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心。然聖賢之言,則有淵奧爾雅而不可以臆斷者,其 制度名物,行事本末,又非今日之見聞所能及也。故 治經者必用先儒已成之說而推之,借曰未必盡是, 亦當究其所以得失之故,而後可以反求諸心而正 其繆。」此漢之諸儒所以專門名家,各守師說,而不敢 輕有變焉者也。但其守之太拘,而不能精思明辨以 求真,是則為病耳。然以此之故,當時風俗終是淳厚。 近年以來,習俗苟偷,學無宗主,治《經》者不復讀其經 之本文,與夫先儒之傳注,但取近時科舉中選之文, 諷誦摹倣,擇取經中可為題目之句,以意扭掜,妄作 主張,明知不是經意,但取便於行文,不暇恤也。蓋諸 經皆然,而《春秋》為尤甚。主司不惟不知其繆,乃反以 為工而置之高等,習以成風,轉相祖述,慢侮聖言,日 以益甚。名為治經,而實為經學之賊;號為作文,而實 為文字之妖,不可坐視而不之正也。今欲正之,莫若 討論諸經之說,各立家法,而皆以注疏為主。如《易》則 兼取胡瑗、石介、歐陽修、王安石、邵雍、程頤、張載、呂大 臨、楊時,《書》則兼取劉敞、王安石、蘇軾、程頤、楊時、晁說 之、葉夢得、吳棫、薛季宣、呂祖謙,《詩》則兼取歐陽修、蘇 軾、程頤、張載、王安石、呂大臨、楊時、呂祖謙,《周禮》則劉 敞、王安石、楊時,《儀禮》則劉敞、二戴;《禮記》則劉敞、程頤、 張載、呂大臨,《春秋》則啖助、趙正、陸淳、孫明復、劉敞、程 頤、胡安國《大學》《論語》《中庸》《孟子》則又皆有《集解》等書, 而蘇軾、王雱、吳棫、胡寅等說亦可采。

以上諸家,更加考訂增損,如劉彝等說,恐亦可取。

令應舉人各占兩家以上,於家狀內及經義卷子第 一行內一般聲說,將來答義,則以本說為主,而旁通 他說以辨其是非,則治經者不敢妄牽己意,而必有 據依矣。其命題所以必依章句者,今日治經者既無 家法,其穿鑿之弊已不可勝言矣。而主司命題,又多 為新奇,以求出於舉子之所不意,於所當斷而反連 之,於所當連而反斷之,大抵務欲無理可解,無說可 通,以觀其倉卒之間,趨附離合之巧。其始蓋出於省 試「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之一題。然而當時 傳聞,猶以為怪。及今數年,則無題不然,而人亦不之 怪矣。主司既以此倡之,舉子亦以此和之。平居講習, 專務裁翦經文,巧為餖飣,以求合乎「主司之意,其為 經學賊中之賊,文字妖中之妖,不止於家法之不立 而已也。今既各立家法,則此弊勢當自革。然恐主司 習熟見聞,尚仍故態,卻使舉子愈有拘礙,不容下筆。 願下諸路漕司,戒敕所差考試官,今後出題,須依章 句,不得妄有附益裁剪。如有故違,許應舉人依經直 答,以駁其繆。仍經本州及漕司陳訴,將命題人重作 行遣。其諸州申到題目,亦令禮部、國子監長貳看詳, 糾舉譴罰,則主司不敢妄出怪題,而諸生得守家法, 無復敢肆妖言矣。」又按前賢文集,策問皆指事設疑, 據實而問,多不過百十字,嘉祐、治平以前尚存舊體。 而《呂申公家傳》記熙寧事乃云:有司發策問,必先稱 頌時政,對者因大為諛詞以應之,然則此風蓋未遠 也。今亦宜為之禁,使但條陳所問之疑,略如韓、歐諸 集之為者,則亦可以觀士子之實學,而息其諛佞之 姦心矣。其必使答義者通貫經文,條陳眾說,而斷以 己意者,其說已略具於《家法》之條矣。蓋今日經學之 難,不在於治經,而難於作義。大抵不問題「之大小長 短,而必欲分為兩段,仍作兩句對偶破題,又須借用 他語以暗貼題中之字,必極於工巧而後已。其後多 者三二千言,別無他意,不過止是反復敷衍破題兩 句之說而已。如此不唯不成經學,亦復不成文字,而 使學者卒歲窮年,枉費日力以從事於其間,甚可惜 也!欲更其弊,當更寫卷之式,明著問目之文,而疏其 上下文通約三十字以上,次列所治之說,而論其意, 又次旁列他說,而以己意反復辯析,以求至當之歸。 但令直論聖賢本意,與其施用之實,不必如今日經 義分段破題,對偶敷衍之體,每道止限五六百字以 上,則雖多增所治之經,而答義不至枉費辭說,日力 亦有餘矣。」至於舊例經義禁引史傳,乃王氏末流之 弊,而論子史者不復訂以經指。又俗學卑近之失,皆 當有以正之,使治經術者通古今,議論者識原本,則 庶乎其學之至矣。其學校必選實有道德之人,使為 學官以來實學之士,裁減解額,舍選謬濫之恩,以塞 利誘之塗者。古之太學,主於教人,而因以取士,故士 之來者,為義而不為利。且以本朝之事言之,如李廌 所記元祐侍講呂希哲之言曰:「仁宗之時,太學之法 寬簡,國子先生必求天下賢士真可為人師者,就其 中又擇其尤賢者如胡翼之之徒,使專教導規矩之 事。故當是時,天下之士,不遠萬里來就師之。其游太 學者,端為道藝稱弟子者,中心悅而誠服之」,蓋猶有 古法之遺意也。熙寧以來,此法浸壞,所謂太學者,但 為聲利之場,而掌其教事者,不過取其善為科舉之 文,而嘗得雋於場屋者耳。士之有志於義理者,既無 所求於學,其奔趨輻湊而來者,不過為解額之濫,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