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面也?己賦雖能,豈得盡善無今而乏古?論《書》道則妍 華有餘,考賦體則風雅不足。纔可共梁已來並轡,未 得將宋已上齊驅,此議何如?」褚曰:「誠如所評,賦非不 能,然於張當分之中,乃小小者耳。其《書斷》三卷,實為 妙絕,猶蓬山滄海,吐納風雲,禽獸魚龍,于何不有,見 者莫不心醉。後學得漁獵其中,實不朽之盛事。」

《送高閑上人序》
韓愈

「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機應於心,不挫於氣,則神完而 守固,雖外物至,不膠於心。」堯、舜、禹、湯治天下,養叔治 射,庖丁治牛,師曠治音聲,扁鵲治病,僚之於丸,秋之 於奕,伯倫之於酒,樂之終身不厭,奚暇外慕?夫外慕 徙業者,皆不造其堂,不嚌其胾者也。往時張旭善草 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 「聊不平,有動於心,必于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 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 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 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 名後世。今閑之於草書,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 其跡,未見其能旭也。為旭有道,利害必明,無遺錙銖, 情炎於中,利欲鬥進,有得有喪,勃然不釋,然後一決 於《書》,而後旭可幾也。今閑師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膠, 是其為心,必泊然無所起,其于世,必淡然無所嗜。泊 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則其於《書》,得無 象之然乎!然吾聞浮屠人善幻,多技能閑如通其術, 則吾不能知矣。

《蕭齋記》
高平公

隴西李君約於江南得蕭子雲壁書飛白「蕭」字,以筆 勢驚絕,遂匣而寶之。其遇之之由,則君之贊序與崔 監察備論之詳矣。君與字俱載舟還洛陽仁風里第, 思所以盡其瞻玩,藏置之宜,謂箱櫝。臨視不時,又有 緘啟動搖之變,遂建精室,陷列於垣。復本書之意,得 遙睹之美。寂對虛牖,勢若飛驚。雖煙霧交飛,龍鸞縈 動,輕斾翻揚,微雲卷舒,不能狀也。李君以至行雅操, 著名當時,逍遙道樞,脫落榮利,識洞物表,神交古人, 而風致之餘,特精楷隸。所得魏晉以降名書祕跡多 矣,以不越於尺素之間,未為殊珍也。蓋壁字奇蹤,乃 為希寶,意象所得,非常域也。故異而室之,文而志之。 夫《蕭》之為言也,切然而清;於文也,蔚然而整,宜乎「銘 壁」,宜乎「命齋。」「蕭齋」之名,於此字俱傳矣。

《書則序》
元·韓性

書果有則乎?書心畫也。短長瘠肥,體人人殊,未可以 一律拘也。書果無則乎?古之學者殫精神,靡歲月,臨 模倣效,終老而不厭,亦必有其道矣。蓋書者聚一以 成形,形質既具,性情見焉。異者其體,同者其理也,能 盡其理,可以為則矣。三代之時,書以記事,未始以點 畫較工拙也。然而鼎彝銘誌之文,俯仰向背,精入芒 髮,是豈有意於工哉?亦盡其理,不能不工耳。秦漢而 下,以書名者,何可勝數!盡書之理者,惟鍾元常、王逸 少數人而已。其殘縑敗紙,刓碑斷碣,幸存於世者,皆 為人所寶愛。觀其霞分雲駛,龍跳虎躍,變化倏忽,莫 適控搏,可喜可玩,可怖可愕,而不可測識,意非法度 所可拘攣。徐而察之,俯仰向背之理,若合符契。後之 學者,互相憲述,隨其所至,而各有成。下至黃太史、《米 南宮》,書體尤縱肆,而法度極森嚴,故皆可以擅名於 後世。由是而降,人益事書其資,善書者又好為甚高 之論,以為「師心自用,足以成家,何必為是拘拘也?其 形質性情,蹠盭昏惑,前不則乎古,後不足為來者,則 書道之中,絕以是也夫。」今承旨趙公以翰墨為天下 倡,學者翕然而景從。趙君仲德嘗請書法之要,公謂 當則古,無徒取法於今人也。仲德於是取古人評書 要語,輯為一書,名曰《書則》,以成趙公之意,而惠學者 以指南也。好事者將取而列諸梓,仲德俾余為之序。 夫書者六藝之一,儒者所當事也。書有自然之理,理 之所「在,學者則焉。射之正也,車之軌也,砭劑之俞榮 也。是書傳學者之厚幸,非與?」仲德又謂余嘗取先儒 讀書之法,會粹為編,未成,成且併刻之。嗟夫!考古昔 之言,以求事物之則,經籍所載,盡儒者事也,豈惟《書》 哉?趙君其進於是矣。因併誌其語於篇端。

《書學詳說》
明·解縉

書肇於庖羲,筆墨紙硯,皆始古用,後世異其制爾。《書》 稱「作會」,紀於太常,非可以刀削為;而《詩》稱「彤管」,知非 始於蒙恬也。三者倣此。今書之美自鍾王,其功在執 筆,用筆執之法,虛圓正緊。又曰:「淺而堅」,謂撥鐙令其 和暢,勿使拘攣。真書去毫端二寸,行三寸,草四寸,掣 三分而一分著紙勢,則有餘,掣一分而三分著紙勢, 則不足,此其要也。而擫捺鉤揭、扺拒導送,指法亦備。 其曰「擫」者,大指當微側,以甲肉際當管旁則善。而又 曰「力以中駐。」中筆之法,中指主鉤,用力全在於是。又 有扳罾法,食指拄上,甚正而奇健。撮管法,撮聚管端。 草書便提筆法,提挈其筆,署書宜,此執筆之法也。若 夫用筆,毫釐鋒穎之間,頓挫之,鬱屈「之,周而折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