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1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二十有四:《奇怪書》,《醉墨帖》,《孔君帖》,《皇甫帖》,《大弟帖》,《諸 舍帖》,《久不得書帖》,《德信帖》,《定行帖》,《自覺帖》,《平安帖》,《承 告帖》,《洛陽帖》,《永嘉帖》,《清鑑等帖》,《縑素帖》,《華陽帖》,《大草 帖》,《春草帖》,《秋深帖》,《王粲評詩》,《長安帖》,《酒船帖》千文。 按《金壺記》:「張旭草書為世所重。有人家貧,因卜旭為 鄰,數四致簡於旭,得其報章,遂鬻於市,後獲富足」焉。 按《歷代名畫記》。張顛以善草得名。余曾見小楷樂毅。 虞褚之流。

按《書史會要》:「陸彥遠傳父書法以傳張旭。旭,彥遠之 甥也。」

魏仲犀

按《書史會要》:「魏仲犀師張旭。」

裴儆

按《唐書宰相世系表》,「裴儆,字九思,絳州聞喜人。官左 金吾將軍,諡曰成。」

按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顏真卿問裴儆:「足下師敬 長史,有何所得?」曰:「亦嘗請論筆法,惟言倍加工學,臨 寫書法,當自悟耳。」

蔣陸

按:「《臨池妙訣》,張旭之法,又傳蔣陸。」

賀知章

按《唐書》本傳:「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性夷曠,善 談說。擢進士超拔群類科,累遷太常博士。開元十三 年集賢院學士,遷祕書監,棄官徒步歸鄉里。知章晚 節尤誕放,遨嬉里巷,自號四明狂客,祕書外監,每醉 輒屬辭,筆不停書,咸有可觀。善草隸,好事者具筆研 從之,意有所愜,不復拒。然紙纔十數字,世傳以為寶。」 天寶初請為道士,詔許之。乾元初贈禮部尚書。 按《溫飛卿集》,祕書省有賀監知章草書詩,筆力遒健, 風尚高遠。

按《宣和書譜》:「賀知章善草隸,當世稱重,恐不能遽取, 每於燕閒游息之所,具筆研佳紙候之,偶意有愜適, 不復較其高下,揮毫落紙,纔數十字,已為人藏去,傳 以為寶。晚節尤放誕,自號四明狂客。」脫落簪紱之累, 嬉戲里巷閒,與物無忤。每醉必作為文詞,初不經意, 卒然便就行草相閒,時及於怪逸,尤見真率,往往自 以為奇,使醒而復書,未必爾也。書時惟問紙有幾幅, 或曰十幅,則詞隨十幅盡;或曰二十幅,則隨二十幅 意乃止。然多多益辦,不見筆力之衰,忽有佳處。人謂 其機會與造化爭衡,非人工可到。蓋胸中所養不凡, 源深流長,自然之道。今御府所藏草書一十有二:《孝 經》二,《洛神賦》,上下二,《胡桃帖》,上日等帖,二千文五,內 一軸不完。

李陽冰

按《述書賦》注:「李陽冰,趙郡人。兄弟五人,皆負詞學,工 於小篆,初師李斯《嶧山碑》,後見仲尼《吳季札墓誌》,便 變化開闔,如虎如龍,勁利豪爽,風行雨集。文字之本, 悉在心胸,識者謂之倉頡後身。」

按《唐國史補》:李陽冰善小篆,自言「斯翁之後,直至小 生,曹喜、蔡邕,不足言也。」

按《金壺記》:「李陽冰尤精書學,其豪駿墨勁,當時人謂 之曰『筆虎』。」

按《金石錄》,陽冰在肅宗朝所書,是時年尚少,故字畫 差疏瘦。至大曆以後諸碑,皆暮年所篆,筆法愈淳勁。 按《宣和書譜》,李陽冰字少溫,官至將作監。善詞章,留 心小篆,迨三十年,乃能變化開合,自名一家。推原字 學,作《筆法論》以別其點畫。又嘗立說,謂「於天地山川 得其方圓流峙之形,於日月星辰得其經緯昭回之 度,近取諸身,遠取萬類,幽至於鬼神,情狀細至喜怒 之舒慘,莫不畢載。後人不足以明此,於是誤謬滋多, 義理掃地。雖李斯之博雅,以束為朿;蔡邕之知書,以 『豊』作豐。故孔壁之餘文,汲冢之舊簡,所存無幾。幸天 未喪斯文,宗旨在己。」其自許慎至是,作《刊定說文》三 十卷,以紀其學,人指以為倉頡後身。方時,顏真卿以 書名世,真卿書碑,必得陽冰題其額,欲以擅連璧之 美,蓋其篆法妙天下如此。議者以蟲蝕鳥跡語其形, 風行雨集語其勢,太阿「龍泉」語其利,嵩高「華岳」語其 峻,實不為過論。有唐三百年以篆稱者,惟陽冰獨步。 舒元輿作《玉著篆志》,亦曰:「陽冰之書,其格峻,其力猛, 其功備,光大於秦斯」倍矣。此直見上天以字寶瑞。吾 唐其知言哉。今御府所藏篆書《三孝德訓》《新驛記》千 文。

按《墨池編》:陽冰雅好書石,魯公之碑,陽冰多題其額, 貽書李大夫,願刻石作篆,備書六經,立於明堂,號曰 「大唐石經。」志不克就。舒元輿嘗得陽冰真跡,在六幅 素上,見蟲蝕鳥步痕跡,若屈鐵石,陷入屋壁。贊曰:「斯 去千年,冰生唐時。冰復去矣,後來者誰?後千年有人, 誰能待之?後千年無人,篆止於斯。」

按《郡齋讀書志》:「唐《翰林禁經》八卷,李陽冰撰,論書勢 筆法所禁,因以名書。」

按《三才圖會》,張旭傳之李陽冰,陽冰傳徐浩、顏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