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已,於是操觚末技得以取榮進之路。夫其始進也,試 之以操觚末技而專主於詞章;其既仕也,付之於勘 籍小吏而專校其資格,於是選賢舉能之意無復存 者矣。然此二法者,歷數百年而不可以復更,一或更 之,則蕩無法度,而倖濫者愈不可澄汰,亦獨何哉?又 古人之取士,蓋將以官之。三代之時,法制雖簡而考 核本明,毀譽既公,而賢愚自判,往往當時士之被舉 者未有不入官,初非有二途也。降及後世,巧偽日甚, 而法令亦滋多,遂以科目為取士之途,銓選為舉官 之途,二者各自為防閑檢柅之法。至唐,則以試士屬 之禮部,試吏屬之吏部,於是科目之法,日新月異,不 相為謀。蓋有舉於禮部而不得官者,不舉於禮部而 得官者,而士之所以進身之塗轍亦復不一,不可比 而同之也。於是立「舉士」、《舉官》兩門以該之,而古之選 舉不復聞矣。

朱健古今治平略

《三代貢舉》

《周官大司徒》以鄉三物教民而賓興之。鄉大夫受教 法于司徒,退頒于鄉吏,使各教其所治,以考其德行, 察其道藝。至三年,則鄉大夫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而 興賢者能者。此謂使民興賢,出使長之,使民興能,入 使治之也。遂大夫,三歲大比,率其吏而興氓,亦如之。 是以凡士,鄉先論其秀者,升諸司徒,曰「選士。」司徒論 選士之秀者而升諸學,曰俊士,既升而不征者曰造 士,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升諸司馬曰「進士。」大略當 其時仕進有二道,有繇鄉學而進者,有繇國學而進 者。鄉學則掌于鄉大夫而用之在大司徒。國學則掌 于大樂正而用之在大司馬。繇選士而為造士,是鄉 學所進者,則用之為鄉遂吏。繇俊士而為進士,是國 學所進者,則論辨之為大夫士,此其大較也。至于在 內,則有國子之選舉諸子,所謂春合諸學,秋合諸射, 以考其藝而進退之者是也。在外則有諸侯之獻貢, 《射義》所謂諸侯歲貢士于天子,天子試之于射宮是 也。夫論成周選舉之法,孰不知鄉舉里選之為公;論 三年大比之法,孰不知德行道藝之為重?然亦思周 之選舉不屬他官而屬之教官者,夫豈無意歟?蓋必 有以教之于平時,斯可以興之于異日;既有以書之 于每歲,斯可以考之于三年。平日之教者以此,則今 日之興者亦以此;平日之書者以此,則今日之考者 亦以此。教之之初已為賓興之地,興之之日尚何負 于賓禮之隆哉!大哉,成周之教,不獨六鄉為然也。宮 正之糾宮衛,師氏、保氏之教國子,無往而不為德行 道藝也,而況于三年賓興之選乎!然鄉大夫既以大 比而賓興矣,又曰「退而以鄉射五物詢眾庶」者,蓋將 以是而示人之激昂而為賓興之繼也。鄉大夫以射 禮而詢眾庶,則六鄉之民又將因射而知自勉矣。故 又曰:「《比》謂使民興賢」,是民自知其賢而興之矣。出而 使之為長,則民豈有不服者哉!使民興能,是民自知 其能而興之也;入而使治其事,則事豈有不理者哉! 賢能之興皆出于民,此鄉舉里選之所以為公也。以 所興之人而還以長之,必能興利除害而與民相周 旋;以所興之人而還以治之,必能趨事赴功而與民 相勸助。故入而在官府治事者,此人也;出而在比閭 為長者此人也。則是在官臨民者,孰非德行道藝之 人哉?後世選舉之法,壞人自科目始。吁!科目豈能壞 人,亦教之者有以壞人也。鄭司農謂「興賢若漢舉孝 廉,興能若漢舉茂才」,不知漢平時所教者,果孝廉茂 才否?夫教之以利祿之學,則所舉者皆利祿;教之以 詞章之學,則所舉者皆詞章。所教在此,所學在此,則 所舉在此。科目未足壞人才,而教化已先壞人心術 矣。後世言者,非不知鄉舉里選之為可復,然平時無 德行道藝之教,而一旦欲行德行道藝之選,豈不迂 哉!

《兩漢貢舉》

漢制,「舉士策于天子者曰賢良方正,察于州郡者曰 孝廉茂才,升于學較者曰博士弟子。下至上書射策, 論列時政,及掾吏稱職,公府辟召,亦得以自奮。其間 大則取其行,次則取其學,又次則舉其言,又次則取 其能。」大抵當時文網希闊,搜羅俊彥,由人主意為之, 初無定額。至其後,諸帝因日蝕地震、山崩川竭,諸天 地大變,輒詔郡國舉士,以咨缺失,率以為常。而其有 要任特使,皆各標其目而令舉之。于是又有所謂三 老、孝弟、力田、直諫,下詔特舉童子、武勇及任子、入貲、 從軍、良家子,諸目不一。大抵漢之取士,隨時設目,蓋 非一科。其行之最久而得人為多者,在學較則有明 經,在郡國則有孝廉、賢良、茂才而已。「孝廉賢良,始于 文帝;茂才明經,始于武帝。四者之科,終漢世不變,而 公卿大夫多由此途出。」然愚以為碩人宏博之才,要 非科目所能得,限人以科目之選,則所得豈復有異 能之士哉?蓋明經止于一藝,以射策為甲乙,非有深 探聖人之旨;賢良止于對策,以迂緩而不切,非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