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欲白貴名,以惠天下,而不可以獨也。非於是子,莫足 以舉之。故舉是子而用之。於是乎貴道果立,貴名果 明,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周之 子孫苟不狂惑者,莫不為天下之顯諸侯如是者,能 愛人也。故舉天下之大道,立天下之大功,然後隱其 所憐所愛。其下猶足以為天下之顯諸侯。故曰:「唯明 主為能愛其所愛。闇主則必危其所愛。」此之謂也。

淮南子

《泰族訓》

聖主者,舉賢以立功,不肖主舉其所與同。文王舉太 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舉賢以 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滅,秦任李斯、趙高而亡,此 舉所與同。故觀其所舉而治亂可見,察其黨與而賢 不肖可論也。

漢劉向說苑

《君道》

湯問伊尹曰:「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知 之有道乎?」伊尹對曰:「昔者堯見人而知,舜任人然後 知禹以成功舉之。夫三君之舉賢,皆異道而成功,然 尚有失者,況無法度而任己?直意用人,必大失矣。故 君使臣自貢其能,則萬一之不失矣。王者何以選賢? 夫王者得賢材以自輔,然後治也。雖有堯舜之明,而」 股肱不備,則主恩不流,化澤不行。故明君在上,慎於 擇士,務於求賢,設四佐以自輔,有英俊以治官,尊其 爵,重其祿,賢者進以顯榮,罷者退而勞力。是以主無 遺憂,下無邪慝,百官能治,臣下樂職,恩流群生,澤潤 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 能之效也。

《武王問太公》曰:「舉賢而以危亡者,何也?」太公曰:「舉賢 而不用,是有舉賢之名,而不得真賢之實也。」武王曰: 「其失安在?」太公望曰:「其失在君好用小善而已,不得 真賢也。」武王曰:「好用小善,何如?」太公曰:「君好聽譽而 不惡讒也。以非賢為賢,以非善為善,以非忠為忠,以 非信為信。其君以譽為功,以毀為罪,有功者不賞,有 罪者不罰;多黨者進,少黨者退。是以群臣比周而蔽 賢,百吏群黨而多奸。忠臣以誹,死於無罪;邪臣以譽, 賞於無功。其國見於危亡。」武王曰:「善。吾今日聞誹譽 之情矣。」

齊桓公問於甯戚曰:「筦子今年老矣,為棄寡人而就 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職,百姓疾怨,國多盜賊, 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甯戚對曰:「要在 得賢而任之。」桓公曰:「得賢柰何?」甯戚對曰:「開其道路, 察而用之,尊其位,重其祿,顯其名,則天下之士騷然 舉足而至矣。」桓公曰:「既以舉賢士而用之矣,微夫子 幸而臨之,則未有布衣屈奇之士,踵門而求見寡人 者。」甯戚對曰:「是君察之不明,舉之不顯,而用之疑,官 之卑,祿之薄也。且夫國之所以不得士者,有五阻焉: 主不好士,諂諛在傍,一阻也;言便事者,未嘗見用,二 阻也;壅塞掩蔽,必因近習,然後見察,三阻也;訊獄詰 窮,其辭以法過之,四阻也;執事適欲」擅國權命,五阻 也。去此五阻,則豪俊並興,賢智求處。五阻不去,則上 蔽吏民之情,下塞賢士之路。是故明王聖主之治,若 夫江海無不受,故長為百川之主;明王聖君無不容, 故安樂而長久。因此觀之,則安主利人者,非獨一士 也。桓公曰:「善。吾將著夫五阻,以為戒本也。」

新序

《雜事》

昔者唐虞崇舉九賢,布之於位,而海內大康,要荒來 賓,麟鳳在郊。商湯用伊尹,而文武用太公閎夭。成王 任周召而海內大治,越裳重譯,祥瑞並降,遂安千載, 皆由任賢之功也。

桓寬鹽鐵論

《除狹》

《賢良》曰:「古之進士也,鄉擇而里選,論其才能,然後官 之,勝職任,然後爵而祿之。故士修之鄉曲,升諸朝廷, 行之幽隱,明足顯著,疏遠無失士,小大無遺功。是以 賢者進用,不肖者簡黜。今吏道壅而不選,富者以財 賈官,勇者以死射功,戲車鼎躍,咸出補吏,累功積日, 或至卿相。垂青繩,擐銀龜,擅殺生之柄,專萬民之命。 弱者猶使羊將狼也,其亂必矣。強者則是予狂夫利 劍也,必妄殺生也。」是以往者郡國黎民相乘而不能 理,或至鋸頸殺不辜而不能正,執綱紀非其道,蓋博 亂愈甚。古者封賢祿,能不過百里。百里之中而為都 疆,垂不過五十,猶以為一人之身,明不能照,聰不得 達,故立卿大夫士以佐之,而政治乃備。今守相或無 古諸侯之賢,而蒞千里之政,主一郡之眾,施聖主之 德,擅生殺之法,至重也。非仁人不能任,非其人不能 行。一人之身,治亂在己,千里與之轉化,不可不熟擇 也。故人主有私人以財,不私人以官,懸賞以待功,序 爵以俟賢,舉善若不足,黜惡若仇讎,固為其非功而 殘百姓也。夫傅主德,開臣途,在於選賢而器使之,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