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一卷目錄

 選舉總部彙考一

  有虞氏帝舜一則

  周總一則

  漢高帝一則 文帝二則 景帝一則 武帝元狩一則 元封一則 昭帝始元一則

  宣帝元康二則 元帝建昭一則 成帝鴻嘉一則 永始一則

  後漢和帝永元一則 安帝永初一則 順帝陽嘉一則 質帝本初一則 靈帝熹平

  一則 獻帝建安一則

  魏文帝黃初二則

  晉成帝咸和二則 簡文帝咸安一則

  宋武帝大明一則 廢帝永光一則 明帝泰豫一則

  梁武帝天監三則 太清一則

  陳總一則

  北魏太宗永興一則 世宗正始一則 文帝大統一則

  北齊總一則

  隋高祖開皇二則 仁壽一則

  唐總一則 高祖武德一則 太宗貞觀四則 高宗儀鳳二則 中宗景龍一則 睿宗

  景雲一則 元宗開元三則 肅宗寶應一則 代宗大曆一則 文宗太和一則 僖宗光

  啟一則

  後梁太祖開平三則

  後唐莊宗同光二則

  後晉高祖天福一則

  後漢隱帝乾祐一則

  後周世宗顯德一則

  遼總一則

  宋總一則

  金總一則

  元總一則 世祖至元三則 成宗大德一則 泰定帝泰定一則

  明太祖洪武七則 世宗嘉靖一則

選舉典第一卷

選舉總部彙考一

有虞氏

帝舜始闢門求賢

按《書經虞書舜典》:「詢于四岳闢四門。」

《正義》曰:堯舜之聖,求賢久矣。今更言「開門」,是開其未開者。謂多設取士之科,以此廣致眾賢也。蔡傳舜既告廟即位,乃謀「治於四岳之官,開四方之門,以來天下之賢俊。」

周制,諸侯歲貢士而進賢使能,總之於天官冢宰。 按《禮記射義》:「古者天子之制,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 天子試之於射宮。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而中 多者,得與於祭;其容體不比於禮,其節不比於樂而 中少者,不得與於祭。數與於祭而君有慶,數不與於 祭而君有讓,數有慶而益地,數有讓則削地。」

陳注鄭氏曰:「三歲而貢士。舊說大國三人,次國二人,小國一人。」疏曰:「《書傳》云:『古者諸侯之於天子也,三年一貢士,一適謂之好德,再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一不適謂之過,再不適謂之傲,三不適謂之誣』。」

按《周禮天官》:「冢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三曰進賢。」

《賢》,有善行也。訂義王昭禹曰:「以德則可久,以業則可大,禮義由之以出,政事由之以立,朝廷待之以尊,民心之所願興,宜使之在位,故進之。馭以進賢,則民知德之不可不務,故《大司徒》以賢制爵,則民謹德。」 賈氏曰:「有賢在下,君當招之,民當舉之。

四曰使能。」

能多才藝者。訂義愚按:人各有能,用之然後見。如伯夷能典禮,使作秩宗,足以究其典禮之能;后夔能典樂,使教冑子,足以究其典樂之能。君知量能以任使,人之有能者,孰不欲自效以見其能。

高帝十一年詔舉賢才

按《漢書高祖本紀》:十一年二月詔曰:「蓋聞王者莫高 於周文,伯者莫高於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 賢者,智能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 由進?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 欲其長久奉宗廟,亡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 不與我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 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 國,相國酇侯下諸侯王,御史中執法下郡守,其有意 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有 而弗言,覺免。年老癃病,勿遣。

文帝二年以日食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