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言極諫之實。是以業明經者惟志于青紫之得,對賢 良者或雜以申韓之言。陳湯舉茂才而有不奔父喪 之罪,徐淑舉孝廉而不逃冒年之責。以科目取人,而 得人若是,其有卓然不群之才出其中者特幸耳。雖 然,漢猶不專倚于科目也,鄉里有推舉之事,而州郡 有辟舉之召。故事之修于鄉者,雖不繇科目以進,而 辟書踵門,選拔州縣,等而上之。與科目之士同于擢 用。此後世之所未講也。

《魏晉南北朝貢舉》

魏吏部尚書陳群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 以定其選。又制,郡口十萬以上,歲察孝廉一人,其有 秀異,不拘戶口。黃初三年,詔令郡國所選,勿拘老幼。 大抵儒通經術,吏達文法,到皆試用。晉武帝泰始四 年,詔公卿及郡國守相,舉賢良方正直言之士。大抵 當時沿魏九品之制,州郡皆置中正,品第人物,士人 浸以門資閥閱為序,所引用者概可知也。東晉元帝 制,揚州歲舉二人,諸州各一人。時遠方孝秀,不復策 試,到即除署。尚書陳頵以為宜漸循舊,試以經策,于 是帝申明舊制,皆令試經。太興三年,秀、孝多不敢行, 其有到者,並託疾。于是始令孝廉申,至七年而秀才 如故。宋制,凡州舉秀才,郡舉孝廉,至皆策試,天子或 親臨之。凡舉得失,各有賞罰。齊因習宋代限年之制, 然而鄉舉里選,不覈才德,其所進取,以官婿冑籍為 先。梁初無中正。七年,州置州正,郡置郡崇,鄉置鄉豪, 各一人,專典搜薦,無復膏粱寒素之隔。普通七年,詔 「凡州歲貢二人,大郡一人。」敬帝太平二年,復令諸州 置中正。陳依梁制限年入仕。後魏州郡皆有中正,掌 選舉。北齊選舉,多沿後魏之制,凡州縣皆置中正,其 課試之法,中書策秀才,集《書》策貢士,考功郎中策廉 良,天子常服,乘輿出座于朝堂,中楹,秀孝各以班草 對。周武帝既平齊,廣收遺佚,乃詔山東諸州舉明經 幹理者。至宣帝大成中,詔州舉高才博學者為秀才, 郡舉「明經修行者為孝廉。」至隋煬好文詞實,始制進 士科,專以詩賦取士,不復關行能,而貢舉之弊極矣。

《唐代貢舉》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舊。然其大要有三:繇學館者 曰生徒,由州縣者曰鄉貢,皆升于有司而進退之。其 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經,有俊士,有進士,而又有明法、 明字、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開元禮》,有道舉,有童子 舉。而明經之別有五經,有三經,有二經,有一經,有三 《禮》,有三傳,有吏科。此歲之常選也。其天子自詔曰:「制 舉」,所以待非常之材者也。凡學有六:曰國子,曰太學, 曰四門學,曰律學、書算學。而其外之州縣,則又自有 學。凡館有二:曰弘文,曰崇文。而崇文館每歲仲冬,令 州、縣、館、監舉諸生之成者送之尚書省,此之謂由學 館之生徒也。不由學館者,皆懷牒而自列于州縣。州 縣試已,則會之以鄉飲酒之禮,歌《鹿鳴》之詩,送于考 功而覆試之,此之謂「州縣之鄉貢」也。所謂「制舉」者,蓋 有司常選之外,天子又自詔四方德行才能文學之 士,或高蹈幽隱與其不能自達者,下至軍謀將略,翹 關拔山,絕藝奇技,莫不兼取。其為名目,隨其人主一 時所欲而列為定科。如賢良方正,直言極諫,博通墳 典,達于教化,軍謀弘「遠,堪任將率,詳明政術,可以理 人」之類,其名最著。其所以待之之禮甚優,而宏才偉 論非常之人亦時出于其間,此之謂「天子自詔之科 舉」也。三者大略如此。而士之進取之方,與上之好惡, 所以育才養士、招來獎進之意,有司選士之法,因時 益損,又各不同焉。合而論之,秀才之試方略,進士之 試時「務,所以策其才也。明經之帖文,童子之誦文,與 夫書學之口試墨義,所以驗其記也。經史三傳諸科, 又各問其大義,或百條,或五十條,所以審其識也。然 《周禮》《儀禮》在所習也,而有所謂《開元禮》」者,果何為乎? 進士之科,試以策矣。自高宗從劉思立之言,始于策 之外復加以雜文,初時試以詩賦矣,至德宗時,用趙 贊之言罷詩賦,而易之以箴論表贊,是果合于古乎? 至於所取之人,則互有得失,不可一概拘者,如狄仁 傑、徐有功以明經舉,而祝欽明、田允積亦擢明經;杜 牧、白居易、楊綰、顏真卿、韋貫之、裴垍以進士舉,而李 宗閔、牛僧孺亦舉進士。賢良方正直言極諫,則有裴 度、韓休、劉蕡之徒。然賈餗、皇甫鎛則亦以是進。博學 宏詞,則有陸贄、杜黃裳之徒;然王涯、劉禹錫則亦以 是進。武舉,武后時始,而《志》云「選法不足道」,然以武舉 異等中第如郭子儀,遂能成再造之功,任子之選為 輕。然李德裕以元和宰相之後,弼襄武宗之治。大抵 自隋煬帝以來,風俗浮靡,始有進士之科,而試以律 賦。唐室因之,孝廉、秀才之科雖在,而惟明經、進士二 科最盛,而孝廉衰矣。寶應中,雖以楊綰之議,詔明經、 進士與孝廉兼行,而終不足以勝二科也。又其後也, 文華之士日盛,進士益重,而明經又稍衰矣。是以鄭 覃嫉之于前,李德裕思革于後,而議卒就寢。則歐陽 公所謂「方其取以詞章,類若浮文而少實,及其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