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二兄延壽、延興並修立。延壽善書,法興好學。」

《南齊書王僧虔傳》:僧虔善隸書。宋文帝見其書素扇, 歎曰:「非唯跡逾子敬,方當器雅過之。」孝武擅書名,僧 虔不敢顯跡。大明世,嘗用拙筆書。泰始中,出為吳興 太守。王獻之善書,為吳興郡。僧虔工書,又為郡,論者 稱之。

《南史張融傳》:融善草書,常自美其能。齊高帝曰:「卿書 殊有骨力,但恨無二王法。」答曰:「非恨臣無二王法,亦 恨二王無臣法。」

《周顒傳》:顒少從外氏車騎將軍臧質家,得衛恆散隸 書法,學之甚工。文惠太子使顒書元圃茅齋壁,國子 祭酒何引以倒薤書,求就顒換之。顒笑答曰:「天下有 道,丘不與《易》也。」

《蕭子雲傳》:子雲善草隸,為時楷法。自云善效鍾元常、 王逸少,而微變字體。其書跡雅為武帝所重。帝嘗論 書曰:「筆力勁駿,心手相應,巧逾杜度,美過崔寔,當與 元常並驅爭先。」其見賞如此。出為東陽太守。百濟國 使人至建鄴求書,逢子雲為郡,維舟將發,使人於渚 次候之,望船三十許,步行拜行前。子雲遣問之,答曰: 「侍中尺牘之美,遠流海外,今日所求,唯在名跡。」子雲 乃為停舟三日,書三十紙與之,獲金貨數百萬。 《書斷》:庾肩吾才華既秀,草隸兼善,累紀專精,遍探名 法。嘗作《書品》,亦有佳致。

《陳書蕭乾傳》:「乾容止雅正,性恬簡,善隸書,得叔父子 雲之法。」

《宣和書譜》:「鄭」失其世系,官至東宮洗馬。善草字,慕 鍾、王法而得其旨。喜用禿筆,鋒藏韻古。

釋智永,會稽人也。晉右將軍王羲之之裔。學書以羲 之為師法,筆力縱橫,真草兼備,綽有祖風。初勵志書 札,起樓於所居之側,因自誓曰:「書不成,不下此樓。」後 果大進,為一時推重。而求其書者,縑素牋紙,堆案盈 几,又戶外之屨常滿。賓客造請,門閾穿穴,以鐵固其 限,故人號曰鐵門限。所用筆,退即投大甕中,歲久輒 貯數甕,自為銘以瘞之。嘗作《心成頌》,以示字法。 《周書王褒傳》:「褒字子淵,瑯琊臨沂人,博覽史傳,尤工 屬文。梁國子祭酒蕭子雲,褒之姑夫也,特善草隸。褒 少以姻戚去來其家,遂相模範,俄而名亞子雲,並見 重於世。」

《北史趙文深傳》:「文深少學楷隸,年十一,獻書於魏帝, 雅有鍾、王之則,筆勢可觀。當時碑牓,唯文深、冀、㒞而 已。」

《宣和書譜》:「唐太宗留心翰墨,雅好王羲之字,心慕手 追,萬機之餘,不廢模倣。嘗作筆法、指意、筆意三說,以 訓學者。又嘗贊《羲之傳》,痛論字學。」

《寓簡》:唐文皇妙於翰墨,常病戈法難精,乃作「戩」字空 其右,而命虞永興填之。以示魏鄭公曰:「朕學世南,似 盡其法。」鄭公曰:「『天筆所臨,萬象不能逃,其形,非臣下 可擬。然惟『戩』」字「戈』法乃逼真。」太宗驚歎。

《唐書百官志》:「太宗貞觀元年,詔京官職事五品以上 子嗜書者二十四人,隸館習書,出禁中書法授之。」 《虞世南傳》:「帝嘗命世南寫《列女傳》於屏風,於時無本, 世南暗疏之,無一字謬。帝每稱其五絕:一曰德行,二 曰忠直,三曰博學,四曰文詞,五曰書翰。世南始學書 於浮屠智永,究其法,為世祕愛。」

《金壺記》:「歐陽詢見右軍教獻之《指歸圖》一本,以三百 縑購之而歸,賞玩經月,喜而不寐焉。」

《書史會要》:「王方慶素尚豪翰,每還私第,必請鍾紹京 盛論法書。方慶常疾,須紹京言書輒差。右相楊再思 以為鍾君可愈王侍郎疾也。」

《書斷》:「孫過庭,陳留人。官至率府錄事參軍。博雅有文 章。草書憲章二王,工於用筆,嘗作《運筆論》,亦得書之 指趣也。」

《酉陽雜俎》:韋斌兄陟,善屬文,攻草隸書。每令侍婢主 尺牘,往來復章,未常自札,受意而已。詞旨重輕,正合 陟意。而書體遒利,皆有楷法。陟唯署名,嘗自謂所書 「陟』字如五朵雲,當時人多倣效,謂之「郇公五雲體。」 《唐書·王紹宗傳》:「紹宗工草隸書,嘗與人書曰:『鄙夫書 無工者,特由水墨之積習耳。嘗精心率意,虛神靜思 以』」取之。吳中陸大夫常以余比虞君,以不臨寫故也。 聞虞被中畫腹,與余正同。

《李白傳》: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 三絕。旭,蘇州吳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 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復得也,世呼 張顛。初仕為常熟尉,有老人陳牒求判,宿昔又來。旭 怒其煩,責之。老人曰:「觀公筆奇妙,欲以藏家爾。」旭因 問所藏,盡出其父書。旭視之,天下奇筆也。自是盡其 法。旭自言:始見公主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 意觀公孫舞劍,器得其神。後人論書,歐、虞、褚、陸皆有 異論,至旭無非短者。傳其法,惟崔邈。顏真卿云: 「《宣和書譜》,李陽冰善詞章,留心小篆,迨三十年,初見 李斯《嶧山碑》,與仲尼、延陵季子字,遂得其法,乃能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