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禮,宜主賓薦。自今已後,每歲諸色舉人及齋郎等簡 試,並於禮部集。既眾務煩雜,仍委侍郎專知。」

肅宗寶應二年代宗即位禮部侍郎楊綰奏請別立選舉條制廷議以明歲依新格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寶應二年六 月,禮部侍郎楊綰上疏曰:『國之選士,必資賢良。蓋孝 友純備,言行敦實,居嘗育德,動不違仁。體忠信之資, 履謙恭之操,藏器則未嘗自伐,虛心而所應必誠。夫 如是,故能率己從政,化人鎮俗者也。自叔葉澆詐,茲 道浸微,爭尚文詞,互相矜衒。馬卿浮薄,竟不周於時 用』」;趙壹虛誕,終取擯於鄉閭。自時厥後,其道彌盛,不 思實行,皆徇空名,敗俗傷風,備載前史。古人比文章 於鄭、衛,蓋有繇也。近煬帝始制進士之科,當時猶試 策而已。至高宗朝,劉思立為考功員外郎,又奏進士 加雜文,明經加帖括。從此積弊,轉而成俗。幼能就學, 皆誦當代之詩;長而博文,不越諸家之集。遞相黨與, 用致虛聲。《六經》則未嘗開卷,《三史》則皆同挂壁,況復 徵以孔門之道,責其君子之儒者哉!祖習既深,奔競 為尚,矜能者曾無愧色,勇進者但欲凌人。以毀黷為 常談,以向背為己任。投刺干謁,驅馳於要津;露才揚 己,宣騰於當代。古之賢良方正,豈有如此者乎?朝之 公卿,以此待士,家之長「老,以此垂訓,欲其返敦樸,懷 禮讓,守忠信,識廉隅,何可得也!譬之於水,其流已濁, 若不澄本,何當復清?方今聖德御天,再寧寰宇,四海 之內,顒顒向化者,延頸舉踵,思聖朝之理也。不以此 時而理之,則太平之制又乖矣。凡國之大柄,莫先擇 士,自古哲后,皆側席待賢,今之取人,令投牒自應,殊 非經國之體也。欲望請依古制,令縣令察孝廉,審知 在鄉閭有孝友信義廉恥之行,加以經業,才堪策試 者,以孝廉為名薦之於州。刺史當以禮待之,試其所 通之學。其堪者送名於省。自縣至省,不得令舉人輒 自陳牒。比來有到狀保辨試牒等,一切並停。其所習 經,取《左傳》《公羊》《穀梁》《禮記》《周禮》《儀禮》《尚書》《毛詩》《周易》, 「任通一經,務取深達奧旨,旁通諸家之義。試日,差諸 司官有儒學者對問,每經問義十條,問畢對策三道。 其策皆問古今理體及當時要務,取堪行用者。其經 義并策全通為上第,望付吏部便與官。其經通八、策 通二為中第,與出身;下第者罷歸。其明經比試帖經, 殊非古義,皆誦帖括,冀圖僥倖。近有道舉,亦非理國 之體,望請與明經、進士並停。其國子監人亦請准此。 如有行業,不著所繇,妄相推薦,請量加貶黜。所冀數 年之間,人倫一變。既歸實學,當識大猷,居家者必修 德業,從政者皆修廉恥。浮競自止,敦龐自勸,教人之 本,實在茲焉。事若施行,即別立條制。」詔委左右丞相、 諸司侍郎、御史大夫、中丞、給、舍同議奏聞。給事中李 栖筠、尚書左丞賈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嚴武各奏, 議狀與綰同。賈至議曰:「謹案:夏之政尚忠,殷之政尚 敬,周之政尚文,文與忠敬,皆統人之行也。且諡號述 行美於文,文興則忠敬存焉。是故前代以文取士,本 行文也;繇詞以觀行,則及詞也。宣父稱顏子不遷」怒, 不貳過,謂之好學。至乎修《春秋》,則游、夏之徒不能措 一詞,不亦明乎!間者禮部取人,有乖斯義。《易》曰:「觀乎 人文以化成天下。」《關睢》之義曰:「先王以是經夫婦,成 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蓋王政之所繇廢興也。」 故延陵聽《詩》,知諸侯之存亡。今試學者以帖字為精 通,不窮旨義,豈能知遷怒貳過之道乎?考文者以聲 病為是非,惟擇浮艷,豈能知移風易俗化天下之事 乎?是以上失其源,而下襲其流,波蕩不知所止,先王 之道莫能行也。夫先王之道消,則小人之道長;忠信 凌頹,恥尚失所,末學馳騁,儒道不舉,四者皆繇取士 之失也。夫一國之士,繫一人之本謂之「風」,贊揚其風, 卿大夫也。卿大夫何嘗不出於士乎?今取士試之小 道,而不以遠者大者,使干祿之徒,趨馳末術,是誘道 之差也。夫以蝸蚓之餌,雜垂滄海,而望吞舟之至,不 亦難乎!所以食垂餌者皆小魚,就科試者皆小藝。四 民之業,士最關於風化。近代趨士,靡然向風,致使祿 山一呼而四海震蕩,思明再亂而十年不復。向使禮 讓之道弘,仁義之風著,則忠臣孝子,比屋可封,逆節 不得而萌也,人心不得而搖也。且夏有天下四百載, 禹之道喪而殷始興焉;殷有天下六百祀,湯之法棄 而周始興焉;周有天下八百年,文武之政廢,而秦始 并焉。觀三代之選士任賢,皆取實行,故能風俗淳一, 運祚長遠。秦坑儒士,二代而亡;漢興,雜三代之政,弘 四科之舉,西京始振經術之學,東都終持名節之行。 至有外戚竊位,強臣擅權,弱主外立,母后專政,而社 稷不隕,終彼四百,豈非學行扇化於鄉里哉!厥後文 章道弊,尚於浮侈,取士術異,苟濟一時。自魏至隋,四 百餘載,三光分景,九州阻域,竊號僭位,德義不修,是 以子孫速顛,享國咸促。「今國家革魏、晉、梁、隋之弊,承 夏、商、周、漢之業,四隩既宅,九州攸同,覆燾亭育,合德 天地。安有捨皇王舉士之道,從亂代取人之術,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