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臨官受取,金錢山積,發覺則自恤得了,免退則旬日 復用者,曾、史亦將變為盜跖矣。如此,則雖貢士皆中, 不辭「於官長之不良。或曰『能言不必能行,今試經對 策雖過,豈必有政事之才乎』?」《抱朴子》答曰:「古者猶以 射擇人,況經術乎?如其舍旃,則未見餘法之賢乎此 也。夫豐草不秀塉土,巨魚不生小水,格言不吐庸人 之口,高文不墮頑夫之筆,故披《洪範》而知箕子有經 世之器,覽《九術》而見范生懷治國之略,省」夷吾之書 而明其有撥亂之幹,視不害之文而見其精,霸王之 道也。今孝廉必試,經無脫謬,而秀才必對,策無失指, 則亦不得闇蔽也。良將高第,取其膽武,猶復試之以 策,況文士乎?假令不能,必盡得賢能,要必愈於了不 試也。今且令天下諸當在貢舉之流者,莫敢不勤學, 但此一條,其為長益風教亦不細矣。若使海內畏妄 舉之失,凡人息僥倖之求,背競逐之末,歸學問之本, 儒道將大興,而私貨必漸絕,奇才可得而役,庶官可 以不曠矣。或曰:「先生欲急貢舉之法,但禁錮之罪,苛 而且重,懼者甚眾。夫急轡繁策,伯樂所不為;密防峻 法,德政之所恥。」《抱朴子》曰:「夫骨填肉補之藥,長於養 體益壽,而」不可以救暍溺之急也。務寬含垢之政,可 以蒞敦御朴而不中,以拯衰弊之變也。虎狼見逼,不 揮戈奮劍,而彈琴詠詩,吾未見其身可保也。燎火及 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讓盤旋,吾未見其焚之自息也。

《行品》

夫物有似而實非,若然而不然,料之無惑,望形得神 聖者其將病諸?況乎常人。故用才取士,不可以不精 擇,不可以不詳試也。若乃性行惑變,始正終邪,若王 莽初則美於伊、霍,晚則劇於趙高,又非中才所能逆 盡也。若令士之易別,如鷦鷯之與鴻鵠,狐兔之與龍 驎,則四凶不得官於堯朝,管、蔡不得幾危宗周、仲尼 無澹臺之失,延陵無損金之恨,伊尹無七十之勞,項 羽無嫌范之悔矣。所患於其碔砆之亂瑾瑜,鷦螟之 似鳳凰,凝冰之類水精,煙熏之凝雲氣,故令不謬者 尟也。惟帝難之,矧乎近人哉!夫唯大明元鑒幽微,靈 銓揣物,思灼沉昧,瞻山識璞,臨川知珠。士於難分之 中而無取舍之恨者,使臧否區分,抑揚咸允,武丁、姬 文不獨治,而傅說、呂尚不永棄,高、莽、宰嚭不得成其 惡,弘、恭、石顯無所容其偽矣。斯蓋取士之較略,選擇 之大都耳。《精微》之求,存乎其人,固非毫翰之所備縷 也。

唐杜佑通典

《選舉序》

「自昔羲后,因以物命官,事簡人淳,唯以道化,上無求 欲於下,下無干進於上,百姓自足,海內乂安。不是賢 而非愚,不沽名而尚行,推擇之典,無所聞焉。」爰洎唐 虞之官人也,俾乂水土,緝熙帝載,敷五教,正五刑,播 百穀,典三禮,咨於四嶽,明揚側陋,詢事考言,故舉無 失德,然猶「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流四凶族,不仁 者遠。」斯則選賢任能之大略也。三王之代,朴散俗澆, 難以道馭,務勤其教,立庠塾於鄉閭,建黌學於都邑, 訓公卿大夫之子弟,設俊造之目而勗勉成之。自幼 年入學,至四十方仕,然後行備業全,事理績茂。秦漢 以降,乃異於斯。其行教也不深,其取材也務速,欲人 浸漬於五常之道,皆登仁壽之域,何可及已。夫上材 蓋寡,中才則多。有可移之性,故其教方善。若不敦其 教,欲求多賢,亦不可及已。非今人多不肖,古人多材 能,在施政立本使之然也。而況以言取士,既已失之, 考言惟華,失之愈遠。若變茲道,材何遠乎?

宋史

《選舉志序》

自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始 於《舜典》。司徒以鄉三物興賢能,太宰以三歲計吏治, 詳於《周官》。兩漢而下,選舉之制不同,歸於得賢而已。 考其大要,不過入仕則有貢舉之科,服官則有銓選 之格,任事則有考課之法。然歷代之議貢舉者,每曰 「取士以文藝,不若以德行就文藝而參酌之,賦論之 浮華,不若經義之實學。」議銓選者,每曰:「以年勞取人, 可以絕超躐,而不無賢愚同滯之歎;以薦舉取人,可 以拔俊傑,而不無巧佞捷進之弊。」議考課者,每曰:「拘 吏文則上下督察,浸成澆風;通譽望則權貴請託,徒 開利路。」於是議論紛紜,莫之一也。宋初承唐制,貢舉 雖廣,而莫重於進士制科,其次則三學選補。銓法雖 多,而莫重於舉削改官磨勘轉秩,考課雖密,而莫重 於官給曆紙,驗考批書。其他教官、武舉、童子等試,以 及遺逸奏薦、貴戚公卿任子親屬與遠州流外諸選, 委曲瑣細,咸有品式。其間變更不常,沿革迭見,而三 百餘年元臣碩輔,鴻博之儒,清彊之吏,皆自此出,得 人為最盛焉。今輯《舊史所錄,臚為六門:一曰科目;二 曰學校試;三曰銓法;四曰補廕;五曰保任;六曰考課。 煩簡適中,檃括歸類,作〈選舉志〉》。

冊府元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