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卿大夫之恥也。楊綰所奏,實為正論。然自中原版蕩,

衣冠遷徙,南北分裂,人多僑處。聖朝一平區宇,尚復 因循,版圖則張,閭井未設,士居鄉土,百無一二,因緣 官族所在,耕桑地望,繫數百年之外,而身皆東西南 北之人焉。今欲依制鄉舉里選,猶恐取士之未盡也。 請兼廣學校,以弘訓誘。今兩京有大學,州縣有小學, 兵革一動,生徒流離,儒臣師氏,祿廩無向,貢士不稱 行實,胄子何嘗講習。獨禮部每歲擢甲乙之第,謂弘 獎擢,不亦謬歟?祇足長浮薄之風,啟僥倖之門矣。其 國子博士等,望加員數,厚其祿秩,選通儒碩生,間居 其職。十道大郡量大學館,令博士出外兼領。郡官召 置生徒,依乎故事。保桑梓者,鄉里舉焉;在流寓者,庠 序推焉。朝而行之,夕見其利。如是則青青不復興刺, 擾擾繇其歸本矣。人倫之始,王化之先,不過是也。」李 廙等議與至協,文多不載。宰臣等奏,以舉人舊業已 成,難於速改。其今歲舉人,望且許應舊舉,來歲即依 新格。

代宗大曆十四年沈既濟上選舉議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通鑑綱目。議》曰:「選舉之 法三科,曰德也、才也、勞也。然安行徐言,非德也;麗藻 芳翰,非才也;累資積考,非勞也。今乃以此求天下之 士。固未盡矣。臣謂五品以上及群司長官。宜令宰臣 進敘,吏部、兵部得參議焉。其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屬, 許州府辟用。其或選用非公。則吏部、兵部察而舉之。 加」以譴黜,則眾才咸得,而官無不治矣。今擇才於吏 部,而試職於州郡,若才職不稱,責於刺史,則曰「命官 出於吏曹,不敢廢也」;責於侍郎,則曰「量書判資考而 授之,不保其往也」;責於令史,則曰「按由歷出入而行 之,不知其他也。」若牧守自用,則換一刺史,則革矣。況 今諸道諸使,自判官副將以下,皆使自擇,縱有情故, 十猶七全,則辟吏之法已試於今,但未及於州縣耳。

文宗太和八年禮部奏減諸色進用人員八月以蟲旱權停選舉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太和八年正 月,禮部奏,「明經弘文崇文館生、太廟郊神齋郎、掌坐 等共五百五十二人,今六色共請減一百三十八人。」 從之。八月詔罷諸色選舉,以歲旱故也。九月敕吏部、 禮部、兵部,「今年選舉,並緣秋末蟲旱相因,恐致災荒, 權令停罷。及斂藏之後,物力且任,念彼求名之人,必 懷觖望之念,寧違我令,以慰其心?宜依常例卻置。應 緣所納文狀及銓試等期限,仍准今年格文,遞延一 月。」

僖宗光啟元年詔於制科外訪求賢才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光啟元年正 月詔曰:「朕每念艱難之本,思拯濟之圖,治少亂多,古 猶今也。蓋搜揚之未至,非爵賞之不行。況自鄉里治 名,物情賈怨,朝市有爭先之黨,山林多獨往之人,彼 豈自窮而莫返?其有文苞經緯,道貫儒元,貞遁自便, 浮名不染,豈無加等之命,以待非常之流?今委使臣 遠近徵訪,必行備禮,以聳群芳。」且幾貴研深,用惟體 要。運當無事,固垂拱而可待;時屬多虞,非拔奇而不 振。或有材優將略,業洞兵鈐。辨勝負於風雲,計長短 於主客。妙得神傳之決,恥成兒戲之名。不俟臨機,方 期制變。或銷聲於屠釣,或屈志於風塵。勿媿自媒,當 期致用。至乃旁規國病,動適時宜。深探「貨殖之源,備 得富強之術,排於浮議,鬱彼良圖。」又有志擅縱橫,久 潛緇褐,材雖超異,見辱儕流。苟全一藝之工,不必萬 夫之敵。亦有推研歷象,校步星辰,言必效於機「先,術 豈疑於億中,是資奇器,孰曰異端?亦在勸來,佇加殊 賞。」噫!功名可慕,少壯幾何?在君親則忠孝相資,念國 家則安危同切。勿甘流「落,猶徇晏安。並委使臣榜示, 訪求長吏,津置發遣,同心體國,無使淹延,懸賞使能, 必期升擢。朕雖鍾艱否,亦謂憂勤。高祖太宗之在天, 固當垂祐,社稷生靈之有主,夫豈乏賢,達我敷求,咨 爾將命,勿孤翹矚,苟自因循。其間儒學優游,軍謀宏 遠,密陳時務,願應制科者,已從別敕處分。跅弛遺才, 沉淪求」位,不礙文武,並須升聞。布告天下,咸使知悉。

後梁

太祖開平元年委宰臣搜訪賢良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平元 年,初受禪,求理尤切,委宰臣搜訪賢良。或有在下位 抱負器業久不得伸者,特加擢用,有明政理得失之 道,規救時病者,可陳章疏,當親鑒擇利害施行,然後 賞以爵秩。有晦跡丘園,不求聞達,令彼長吏備禮邀 至,冀無遺逸之恨。」

開平二年,「令搜訪賢良。」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年七 月癸巳,以禪代已來,思求賢哲,乃下令搜訪牢籠之, 期以好爵,待以優容,各隨其材,咸使登用。宜令所在 長吏,切加搜訪,每得其人,則疏姓名以聞,如在下位 不能自振者,有司薦導之。如任使後,顯立功勞,則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