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杜甫醉歌行筆陣,獨掃千人軍。」

著作郎滎《陽鄭公虔詩》:「神翰顧不一,體變鍾兼兩,文 傳天下,口大字猶在牓。」

劉禹錫《答柳宗元》詩:「近來漸有臨池興,為報元常欲 抗行。」

《又》:「柳家新樣元和腳,且盡薑芽歛手徒。」

宋梅堯臣《送杜君懿通判宣州》詩:「日書藤紙爭持去, 長鉤細畫如珊瑚。」

林亦之《訪谷堂觀筆法詩》「敢誇柳氏元和腳,要問隋 僧智果書。」

黃庭堅《贈柳閎》詩:「妙年勤翰墨,銀鉤爛縱橫。」

書法部紀事

《書斷》:「後漢杜度,章帝時為齊相。善章草,字畫微瘦,崔 氏法之。書體甚濃,結字工巧,時有不及。張芝喜而學 焉,轉精其巧,自謂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羅、趙有餘。 曹喜字仲則,扶風平陵人。章帝建初中為祕書郎。善 篆,小異於李斯。邯鄲淳師焉,略究其妙。韋誕師淳而 不及也。善懸針垂露之法,後世行之。」

蔡邕《石室神授筆勢注》:「邕初入嵩山學書,於石室中 得素書,八角垂芒,寫史籀、李斯用筆勢,讀誦三年,遂 通其理。常居一室不寐,恍然一客,厥狀甚異,授以九 勢。」

《書斷》:「梁鵠少好書,受法於師宜官,以八分知名。魏武 甚愛其書,常懸帳中,又以釘壁,以為勝宜官也。時邯 鄲淳亦得次仲法,淳宜為小字,鵠宜為大字,不如鵠 之用筆盡勢也。」

韋誕諸書並善,尤精題署。明帝時,凌雲臺初成,令誕 題榜,高下異好,宜就加點正。因致危懼,頭鬢皆白。既 下,戒子孫無為大字楷法。

虞喜《志林》:「鍾繇問蔡邕筆法於韋誕,誕惜不與,乃自 搥胸嘔血,曹操以五靈丹救活之。及誕死,繇令人盜 其墓,遂得其法。」

《三輔決錄》:韋誕奏:「蔡邕自矜能書,兼明斯喜之法,非 得紈素,不妄下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張芝 筆、左伯紙及臣墨皆古法,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後 可以盡徑丈之勢,方寸之言。」

王羲之《題筆陣圖》後:「宋翼,鍾繇弟子,常作書如筭子, 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見。晉太康中,有人於許下破 鍾繇墓,遂得《筆勢論》,翼乃依此法學,名遂大振。」 《魏志王凌傳》註:「凌少子明山,最知名,善書,多技藝,人 得其書,皆以為法。」

《晉書荀勖傳》:「勖領祕書監,立書博士,置弟子教習,以 鍾、胡為法。」

《尚友錄》:盧志少好學,朝夕惟焚香讀書。嘗與書盟曰: 「誓與此君共老素」法。鍾繇善書。

《宣和書譜》:「陸玩機從弟。弱冠有美譽,喜翰墨,尤長行 書。時瑞星見,親書表賀。其筆力瘦硬有鍾繇法,雅重 而有典則。」

《書斷》:「郄愔善眾書,齊名庾翼。其法遵衛氏,尤長於章 草,纖能得中。意態無窮,筋骨亦勝。」

庾翼兄亮,字元規,亦有書名。嘗就羲之求書法,羲之 答云:「翼在彼,豈復假此。」是知翼之書固自超絕。 王僧虔《書論》:「庾翼少時與右軍齊名,右軍後進,庾猶 不忿。在荊州與都下書云:『小兒輩乃賤家雞,皆學逸 少書,須吾下當比之』。」

《書史會要》:「王曠導從弟與衛世為中表,故得蔡邕書 法於衛夫人,以授羲之。」

《筆勢傳》:王曠子羲之,七歲學書,及年十二,見前代筆 論,於曠枕中竊而讀之。曠曰:「汝何來,吾所數也。」羲之 笑而不答。其母曰:「汝年幼小,看用筆法,未能曉解,縱 獲父教,恐復不能祕惜。」曠乃語羲之曰:「待汝成人,吾 當授汝。」羲之拜曰:「願早授之,使得成人。」已為暮學,曠 語以大綱,羲之學功日進。

《王羲之別傳》:「羲之善草、隸、八分、飛白、章行,備精諸體, 自成一家之法,千變萬化,得之神功。」

《王獻之別傳》:「獻之幼學父書,次習於張。後改變制度, 別創其法,率爾師心,冥合天矩。」

《宣和書譜》:「王濛工隸書,草法俱入能品。論章草作人 字法,趯之欲利,按之欲輕,世以為知言。」

《書斷》:「蕭思話,蘭陵人。工書,學於羊欣,得其體法行草 勢不斷絕,上方琳之不足,下方范曄有餘。」 《華陽隱居錄》:「陶貞寶善槁隸書,家貧,以寫經為業,一 紙直價四十。書體以羊欣、蕭思話為法。」

《南史戴法興傳》:「法興家貧,父碩子以販紵為業。法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