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化開合,自名一家。」推原字學,作《筆法論》,以別其點畫。 《唐書徐浩傳》:「浩父嶠之善書,以法授浩,益工。嘗書四 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法曰『怒猊抉 石,渴驥奔泉』云。」

《韓休傳》:休子滉書,得張旭筆法。嘗自言「不能定筆,不 可論書畫。」以非急務,故自晦,不傳於人。

《書苑菁華》:「韓方明學書,專求筆法。貞元十五年,授法 於東海徐璹,十七年授法於清河崔邈。」 《舊唐書柳公權傳》:「公權充翰林侍書學士,穆宗嘗問 公權筆何盡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改容, 知其筆諫也。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筆法,體勢勁 媚,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權手筆 者,人以為不」孝。

《唐詩紀事》:古之善書,鮮有得筆法者,陸希聲得之,凡 五字擫壓鉤格抵,謂之撥鐙法。希聲自言:昔二王皆 傳此法,至陽冰亦得之。希聲以授沙門𧦬光,光後入 為翰林供奉,希聲猶未達,以詩寄𧦬光云:「筆下龍蛇 似有神,天池雷雨變逡巡。寄言昔日不龜手,應念江 頭洴澼人。」𧦬光感其言引薦。 《聞奇錄》:越僧𧦬光善草書,自言授法於陸相希聲,其 飄逸有張旭之妙。吳翰林以歌獎之,言多不載。羅給 事贈詩云:「聖主賜衣稱絕藝,侍臣摛藻許高蹤。」又有 《亞栖書》,骨氣不及𧦬,而趨媚過之。二人俱應制其蹤, 海內皆盛。

《北夢瑣言》:唐柳大夫玭,清廉耿介,不以利回家,世得 筆法,蓋公權少師之遺妙也。責授瀘州牧,禮參東川 元戎顧彥朗,相公適遇降德政碑,顧欲濡染,以光刊 刻。玭曰:「惡劄固無所恡,若以潤筆先賜,即不敢聞命。」 相國欽之,書訖竟不干瀆也。梁世兗州有下猛和尚, 聚徒說法,檀施雲集,時號金剛禪。他日物故,建塔樹 碑。廬嶽道士李德陽善歐書。下猛之徒請書碑誌,許 奉一千緡,德陽不允,乃曰:「若以一醉相酬,得以施展, 千緡之遺,非所望也。」終不肯書。斯近代一高人也。 《江南野史》:應用,江南人,以書法名,善寫細字,微如毛 髮,常於一錢上寫心經,又於一粒麻上寫「國泰民安」 四字。

《南唐書浮屠傳》:釋應之,能文章,習柳氏筆法,以善書 冠江左。初舉進士,一黜於有司,遂學為浮屠。保大中, 授文章應制,大德賜紫。元宗喜《楞嚴經》,敕應之書,鏤 版。既成,上之元宗曰:「是深得公權之法者也。吾聞公 權嘗以筆諫,穆宗為之改容。今效其法,尚可想見其 風采。」應之書名益振。

《唐詩紀事》:釋貫休工篆隸。初在荊州,成中令問其筆 法,曰:「此事須登壇而授,詎可草草言之?」成怒,遞放黔 中入蜀,王建遇之厚。

《金壺記》:「前蜀王氏朝,偽相王鍇,家藏書二千卷,一一 皆親蹟,并寫藏經。每趨朝,於白藤檐子內寫書,書法 尤謹,近代書字之淫者也。」

《宋史呂文仲傳》:「文仲充翰林侍讀,寓直御書院,與侍 書王著更宿。時書學葛湍亦直禁中,太宗暇日,每從 容問文仲以書史,著以筆法,湍以字學。」

《談苑》:「蜀人王著,善草隸,獨步一時。太宗召為侍書。初 以紙一番,令書八字,又令書六字至一字,皆極遒勁。 自是書體一變,燦然可觀。」

《澠水燕談錄》:太宗朝,王著學右軍書,深得其法。侍書 翰林,帝聽政之餘,留心筆札,數遣內侍持書示著,著 對如初。或詢其書意,著曰:「書固佳矣,若遽稱善,恐帝 不復用意。」後帝筆法精絕,世以為由著之規益也。 《書史會要》:「尹熙古官翰林待詔,工篆,得撥鐙法,所書 為一時之絕。」

《後山談叢》:「兵部秦玠、祠部李宗易皆學書於李西臺, 各有師法。」

《宋史錢氏世家》:「錢惟治善草隸,尤好二王書,嘗曰:『心 能御手,手能御筆,則法在其中矣』。」

《李行簡傳》:「行簡家貧,刻志於學,寒暑不易。聚木葉學 書,筆法遒美。」

《書史會要》:「查道始習篆,患其體勢弱,有教以撥鐙法, 仍雙鉤用筆,經半年始習熟,而篆體勁直。」

《卻掃編》:杜岐公既致仕還家,年已七十,始學草書即 工。余嘗於其孫鼎家見一帖論草書,曰:「草書之法,當 使意在筆先,筆絕意在為佳耳。」筆勢縱逸,有如飛動。 紙尾書時年七十八字。又見有少時所節《史記》一編, 字如蠅頭,字字端楷,首尾如一。又極詳備。

《岳陽風土記》:華容令宅東北有老子祠,曰大皇觀。門 之左右有二神像,道家所謂青龍白虎也。祥符八年 春二月既望,雷震白虎,西北楹上有倒書「謝仙火」字, 入木踰分,字畫遒勁,人莫之測。慶曆六年,滕子京令 摹而刻之,問零陵何氏女,俗謂之何仙姑者,乃曰:謝 仙火,雷部火神也。兄弟二人,各長三尺,形質如玉,好 以鐵筆書字。其字高下當與身等,驗之皆然。

《後山談叢》:仁宗時,契丹獻八尺字圖,而書待詔皆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