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漫》:陸柬之學虞草體,用筆則青出於藍,故非子雲之徒。子雲「正隸功夫恨少,不至高絕也。智永精熟過人,惜無奇態矣。房司空含文抱質,王家令碎玉殘金,房如海上雙鵷,王比松間孤鶴。」

中下品七人

孫皓、   張超,   謝道韞、  宗炳

《宋文帝》·  《齊高帝·  謝靈運》

右:孫皓吳人,酣暢,驕其家室,雖欲矜豪,亦復平矣。張如郢中少年,乍入京輦,縱有才辨,蓋亦可知。謝道韞是凝之之妻,雍容和雅,芬馥可翫。宋帝有子敬,風骨超縱狼籍,翕煥為美,康樂往往驚遒。齊帝時時合興,知慕韓、彭之《豹變》,有異張、桓之拾青。宋文放逸屈懾,頗斆康、許,量其直置孤梗,是靈運之流也。

評曰:古之學者,皆有規法,今之學者,但任胸懷,無自 然之逸氣,有師心之獨任。偶有能者,時見一斑,忽不 悟者,終身瞑目。而欲乘款段度越驊騮,斯亦難矣!吾 當告勉夫後生,然自古歎知音者希,可為絕絃也。 贊曰:「西嶽張昶,江東阮研。銀鷹貞白,鐵馬桓元。衛杜 花散,安康綺鮮。元昌柬之,名後身先。」

下上品十三人

陸機、   袁崧、   《李夫人》  《謝脁》

庾肩吾、  蕭綸、   王褒、   斛斯彥明、 錢毅、   房彥謙、  殷令名、  張大隱、 藺靜文。

「右士衡以下,時然合作,蹖駁不倫,或類蚌質珠胎,乍比金砂銀礫;陸平原、李夫人猶帶古風;謝吏部、庾尚書創得今韻;邵陵王、王司空,是東陽之亞;房司隸、張益州,參小令之體。」 藺生正書,甚為鮮緊,亦有規則。錢氏小篆飛白,寬博敏麗,太宗貴之。斛斯筆勢,咸有由來,司隸宛轉,頗稱流悅,皆著名矣。殷氏擅聲題榜,代有其人。嗟乎!有天才者或未能精之,有神骨者,則其功夫全棄。但有佳處,豈忘存錄。

下中品十人

范曄   《蕭思話》  《張融》   《簡文帝》 劉逖,   王晏,   周顒,   王崇素, 釋智果,  《虞綽》

右范如寒巂之士,亦不可棄;蕭比遁世之夫,時或堪採。思光要自標舉,蓋無足褒。簡文拔群貴勝,猶難繼作,劉黃門落花從風,王中書奇石當徑。彥倫意則甚高,跡少俊銳。崇素時象麗人之姿,智果頗似委巷之質。虞綽鋒穎迅健,亦其次矣。

下下品七人

《劉穆之》、  褚淵,   《梁武帝》,  《梁元帝》, 《陳文帝》,  《沈君理》,  《張正見》。

右此輩亦稱筆札多類效顰,「猶枯木之春秀一枝,比眾石之孤生片琰。」 就中彥回輕快,練倩有力;孝元風流,君理放任,亦後來之所習,非先達之所營。吾黨論書,有異於是。

評曰:前品云:「蕭思話如舞女迴腰,仙人嘯樹」,則亦曰 佳矣。又云「張伯英如漢武學道,憑虛欲仙,終不成矣。」 商搉如此,不亦謬乎?吾今品藻,亦未能至當,若其顛 倒衣裳,白圭之玷,則庶不為後來君子,儻為鑒焉。 贊曰:「蚌質懷珠,銀鋼蘊礫。陸謝參蹤,蕭王繼跡。思話 仙才,張融賞擊。如彼枯秀,眾多群石。」

《張彥遠法書要錄》

《南齊王僧虔答齊太祖論書啟》

僧虔啟,「恩眷罔已。賜示《古跡》十一帙,或其人可想,或 其法可學,愛玩彌日,暫得忘其沈痾。輒率短見,并述 舊聞,具如別牋。民閒所有,帙中所無者,或有不好。」今 奉《別目》二十三卷,追懼乖誤,伏深𢙀息。 吳大皇帝書、     吳景帝書。

「吳歸命侯孫皓」    《晉安帝》

亡高祖丞相導,    亡曾祖領軍洽。

亡從祖中書令珉、   韋仲將、 張芝、        索靖。

張翼        衛伯儒。

右十二卷,故州民王僧虔奉。

《張懷瓘書議》

昔仲尼修《書》,始自堯舜。堯舜王天下,煥乎有文章,文 章發揮,書道尚矣。夏殷之世,能者挺生。秦漢之閒,諸 體閒出,元猷冥運,妙用天資,追虛捕微,鬼神不容其 潛匿;而通微應變,言象不測其存亡。奇寶盈乎東山, 明珠溢乎南海。其道有貴而稱聖,其跡有祕而莫傳。 理不可盡之於詞,妙不可窮之於筆,非夫通元達微, 何可至於此乎?乃不朽之盛事,故敘而論之。夫草木 各務生氣,不自埋沒,況禽獸乎?況人倫乎?猛獸鷙鳥, 神采各異,書道法此,其古文篆籀,時罕行用者,皆闕 而不議。議者真正槁草之閒,或麟鳳一毛,龜龍片甲, 亦無所不錄。其有名跡俱顯者一十九人,列之於後: 崔瑗   張芝   張昶   鍾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