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神也。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 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 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梁閒人,結字非不古, 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

虞集道園學古錄

《論書》

書之《易》。篆為隸,本從簡,然君子作事,必有法焉。精思 造妙,遂以名世。方圓平直,無所假借,而從容中度,自 可觀則。譬如冠冕珮玉,執璧奉行,事君事神,恭敬在 中,威儀見外,揖拜升降,自然成文,則其善也。乃若頗 衺反側,怒張容媚,小人女子之態,學者戒之。 魏晉以來,善隸書以名書,未嘗不通六書之義,不通 其義,則不得文字之情,制作之故。安有不通其義,不 得其情,不本其故,猶得為善書者。吳興趙公之書名 天下,以其深究《六書》也。書之真贗,吾嘗以此辨之。世 之不知《六書》而效其波磔以為媚,誠妄人矣。

昔之為《草書》者,結體有疏密,用筆有工拙,波磔不同, 形勢亦異。譬諸人之耳目口鼻之形雖同而神氣不 一,「衣冠帶履之具同制而容止則殊。朝廷有大朝會, 百官咸在,品秩同等,班序同列,而人則雜然前陳矣。」 善相人者,乃能於是乎有所擇焉。

盛熙明法書考

《論書》

夫書者,心之跡也。故有諸中而形諸外,得於心而應 於手。然揮運之妙,必由神悟,而操執之要,尤為先務 也。每觀古人遺墨存世,點畫精妙,振動若生,蓋其功 用有自來矣。世傳衛夫人之《筆陣圖》、王逸少之《永字 八法》,猶可考也。舍此而欲求全美於成體之後,固亦 難矣。

點畫既工,而後能結體。然布置有疏密,骨格有肥瘠, 不可不察也。

翰墨之妙,通於神明,故必積學累功,心手相忘。當其 揮運之際,自有成書於胸中,乃能精神融會,悉寓於 書。或遲或速,動合規矩,變化無常,而風神超逸。是非 高明之資,孰克然耶!

王右軍過江觀覽名刻,歎「學《衛夫人書》,徒費歲月。故 學書者以當知所宗尚,乃能知所用力。至於臨摹之 功,丹墨之妙,皆宜精究也。」

蘇霖書法鉤元

《唐張懷瓘論執筆》

執筆亦有法,若執淺而堅,掣打勁利,掣三寸而一寸 著紙,勢有餘矣。若執筆深而束,牽三寸而一寸著紙, 勢已盡矣。其故何也?筆在指端則掌虛,運動適意,騰 躍頓挫,生氣在焉;筆居半則掌實,如樞不轉,掣豈能 自由?轉運迴旋,乃成稜角。筆既死矣,寧望字之生動 乎?

《唐釋亞栖論書》

凡書,通即變,王變白雲體,歐變右軍體,柳變歐陽體。 永禪師、褚遂良、顏真卿、李邕、虞世南等,並得書中法, 後皆自變其體,以傳於世,俱得垂名。若執法不變,縱 能入石《三分》,亦被號為「書奴」,終非自立之體。此書家 大要。

<a name="va21">.宋趙孟堅論書

《宋趙孟堅論書》

學唐不如學晉,人皆能言之。夫豈知晉不易學,學唐 尚不失規矩,學晉不從唐入,多見其不知量也。僅能 攲斜,雖欲媚而不媚,翻成畫虎之犬耳。何也?書字當 立閒架牆壁,則不骩骳。思陵書法未嘗不圓熟,要之 於閒架牆壁處不著工夫,此理可為識者道。近得北 方舊本虞永興《破邪論序》,愛而不知其惡也,故為此 說,正坐無牆壁也。右軍《樂毅畫贊》《蘭亭》最真,一一有 牆壁者,右軍一搨直下是也。李瑋家《開皇帖》,行書之 祖,於此最昭昭化度及魯公離堆得此法,左右陰陽 極明麗。丁道護《啟法寺碑》,筆右方直下,最具此法,學 者當垂情如此下筆則妍麗方直,端重楷正,昧此則 癡鈍墨豬矣。黃庭賀捷有鍾體,雖微攲側隱,然亦有 牆壁《力命表》勁利更高,學者無但徇俗而不究本,唯 《遺教經》宛然是經生筆,了無神明,決非羲筆,正如率 更之玩,長孫無忌面團團也。識此已又識破懷仁《聖 教》之流入院體也。其逸筆處,世謂之「小正書。」此書《官 告體》《蘭亭》「玉潤霜寒」諸帖,即無此逸筆,不知懷仁從 何取入,使後人未仿羲帖,先為此態觀之,可惡。其流 至於《蘭溪藏經記》《烏龍廟記》、僧有交之集書極矣。又 須戒徐會稽之濁,戒李北海之狂。濁在跛偃,狂在攲 斜,唯張從申得大令之通暢,無二公之流弊。且世云: 「會稽法自蘭亭出,蘭亭即無偃筆也。」又云:「北海深悟 大令,大令不若是之攲跛也。」跛偃之弊,流而為坡公; 攲斜之弊,流而為元章父子矣。且如吳傅朋深得諸 葛禎《瑤臺寺碑》筆法,的是《蘭亭》中出矣。公又生出一 節病,每下豎筆,不直搨下,乃仰筆尖鋒,全無氣骨,皆 清河之弊,為隘不恭。學者更切自防之,自點撿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