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文昭公肇,如玉環擁尰,自是太平人物。湘潭公宰,如

吳興小兒,形雖未成,而骨體甚雋。

《豐道生評書》

余游石湖,與文待詔衡山翁談書。余曰:「翁小楷根本 鍾、王,金聲玉振。祝枝山顛草,精於山谷,鋒勢雄強。次 則陸儼山真行規摹懷仁,出入北海,無愧仙手。」翁曰: 「今人以書自詫者不少,試卒評之。」余曰:「馬孟河書,如 盲師批命,不辨點畫。沈鳳峰書,如老覡扶鸞,詰屈難 識。王逢元書,如小兒乳臭,學語未成。陳鶴書,如麻風 丐子,臃腫穢濁。」《楊珂書》,如「胠篋偷兒,探頭側面。」《沈仕 書》,如「夏四倚主,妄騁驕狂。迫而視之,畢逞奴態。」

詹景鳳東圖集

《評吳中十二家書》

「原博法蘇,啟南法黃,兩公藝匪專門,成章並自斐然。」 祝希哲、文徵仲、王履吉、文壽承,「分門聿起,咸始家雞, 晚歸元宋,緣飾李唐。要以才則祝雄當世,功則文極 生平。壽承駸駸,幾參祝步,履吉,英英可企文閑。」蓋筆 精筆疏之閒,浮紙入紙之際,一展卷而四子可坐定 也。若夫墨以人珍,則蔡鴻漸、陸幼靈,匪夙運腕於登 場,然而瞻先士寸楮可寶,則蔡《勻暢》可附翰史祿之 矩矱。承旨孔嘉,模楷坡公,譬諸一解一支,實乃機杼 自運,離俗為韻。公瑕、百穀晚出,然公瑕穩於結體,百 榖宛於取態。藉令造極並庶能品之中,然大致徵仲 門廡耳。

莫廷韓集

《評書》

「真書之難,古今所歎。」書法不由晉人,終成下品。鍾書 點畫各異,右軍萬字不同。物情難齊,變化無方,此自 神理所存,豈但盤旋筆札閒區區求象貌之合者。右 軍父子,各臻其極。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執行草之 權,父之靈和,子之神駿,皆古今之卓絕矣。隔世綿遠, 遺跡邈焉。石刻古搨,已登上估;鍾、王楷體,一字難求。 非才識俱高,思同冥契,何由見影知形,得其萬分之 一也哉!唐之中葉,以書判取士,一時學士大夫競趨 端楷,類有科舉氣,顏魯公有《干祿字書》,是其證也。歐、 虞、褚、柳,淵源有自,雖心手各異,而古法多存。歐之正 書,穠纎得度,剛勁不撓,點畫工妙,意態精密,傑出當 世。虞書氣秀色潤,意和筆調,外柔內剛,修媚自喜。褚 法出入鍾王,古雅絕俗。昔人稱其「瑤臺青瑣,窅映春 林,美人嬋娟,不勝羅綺。」風流綽約,歐、虞、謝之、柳,遒勁 員潤,自成一家。其餘如魯公正書,元章以為後人惡 札之祖,他可知也。宋人如米元章行法登右軍大令 之堂,每作《二王帖》傳人閒,雖一時賞鑒如紹彭諸賢, 亦莫能辨其真贗。獨小楷不多見於世耳。蔡君謨真 書,卓冠一代,大者端莊穠艷,在魯公伯仲閒。小法,予 目中未睹。草帖有絕類晉人者。蘇、黃二家,大悖古法。 蔡京父子,人品別倫,不能不重其書。勝國諸名流,眾 口皆推,吳興世傳《七觀》《度人》《道德》《陰符》諸經,其最得 晉法者也。使置古帖閒,正似闤闠俗子衣冠,而列儒 雅縉紳中語言面目,立見乖忤。蓋矩矱有餘而骨氣 未備,變化之際,難語無方,《丿》欲利而反弱。欲折而 愈戾。右軍之言曰:「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便不是書,但 得其點畫耳。」文敏之瑕,正坐此邪?鮮于太常、鄧文原、 巎子山、虞伯生、鄭元祐、張伯雨、揭徯斯、張來儀、錢逵, 俱奕奕高流。而行草則伯機古勁,類唐人;真楷則張、 揭淳美,並存晉法。品在子昂上,而名價稍似不及。余 不能解,良由俗眼望風呼聲,交口相和,至謂《趙書》「直 接右軍」,不知歐、虞、褚、柳當置何地?假令元章、長睿輩 復出,必有定論矣。

國朝如祝京兆希哲,師法極古,博習諸家,楷書骨不 勝肉,行草應酬,縱橫散亂,精而察之,時時失筆,當其 合作,遒爽絕倫。平生見此公墨蹟,惟金山寺石刻碑 寫張說詩,及余家藏寫阮籍《詠懷詩》焉。草法通神,無 可擬議。文太史具體《黃庭》,而起筆尖微,病在指腕,雖 嚴端不廢,未見巋峨磊落之姿。王貢士盤旋虞監,而 結體甚疏,雖爛然天真,而精氣不足。晚年行法,飄飄 欲仙。吾鄉陸文裕子淵,全倣《北海尺牘》,尤佳,人以吳 興限之,非篤論也。數公而下,吳中皆文氏一筆,書初 未嘗經目,古帖意在傭作,以筆札為市道,豈復能振 其神理,托之豪翰,圖不朽之業乎?

董其昌戲鴻堂帖

《評書》

顏清臣忠義大節,唐代冠冕,世人以其書傳。蔡元長 書法似米南宮,以其人掩書。兩傷雙美,在人自擇耳。 黃長睿評《張從申書》「出於北海,趙子固又以北海學 子敬,病在攲側。」若張從申,即無此矣。然張從申書,實 似北海之《法華寺碑》,而北海出奇不窮,故當勝之。余 嘗謂右軍如龍,北海如象,世必有肯余言者。

項穆書法雅言

《評書》

夫自周以後,由漢以前,篆隸居多,楷式猶罕,真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