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其法備而意深矣。今之為法不然,其教之之詳,取之 之審,反復澄汰,至于再三,而其具不越乎無用之空 言而已。」深求其意,雖或亦將有賴於其用,然彼知但 為無用之空言,而便足以要吾之爵祿,則又何暇復 思吾之所以取彼者,其意為何如哉? 朝廷設官求 賢,故在上者不當以請託而薦人。士人當有禮義廉 恥,故在下者不當自衒鬻而求薦。

東萊呂氏曰:「井田之制,士與兵國之重事,皆取於農, 工商不與。古者取士於田野,取其民之秀者,以其質 朴故也。」

臨川吳氏曰:「古之為士者,苟可以仕,則選於里,舉於 鄉,而長治其鄉里之民,在公得以行己志,在私得以 資祿養,此古之士所以自安於內,而無願外之想也。 後世取士之法不一,雖存選舉之名,而實與古不同。 何也?所取不於其可用之實能,而于其不可用之虛 技。可以仕者或不得仕,而不可以仕者乃或得仕。時」 之多失人,士之多失志,往往由是。

金史

《選舉志序》

自三代鄉舉里選之法廢,秦漢以來,各因一代之宜, 以盡一時之才,苟足於用即已,故法度之不一,其來 遠矣。在漢之世,雖有賢良方正諸科以取士,而推擇 為吏,由是以致公卿。公卿子弟入備宿衛,因被寵遇, 以位通顯。魏、晉而下,互有因革,至於唐、宋,進士盛焉。 當時士君子之進,不由是塗,則自以為歉。此由時君 「之好尚,故人心之趣向然也。」遼起唐季,頗用唐進士 法取人,然仕於其國者,攷其致身之所自,進士纔十 之二三耳。金承遼後,凡事欲軼遼世,故進士科目,兼 採唐、宋之法而增損之,其及第出身,視前代特重,而 法亦密焉。若夫以策論進士取其國人,而用女直文 字以為程文,斯蓋就其所長以收其「用,又欲行其國 字,使人通習而不廢耳。」終金之代,科目得人為盛,諸 宮護衛及省臺部譯史、令史、通事、仕進皆列於正班, 斯則唐、宋以來之所無者,豈非因時制宜,而以漢法 為依据者乎?金治純駁,議者於是每有別焉。宣宗南 渡,吏習日盛,苛刻成風,殆亦多故之秋,急於事功不 免爾。歟?自時厥後,仕進之岐既廣,僥倖之俗益熾。軍 伍勞效,雜置令錄,門廕右職,迭居朝著。科舉取士,亦 復汎濫,而金治衰矣。原其立經陳紀之初,所為升轉 之格,考察之方,井井然有條而不紊。百有餘年,才具 不乏,豈非其效乎?奉詔作《金史》,志其選舉,因得而詳 論之。

元史

《選舉志序》

選舉之法尚矣。成周庠序學校,以「鄉三物教萬民,而 賓興之,舉於鄉,升於司徒,司馬,論定而後官之。」兩漢 有賢良方正、孝弟、力田等科,或奏對詔策,事猶近古。 隋、唐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算等科,或兼用詩賦, 士始有棄本而逐末者。宋大興文治,專尚科目,雖當 時得人為盛,而其弊遂至。文體卑弱,士習委靡,識者 「病焉。」遼、金居北方,俗尚弓馬。遼景宗、道宗亦行貢試。 金太宗、世宗屢闢科場,亦粗稱得士。元初,「太宗始得 中原,輒用耶律楚材言,以科舉選士。世祖既定天下, 王鶚獻計,許衡立法,事未果行。」至仁宗、延祐間,始斟 酌舊制而行之。取士以德行為本,試藝以經術為先, 士褎然舉首應上,所求者,皆彬彬輩出矣。然當時仕 進有多岐,銓衡無定制。其出身於學校者,有國子監 學,有蒙古字學、回回國學,有醫學,有陰陽學。其策名 於薦舉者,有遺逸,有茂異,有求言,有進書,有童子。其 出於宿衛、勳臣之家者,待以不次。其用於宣徽、中政 之屬者,重為內官文廕敘有循常之格,而超擢有選 用之科。由直省侍儀等入官者,亦名「清望。」以倉庾賦 稅任事者,例視冗職,捕盜者以功敘,入粟者以貲進。 至工匠皆入班資,而輿隸亦躋流品。諸王、公主寵以 投下,俾之保任;遠夷、外徼授以長官,俾之世襲。凡若 此類,殆所謂吏道雜而多端者歟矧?夫儒有歲貢之 名,吏有補用之法,曰「掾史令史」,曰書寫銓寫,曰「書吏。」 典吏所設之名,未易枚舉,曰「省、臺、院、部」,曰「路、府、州、縣」, 所入之途,難以指計。雖名卿大夫,亦往往由是躋要 官,受顯爵,而刀筆下吏,遂致竊權勢,舞文法矣。故其 銓選之備,考覈之精,曰「隨朝外任」,曰「省選、部選」,曰「文 官、武官」,曰「考數」,曰資格,一毫不可越。而或援例,或借 資,或優陞,或回降,其縱情破律,以公濟私,非至明者 不能察焉。是皆文繁吏弊之所致也。今採摭舊編,載 於簡牘,或詳或略,條分類聚,殆有不勝其紀述者。姑 存一代之制,作《選舉志》。

大學衍義補

《清入仕之路》

《周禮》: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 知、仁、聖、義、中、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三曰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