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貴者以勢託,富者以財託,親故者以情託,此豈復有 真貢舉哉?故有因權勢以相傾奪,如牛、李之黨,由於 錢徽典舉之日,至於互相磨軋者四十餘年。於是又 有畏嫌自私,而矯時以為公者。則有嫌於貴而不得 舉者矣,如韓退之之《序齊皞》是也;有嫌於富而不得 舉者矣,如柳子厚《與王參元書》是也。幸而不出於私, 則又不幸而入於矯。夫其嬌者,必有所懲也。故觀其 矯而思其所懲之由,則通榜取士,弊且如此。此唐名 臣,多由此出,彼果何以致之耶?豈其有狥私之弊,而 猶不失其收時望之利耶?若夫崔群之第緣梁肅,杜 牧之第緣吳武陵,李商隱之第緣令狐綯,盧肇之第 緣李德裕,每每類此,亦何惡於請託哉!

《流品》

漢之用人,不分流品,視其材能勳績,等而上之,無有 限格。周勃以木強,申屠以蹶張,薛宣以書佐,魏相以 卒史,皆致位丞相。然其入仕之始,等級次第,亦自有 品節存乎其間。其以明經進者,則多除博士或大夫、 侍中,如嚴助、朱買臣、疏廣、平當之徒是也。其以材武 勇猛進者,則多除太僕或中郎將驂乘,如夏侯英、公 孫賀、衛綰之徒是也。張湯以法律進身,則先以法官 處之,始為內史,後為廷尉,皆法官也。黃霸以入粟補 官,則先以財賦處之,故始為卒吏,後為均輸長,皆掌 財也。雖其始有所分別,而積功累勳,無不可任者,此 《漢官》所以未免乎雜也。武帝始用儒者為宰相,革去 軍功刀筆之選,誠可為一代之良法,而其後惟意所 用,亦不專用儒生。汲黯謂「刀筆吏不可為公卿」,蓋有 激而云。終漢之世,清濁混殽,上下無別,以宦官典領 尚書,以儒術直祕閣,尚書郎掌代王言,而以令史久 次補之,宜乎丁邯恥以孝廉而為郎也。誠使漢之用 人,上至公卿而有限法,則雖流品之不分,何害哉?

性理會通

《求賢》

龜山楊氏曰:「三代、兩漢人才之盛,風俗之美,後世莫 能及者,取士以行,不專以言故也。今雖詔內外官與 經明行修之士,中第之日,優其恩典,不獨取之以言, 又本其行,庶乎近古。然徒使舉之而不由鄉里之選, 又無考察之實,與斯舉者隨眾牒試於有司,糊名謄 錄,校一日之長,不惟士失自重之義,且於課試之際」, 無以別異於眾人,則所謂「本其行」者,亦徒虛文而已。 謂宜別立一科,稍倣三代、兩漢取士官人之法,因今 之宜,斟酌損益,要之無失古意而已。至於投牒乞試、 糊名謄錄之類,非古制者,一切罷之,待遇恩數,盡居 詞賦經義等科之上。庶使學者尊經術,惇行義,人人 篤於自修,則人才不盛,風俗不美,未之有也。

五峰胡氏曰:「人君聯屬天下以成其身者也。內選於 九族之親,禮其賢者,表而用之,以聯屬其親;外選於 五方之人,禮其英傑,引而進之,以聯屬其民。是故賢 者眾之表,君之輔也。不進其親之賢者,是自賊其心 腹也;不進其人之賢者,是自殘其四肢也。 古者舉 士於鄉,自十年出就外傅,學於家塾,州序其學者,何 事也?」曰:「六禮也,七教也,八政也,書其資性近道,才行 合理,鄉老鄉吏會合鄉人於《春秋》之祭祀鬼神而書 之者也。」「三歲大比,鄉老、鄉吏及鄉大夫審其性之不 悖於道也,行之不反於理也,質其書之先後無變也, 乃入其書於司徒,謂之選士。選士學於鄉,校其書之 如州序。三歲大比,鄉大夫及司徒審之」如初,乃入其 書於樂正,謂之「俊士。」俊士入國學,《春秋》教以《禮》《樂》,冬 夏教以《詩》《書》,以上觀古道。樂正官屬,以時校其業之 精否而勉勵之。三歲大比,樂正升其精者於王,謂之 「進士。」王命冢宰會天下之進士,論其資性、才行、學業, 某可以為卿與某可以為大夫,與某可以為士與卿 闕,則以可以為卿者補「之;大夫闕,則以可以為大夫 者補之;士有闕,則以可以為士者補之。三年一考,其 績三考黜其不職,陟其有功者。」是故朝無幸位,野無 遺賢,毀譽不行,善惡不眩,德之大小當其位,才之高 下當其職。人務自修而不僥倖於上,人知自守而不 冒昧求進,人知自重而不輕用其身,人能有恥而不 苟役於利,此所以「仕路清」、政事治、風俗美、天下安寧, 四方慕義而疆場不聳也。

朱子曰:「德行之於人大矣,然其實則皆人性所固有, 人道所當為。以其得之於心,故謂之德,以其行之於 身,故謂之行,非故有所作為增益,而欲為觀聽之美 也。士誠知用力於此,則不惟可以修身,而推之可以 治人,又可以及夫天下國家,故古之教者莫不以是 為先。若舜之命司徒以敷五教,命典樂以教胄子,皆」 此意也。至於成周而法始大備,故其人才之盛,風俗 之美,後世莫能及之。漢室之初,尚有遺法,其選舉之 目,必以敬長上、順鄉里、肅政教、出入不悖所聞為稱 首。魏晉以來,雖不及古,然其九品中正之法猶為近 之。及至隋、唐,遂專以文詞取士,而尚德之舉不復見 矣。 夫古之人教民以德行道藝,而興「其賢者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