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史記文帝本紀》:二年冬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 月朢,日又食。上曰:「朕聞之,天生蒸民,為之置君,以養 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則天示之以菑,以誡不治。 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適見於天,菑孰大焉!朕獲保 宗廟,以微眇之身託於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亂,在 朕一人,唯二三執政,猶吾股肱也。朕下不能理育群 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 過失,及知見思之所不及,白以告朕,及舉賢良方正、 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飭其任職,務省 繇費以便民。朕既不能遠德,故憪然念外人之有非, 是以設備未息。今縱不能罷邊屯戍,而又飭兵厚衛, 其罷衛將軍軍,太僕見馬遺財足,餘皆以給置傳。 文帝十五年,詔有司舉賢良文學士。

按《漢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晁錯傳》:詔有司舉賢良 文學士,錯在選中,上親策詔之曰:「惟十有五年九月 壬子,皇帝曰:『昔者大禹勤求賢士,施及方外四極之 內,舟車所至,人跡所及,靡不聞命,以輔其不逮。近者 獻其明,遠者通厥聰,比善戮力,以翼天子』。」是以大禹 能亡失德,夏以長楙。高皇帝親除大害,去亂從,並建 豪英,以為官師,為諫爭,輔天子之闕而翼戴漢宗也。 賴天之靈,宗廟之福,方內以安,澤及四夷。今朕獲執 天下之正,以承宗廟之祀,朕既不德,又不敏,明弗能 燭而智不能治,此大夫之所著聞也。故詔有司,諸侯 王、三公九卿及主郡吏,各帥其志,以選賢良,明於國 家之大體,通於人事之終始,及能直言極諫者,各有 人數,以匡朕之不逮。二三大夫之行,當此三道,朕甚 嘉之,故登大夫於朝,親諭朕志。大夫其上三道之要, 及「永惟朕之不德,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寧」,四 者之闕,悉陳其志,毋有所隱。上以薦先帝之宗廟,下 以興愚民之休利,著之於篇,朕親覽焉。觀大夫所以 佐朕至與不至,《書》之「周之密之,重之閉之,興自朕躬。」 大夫其正論毋枉。執事烏虖戒之:二三大夫其帥志 毋怠。

景帝後二年詔令廉士入官者減算

按《漢書景帝本紀》,後二年夏五月詔曰:「人不患其不 知,患其為詐也;不患其不勇,患其為暴也;不患其不 富,患其亡厭也。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今訾算十以上 乃得官,廉士算不必眾,有市籍不得官,無訾又不得 官,朕甚愍之。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職,貪夫長 利。」

武帝元狩六年詔舉獨行之士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狩六年「六月,詔遣博士循行天 下,舉獨行之君子,徵詣行在所。」

元封五年詔察舉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封五年「夏四月詔曰,蓋有非常 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 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 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 使絕國者。」

昭帝始元元年閏月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持節行郡國舉賢良問民所疾苦冤失職者

按:《漢書昭帝本紀》云云。

宣帝元康元年詔舉修身通學明先王之術者

按《漢書宣帝本紀》:「元康元年秋八月詔曰:『朕不明六 藝,鬱于大道,是以陰陽風雨未時。其博舉吏民,厥身 修正,通文學,明於先王之術,宣究其意者各二人,中 二千石各一人』。」

元康四年,詔「舉茂材異倫之士。」

按《漢書宣帝本紀》:「四年正月,遣大中大夫彊等十二 人,循行天下,存問鰥寡,覽觀風俗,察吏治得失,舉茂 材異倫之士。」

元帝建昭四年詔舉茂材特立之士

按《漢書元帝本紀》:建昭四年夏四月詔曰:「朕承先帝 之休烈,夙夜栗栗,懼不克任。間者陰陽不調,五行失 序,百姓饑饉,惟烝庶之失業,臨遣諫大夫博士賞等 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問耆老鰥寡孤獨乏困失職 之人,舉茂材特立之士,相將九卿,其帥意毋怠,使朕 獲觀教化之流焉。」

成帝鴻嘉二年詔舉敦厚有行義能直言者

按《漢書成帝本紀》,「鴻嘉二年春三月,博士行飲酒禮, 有雉蜚集于庭,歷階升堂而雊,後集諸府,又集承明 殿。詔曰:『古之選賢,傅納以言,明試以功,故官無廢事, 下無逸民,教化流行,風雨和時,百穀用成,眾庶樂業, 咸以康寧。朕承鴻業,十有餘年,數遭水旱疾疫之災, 黎民婁困於饑寒,而望禮義之興,豈不難哉!朕既無』」 以率道,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意乃招賢選士之路鬱 滯而不通,歟?將舉者未得其人也?其舉敦厚有行義、 能直言者,冀聞切言嘉謀,匡朕之不逮。

永始三年詔舉惇樸遜讓有義行者

按《漢書成帝本紀》,永始三年正月己卯晦,日有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