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友,所以發其蒙而破其愚,成其德而行修矣。《易》曰:「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又曰:「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夫學,一而已矣。舉錯:人者,德行之修,否而已矣。此又為人上者,不可不知。

胡宏曰:「人君聯屬天下以成其身者也。內選于九族 之親,禮其賢者,表而用之以聯屬其親;外選于五方 之人,禮其英傑,禮而進之以聯屬其民,是故賢者眾 之表、君之輔也。不進其親之賢者,是自賊其心腹也, 不進其人之賢者,是自殘其四肢也。」

臣若水通曰:「人君以天下為一體者也,不理九族之賢,則親心乖離,腹心賊矣。不禮五方之賢,則民心離散,四肢解矣。故內舉不遺親,外舉不遺才,蓋欲聯屬天下以成一體之義也。誠如是也,則為君者不至孤立于上,而股肱耳目皆有所托矣。賢才豈有不用,天下豈有不安哉?」

太祖高皇帝開國之初,詔天下曰:「自洪武三年為始, 特設科舉,以起懷才抱德之士。務在經明行修,博古 通今,文質得中,名實相稱。其中選者,朕將親策干廷, 觀其學識,品其高下,而任之以官。果有才學出眾者, 待以顯擢。使內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選,非科舉者毋 得與官。」

臣若水通曰:「此太祖始立科舉之詔也,用人之道盡之矣,其與虞廷之九德,成湯之立賢,有周之德行道藝,千載同符矣。故曰『懷才抱德』」 ,曰「經明行修」 ,曰「博古通今」 ,曰「文質得中」 ,曰「名實相稱。其為賢則一也,必五者純備,然後謂之賢也,此聖人合一之道也。至于策之者,所以觀其五者之蘊,如敷奏言揚之道耳,非以」 文章取之也。奈何傳世既久,逐末忘本,而教者與學者皆拘拘于言語華采之間,而太祖立法之意澌盡無幾矣。仰惟聖明務學崇本,修復舊章,特易易耳。此固養賢用賢之大要,不可不重也。

《大明令》:「凡在流品人員,果有文武長才通曉,治體廉 潔者,臺憲官具實跡奏聞。」

《諸司職掌》:凡各府州縣,每歲于所轄隅廂鄉都內,拔 選容止端謹無過人才一名,申送布政司考覈,轉行 按察司考覈堪充歲貢,開坐考過詞語,差人送部。應 有賢良方正及山林巖穴隱逸之士,并通曉經書儒 士、秀才、孝廉,俱各訪求到官,審無過犯違礙,不拘名 數,差人伴送到部。或內外官員人等,薦舉人材秀才」, 即便行移原籍官司,起取赴部。如儒士秀才出題考 試,果否通經賢良隱逸等項人材,量其才能,定其高 下,仍取本戶丁糧數目,作何營生,及戶內有無雜役 事故,供結明白,然後開發送部選用。如將鄙陋不堪 之人,一概朦朧濫舉,原舉官吏,依「《貢舉非其人律》問 罪。

凡舉保孝廉、人材、秀才、及山林隱逸,本部即行所屬, 委自正官,選求民間果係名實相副、素無過犯之人, 有司起送到部、咨發吏部聽用。

臣若水通曰:「帝王之治天下也,惟在得人而已矣。《大明令》諸司職掌三事,皆我祖宗舉用賢才之盛典也。詳考覈之法以求其能,嚴並坐之戒以防其弊,可謂至精至密矣。惟聖明法而行之,則天下治矣。」

屠隆鴻苞

《選舉》

昔漢末用人,率以貨入買官,銓曹列肆,拜官儈易。家 纍銅臭者市井而大官,貧乏阿堵者英俊而枯槁。選 舉拔擢,多非其人。故時人為之語曰:「舉秀才,不知書; 察孝行,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仕宦者既以貲市官,則以貪取息,溪壑無恥,賄賂公 行,政濁風頹,天下日以亂亡。晉重門第,好容止,崔、盧、 王、謝子弟,生髮未燥,已拜列侯,身未離襁褓,而業被 冠帶,膚清神朗,玉色令顏,縉紳公言之,朝端吏部至 以此臧否。士大夫手持粉白,口習清言,綽約嫣然,動 相誇詡,鄙勤朴而尚擺落,晉竟以此雲擾。唐工詩賦, 士習俊輕,崇飾風流,蔑棄行檢,附勢躁進,不聞恬寂, 賦《明河》,執虎子,或結宮姬,或投宦寺,或附權相,或託 優伶,一通朝籍,輒宣盈汰。家列歌舞,官設聲伎。湖守 以部女而媚杜牧,韓滉以歌妓而奪戎昱,武氏以碧 玉而殺知之。當時士大夫勳業,止於詩酒聲色而已。 唐祚之移,大都坐此。我國家以經術取士,鎖闈列棘, 糊名易書,主司所收士,率不預知其姓名里籍。故請 託不行,苞苴不入,止程文藝,羅真材,不論高門寒畯, 潘美《左醜》,重經術,輕詩賦,不尚浮華,抑絕奔競。士當 官任事,一以勤敏慎愨為先,不事清談,放黜遊燕,登 臨山水,流連聲伎,為服官大禁。清議嚴而國法峻。士 大夫有朝夕矜矜愛名惜檢,圖策立功。二百餘年來, 士風端潔,吏治修明,國家寧謐,穆哉綦隆矣!近者荊 州擅政,陰賊暴恣,多慾行私,戚黨依憑勢焰,鼓煽縱 橫。有司望風叩門鑚穴,童子何知?白丁不學,諸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