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八十九卷目錄

 書法部藝文一

  用筆賦         晉王羲之

  書論            前人

  進書訣疏         王獻之

  筆意贊         齊王僧虔

  書賦            前人

  與梁武帝論書啟     梁陶弘景

  答書           梁武帝

  又啟           陶弘景

  又答書          梁武帝

  又啟           陶弘景

  又答書          梁武帝

  又啟           陶弘景

  論書表           虞龢

  書旨述         唐虞世南

  勸學篇           前人

  用筆論          歐陽詢

  徐氏法書記        武平一

  評書藥石論        張懷瓘

  文字論           前人

  送高閑上人序        韓愈

  蕭齋記          高平公

  書則序          元韓性

  書學詳說         明解縉

字學典第八十九卷

書法部藝文一

《用筆賦》有序
晉·王羲之

秦漢魏至今隸書,其惟鍾繇,草有黃綺、張芝,至於用筆神妙,不可得而詳悉也。夫賦以布諸懷抱,擬形於翰墨也。《辭》云:

「何異人之挺發,精博善而含章。馳鳳門而獸據,浮碧 水而龍驤。滴秋露而垂玉,搖春條而不長。飄飄遠逝, 浴天池而頡頏;翱翔弄翮,凌輕霄而接行。詳其真體, 正作高強。勁實方圓,窮金石之麗,纖麤盡凝脂之密。 藏骨抱筋,含文包質。沒沒汨汨,若濛汜之落銀鉤;耀 耀晞晞,狀扶桑之挂朝日。或有飄颻騁巧,其若自然。 包羅羽客,總括神仙,季氏韜光,類隱龍而怡情;王喬 脫屣,欻飛鳧而上征。或改變駐筆,破真成草,養德儼 如威而不猛,游絲斷而還續,龍鸞群而不爭,髮指冠 而眥裂,據純鉤而耿耿,忽瓜割兮互裂,復交結而成 族,若長天之陣雲,如倒松之臥谷,時滔滔而東注,乍 紐山兮暫塞,射雀目以施巧,拔長蛇」兮盡力,草草眇 眇,或連或絕,如花亂飛,遙空舞雪,時行時止,或臥或 蹶,透嵩華兮不高,踰懸壑兮非越。信能經天緯地,毗 助王猷,耽之翫之,功積山丘。吁嗟秀逸,萬代嘉休,顯 允哲人,於今鮮儔。共六合而俱永,與兩曜而同流。鬱 高峰兮偃蓋,如萬歲兮千秋。

《書論》
前人

夫書者,元妙之技也。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大抵書須存思。余覽李斯等《論筆勢》及鍾繇書骨,甚是不輕,恐子孫不記,故敘而論之。

夫書字,貴平正安穩,先須用筆,「有偃有仰,有攲,有側 有斜,或小或大,或長或短。凡作一字,或類篆籀,或似 鵠頭,或如散隸,或近《八分》,或如蟲食木葉,或如水中 科斗,或如壯士佩劍,或似婦女纖麗。」欲書先搆筋力, 然後裝束,必注意詳雅,起發綿密,疏闊相間。每作一 點,必須懸手作之,或作一波,抑而後曳。每作一字,須 「用數種意,或橫畫似八分而發如篆籀,或豎牽如深 林之喬木,而屈折如鋼鉤,或上尖如枯稈,或下細若 鍼芒,或轉側之勢似飛鳥空墜,或稜側之形如流水 激來。作一字橫豎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第一須存 筋藏鋒,滅跡隱端,用尖筆須落鋒混成,無使豪露浮 怯,舉新筆爽爽若神,即不求於點畫瑕玷也。為一字 數體俱入,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若 書虛紙用強筆,若書強紙用弱筆,強弱不等,則蹉跌 不入。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心後。未作之 始,結思成矣。仍下筆不用急,故須遲,何也?筆是將軍, 故須遲重。心欲急,不宜遲。何也?心是箭鋒,箭不欲遲, 遲則中物不入。夫字有緩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緩急? 止如「烏」字,下手一點,點須急,橫直即須遲,欲烏之腳 急,斯乃取形勢也。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 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若直筆急牽,裹此暫視似 書,久味無力,仍須用筆著墨,下過三分,不得深浸,毛 弱無力。墨用松節同研,久久不動,彌佳矣。

《進書訣疏》
王獻之

臣獻之頓首言:「今月十二日辰時,中使宣陛下睿旨, 俯詢字學之由,仍賜臣玉璽牋,令臣小楷親疏以入。 臣仰承帝命,密露天機,昧死有言,狂率待罪。臣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