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揀守相,然後任之。

抱朴子

《審舉》

《抱朴子》曰:「華霍所以能崇極天之峻者,由乎其下之 厚也;唐虞所以能臻巍巍之功者,實賴股肱之良也。 雖有孫陽之手,而無騏驥之足,則不得致千里矣;雖 有稽古之才,而無宣力之佐,則莫緣凝庶績矣。人君 雖明並日月,神鑒未兆,然萬機不可以獨統,曲碎不 可以親總,必假目以遐覽,借耳以廣聽,誠須有司是」 康是贊。故聖莫不根心招賢,以舉才為首務,施玉帛 於丘園,馳翹車於巖藪,勞於求人,逸於用能。上自槐 棘,降逮皂隸,論道經國,莫不任職恭己,無為而治平 刑措而化洽,無外萬邦咸寧,設官分職,其猶構室,一 物不堪,則崩橈之由也。然未貢舉之士,格以四科,三 事九列,是之自出,必簡標穎拔萃之俊。而漢之末葉, 桓靈之世,柄去帝室,政在姦臣,網漏防潰,風頹教沮, 抑清德而揚諂媚,退履道而進多財,力競成俗,苟得 無恥。或輸自售之寶,要人之書;或父兄貴顯,望門而 辟命,低眉屈膝,以積習而見私。夫銓衡不平,則輕重 錯謬;斗斛不正,則少多混亂。繩墨不陳,曲直不分;準 格傾側,則滓雜實繁。「以之治人,則虐暴而犲貪。受取 聚斂,以補買官之費。立之朝廷,則亂劇於棼絲。引用 駑庸,以為黨援,而望風向草。」偃庶事之康,何異懸瓦 礫而責夜光,絃不調而索清音哉?何可不澄濁飛沈, 沙汰臧否,嚴試對之法,峻貪夫之防哉!殄瘁攸階,可 勿畏乎!古諸侯貢士,適者謂之有功,有功者增班進 爵。貢士不適,謂之「有過。」有過者黜位削地,猶復不能 令詩人謐《大車》「素餐」之刺,山林無《伐檀》「罝兔」之賢。況 舉之無非才之罪,受之無負乘之患。衡量一失其格, 多少安可復損乎?夫孤立之翹秀,藏器以待賈;瑣碌 之輕薄,人事以邀速。夫唯待賈,故頓淪於窮瘁矣;夫 唯邀速,故佻竊而騰躍矣。蓋梟䲭屯飛,則「鴛鳳幽集; 犲狼當路,則麒麟遐遁。舉善而教,則不仁者遠矣。姦 偽榮顯,則英傑潛逝,高概恥與闒茸為伍,清節羞入 饕餮之貫。舉任並謬,則群賢括囊;群賢括囊,則凶邪 相引;凶邪相引,則小人道長;小人道長,則檮杌比肩, 頌聲所以不作,怨嗟所以嗷嗷也。」高幹長材,恃能勝 己,屈伸默語,聽天任命,窮通得失,委之自然,亦焉得 不墮多黨者之後,而居有力者之下乎?逸倫之士,非 禮不動,山峙淵渟,知之者希,馳逐之徒,蔽而毀之。故 思賢之君終不知奇才之所在,懷道之人,願效力而 莫從。雖抱稷、卨之器,負邈世之量,遂沈滯詣死,不得 登敘也。而有黨有力者紛然鱗萃,人乏官曠,致者又 美,亦安得不拾掇而用之乎?靈獻之世,閹官用事,群 奸秉權,危害忠良,臺閣失選用於上,州郡輕貢舉於 下。夫選用失於上,則牧守非其人矣;貢舉輕於下,則 秀孝不得賢矣。故時人語曰:「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 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又云:「古 人欲達勤誦經,今世圖官免治生。」蓋疾之甚也。於時 懸爵而賣之,猶列肆也;爭津者買之,猶市人也。有直 者無分而徑進,空拳者望途而收跡。其貨多者其官 貴,其財少者其職卑。故東園積賣官之錢,崔烈有銅 臭之𠷣。上為下傚,君行臣甚,是既然矣。又邪正不同, 譬猶冰炭。惡直之人,憎於非黨。刀尺顛倒者,則恐人 之議己也;達不由道者,則患言論之不美也。乃共搆 合虛誣,中傷清德,瑕累橫生,莫敢救拔。於是曾閔獲 商臣之謗,孔、墨蒙盜跖之垢,懷正居貞者填笮乎泥 濘之中,而狡猾巧偽者軒翥乎虹霓之際矣。而凡夫 淺識,不辨邪正,謂守道者為陸沈,以履徑者為知變, 俗之隨風而動,逐波而流者,安能復身於德行,苦思 於學問哉!是莫「不棄檢括之勞,而赴用賂之速矣。斯 誠有漢之所以傾,來代之所宜深鑒也。」或曰:「吾子論 漢末貢舉之事,誠得其病也。今必欲戒既往之失,避 傾車之路,改有代之絃調,防法翫之或變,令濮上巴 人反安樂之正音,腠理之疾,無退走之滯患者,豈有 方乎?」《抱朴子》答曰:「知人則哲,上聖所難。今使牧守皆 能審良才於未用,保性履之始終,誠未易也。但共遣 其私情,竭其聰明,不為利慾動,不為囑託居。所欲舉 者,必澄思以察之,博訪以詳之,修其名而考其行,校 同異以備虛飭,令親族稱其孝友,邦閭歸其信義。」嘗 小仕者,有忠清之效,治事之幹,則寸錦足以知巧,刺 鼠足以觀勇也。又秀孝皆宜如舊,試「經答策,防其罪 對之奸,當令必絕。其不中者,勿署吏,加罰禁錮。其所 舉書。不中者,刺史、太守免官,不中左遷。中者多,不中 者少,後轉不得過。故若受賕而舉所不當,發覺有驗 者,除名禁錮終身,不以赦令原所舉舉者,與同罪。」今 試用此法治一二歲之間,秀孝必多不行者,亦足以 知天下貢舉不精之久矣,過此則必多修德而勤學 者矣。又諸居職,其犯公坐者,以法律從事,其以貪濁 贓污為罪不足至死者,刑竟及遇赦,皆宜禁錮終身, 輕者二十年,如此不廉之吏,必將化為夷齊矣。若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