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十四,隱林下,有飛鳥左手持紙,右手持筆,惠臣五百 七十九字。臣未經一周形勢,髣髴其書,文章不續,難 以究識。」後載周以兵寇充斥,道路修阻,乞食揚州市 上一老母,姓沈字光姜,惠臣一餐,無以答其意。臣於 匙面上作一「夜」字,令便市償,近觀者三,遠觀者二,未 經數日,遂獲千金。臣念父羲之字法為時第一,嘗有 《白雲先生書訣》進於先帝御府,蒙眷獎過厚,錫予有 加,而臣書畫不逮臣父,益慚愧。所有書訣,謹別錄一 本,投進宸扆。伏乞機務燕閒,留神披覽,不勝萬幸。

《筆意贊》
齊·王僧虔

「書之妙道,神彩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以斯言之,豈易多得。必使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達情,書不妄想,是謂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乃為筆意。」 贊曰:

剡紙易墨,心員管直。漿深色濃,萬毫齊力。先臨告誓, 次寫《黃庭》。骨豐肉潤,入妙通靈。努如直槊,勒若橫釘。 開張鳳翼,聳擢芝英。麤不為重,細不為輕。纖微向背, 毫髮死生。工之盡矣,可擅時名。

《書賦》
前人

「情馮虛而測有,思沿想而圖空。」「心經於則,目象其容。」 手以心麾毫以手從風搖,挺氣妍。深功爾其《隸敏》 明婉蠖,絢蒨趨將,摛文斐縟,託韻笙簧。《儀春》等曖,麗 景依光,沈若雲鬱,輕若蟬揚,稠必昂萃,約實箕張,垂 端整曲,裁邪製方。或具美於片巧,或雙競於兩傷,形 綿靡而多態,氣陵厲其如芒。故其委貌也必妍,獻體 也貴壯,跡乘規而騁勢,志循檢而懷放。

《與梁武帝論書啟》
梁·陶弘景

奉旨左右中書復稍有能者,惟《周喜贊》。夫以含心之 荄,實俟夾鍾吐氣,今既自上體妙為下,理用成工。每 惟申《鍾》《王論》於天下,進藝方興。所恨微臣沈朽,不能 鑽仰高深,自懷歎慕。前奉神筆三紙,并今為五,非但 字字注目,乃畫畫抽心,日覺勁媚,轉不可說。以讎昔 歲,不復相類,正此即為楷式,何復多尋鍾、王。臣心本 自敬重,今者彌增愛服,俯仰悅豫,不能自已。啟 適復蒙給二卷,伏覽標帖,皆如聖旨,既不顯垂允少 留不敢久停。已就摹素者一段,未畢不赴。今信紙卷, 先已經有,兼多他雜,無所復取,亦請俟俱了日奉送。 兼此諸書,是篇章體,臣今不辨,復得修習,惟願細書, 如《樂毅論》《太師箴》例,依倣以寫經傳,永存具顯中精 要而已。

《答書》
梁·武帝

近二卷欲少留,差不為異,紙卷是出裝書,既須見前 所以付耳,無正可取備於此。及欲更須細書,如《論箴》 例,逸少書無甚極細書,《樂毅論》乃微麤健,恐非真跡, 太師箴小復方媚,筆力過嫩,書體乖異。上二者已經 至鑒,其外便無可付也。

《又啟》
陶弘景

《樂毅論》,愚心近甚,疑是摹而不敢輕言,今旨以為非 真,竊自信頗涉有悟,箴詠吟贊,過為淪弱。許靖素段, 遂蒙永給,仰銘矜獎,益無喻心。此書雖不在法例,而 致用理均,背間細楷,兼復兩翫。先於都下偶得飛白 一卷,云自逸少好跡,臣不嘗別見,無以能辨,惟覺勢 力驚絕,謹以上呈於臣,非用脫可充閣,願仍以奉上。 臣昔於馬澄處見逸少《正書目錄》一卷,澄云:「右軍勸 進《洛神賦》諸書十餘首,皆作今體,惟《急就章》二篇,古 法緊細,近脫憶此語,當是零落,已不復存。」澄又云:「帖 注出裝者,皆擬賚諸王及朝士。臣近見三卷首帖,亦 謂久已分本,不敢議此,正復希於三卷中一兩條,更 得預出裝之例耳。」天旨遂復頓給完卷,下情益深悚 息。近初見卷,題云「第二十三四」,已欣其多。今者賜書, 卷第遂至二百七十,惋訝無已。天府如海,非一瓶所 汲,良用息心。前後都已蒙見大小五卷,於野拙之分, 實已過幸,若非殊恩,豈可觖望。愚固本博涉,而不能 精,昔患無書可看,乃願作主書令史。晚愛隸法,又羨 典掌之人。常言人生數紀之內,識解不能周流天壤, 區區惟充恣五欲,實可恥愧。每以為得作才鬼,亦當 勝於頑仙。至今猶然,始欲翻然之。自無射以後,國政 方殷,山心歉默,不敢復以閒虛塵觸,謹於此題事故, 遂成煩黷。伏願聖慈,照錄誠慊。

《又答書》
梁·武帝

又《省別疏》云:「故當宜微以著賞,此既勝事,風訓非嫌」 云云。然則所習,聊試略言。夫運筆邪則無芒角,執手 寬則書緩弱,點掣短則法臃腫,點掣長則法灕澌。畫 促則字勢橫,畫疏則字形慢,拘則乏勢,放又少則純 骨無媚,純肉無力。少墨浮澀,多墨笨鈍。比並皆然,任 意所之,自然之理也。若抑揚得所,趣舍無違,隨筆廉 「斷,觸勢峰鬱,揚波折節,中規合矩,分間下注,濃纖有 方,肥瘦相和,骨力相稱;婉婉曖曖,視之不足;稜稜凜 凜,常有生氣。適眼合心,便為甲科。眾家可識,亦當復 貫串耳;六文可工,亦當復繇習耳。一聞能持,一見能 記,且古且今,不無其人。大抵為論,終歸是習。」程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