠,庶弼 諧而無曠。敦三接而何善不臻,達四聰而無遠弗訪。 思舉之士,效明試於勳庸;崇德之人,恥素飧而高尚。 莫不濯纓交進,束帶相先。上既諧於輔聖,下絕見於 遺賢。克勤於邦,自重茵而列鼎;不出其位,寧鑿井而 耕田。遂使獻替無虧,經綸是假,外兼濟於黔首,內盡 忠於王者。行爵出祿,但見其聖人養賢;論道經邦,詎 聞乎君子在野。豈不以天下之政也?惟賢是經,天下 之情也。得賢而寧,所以宅茲百揆,所以康彼萬靈。靡 吟皎皎之駒,已縻好爵;宜詠呦呦之鹿,盡宴明庭。彼 茹藜而隱者,亦士之醜;飲泉而居者,何樂之有。曷若 我美祿是干,良時是偶。如蛟龍兮得雲雨,異麟鳳兮 在郊藪。是以子牙就聘,求魚豈戀於水濆;伊尹逢時, 執耒寧思於田畝?美夫聖主斯在,明賢不遐。咸簪纓 而奉國,豈菲薄而在家。端冕之前,既協鹽梅之用;衡 茅之下,誰興葵藿之嗟。士有學稟素風,運逢皇極。方 勵入官之業,獲頌養賢之德。幸奏藝於堯階,庶無慚 於家食。

《論廣收人才》
呂公著

臣伏睹近詔,舉才行堪任升擢官。切觀陛下自臨御 以來,虛心屈己,以待天下之士。士之起草茅小官而 超至顯近者,不可勝數,然猶孜孜以求賢為急,誠欲 廣收人才,無所遺棄。臣伏思自昔有為之君,不借賢 於異代,然唐虞之際,亦稱「才難」,則世固未嘗乏賢,而 人才亦不可多得。今陛下降《發中》之詔,非徒為虛文 也。中外所舉蓋有百餘人,雖不能盡當,然參考名實 而試用之,宜有可以塞厚望、應明旨者。臣又竊詳今 日詔意,正欲達所未達。然數年以來,天下之士,陛下 素知其能,嘗試以事,而中就閑外者尚多,恐其間亦 有才智忠厚,欲為國家宣力者,未必盡出於迂闊繆 戾而難用也。漢武帝時,公孫弘初舉於朝,以不稱旨 罷。後再以賢良舉,帝親擢為第一,不數年間,遂至宰 相。「由是觀之,人果未易知,而士亦不可忽。何則?昔日 所試,或未能究其詳,數年之間,其才業亦容有進。惟 陛下更任之事,以觀其能,或召之對以考其言,兼收 博納,使各得自盡,則盛明之世,無滯才之歎,不勝幸 甚。」

《策問一首》
歐陽修

問:「古之取士者,上下交相待,以成其美。今之取士者, 上下交相害,欲濟於事,可乎?古之士教養有素而進 取有漸,上之禮其下者厚,故下之自守者重。上非厚 禮不能以得士,士非自重不能以見禮於上。故有國 者設爵祿車服禮樂於朝,以待其下,為士者修仁義 忠信孝悌於家,以待其上,設於朝者,知下之能副其 待則愈厚;居下者知上之不薄於己故愈重,此豈不 交相成其美歟?後世之士則反是,上之待其下也,以 謂干利而進爾,雖有爵祿之設,而日為之防以革進 之濫者;下之視其上也,以謂雖自重,上孰我知,不自 進則不能以達。由是上之待其下也益薄,下之自守 者益不重而輕。」嗚呼!居上者欲得其「人,在下者欲行 其道,其可得邪?」原夫三代取士之制如何,漢魏迨今, 其變制又如何,宜歷道其詳也。制失其本,欲其反古, 當自何始?今之士皆學古通經,稍知自重矣,而上之 所以禮之者未加厚也噫?由上之厚,然後致下之自 重歟?必下之自重,然後上禮之厚歟?二者兩不為之 先,其勢亦奚由而合也?宜陳其本末,與其可施於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