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輩不容耶!」帝方嚮用文學,以集弘才博識,無施不宜, 一時大典冊咸出其手,故重聽其去。集每承詔有所 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從容諷切,冀有感悟。 承顧問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盡言。或隨事規諫, 出不語人,諫或不入,歸家悒悒不樂。家人見其然,不 敢問其故也。時世家子孫以才名進用者,眾患其知 遇日隆,每思有以間之。既不效,則相與摘集文辭,指 為譏訕。賴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傷。然集遇其人, 未嘗少變。一日,命集草制,封乳母夫為營都王,使貴 近阿營巎巎傳旨。二人者素忌集,繆言制封營國公, 集具槁。俄丞相自榻前來,索制詞甚急,集以槁進,丞 相愕然問故,集知為所紿,即請易槁以進,終不自言。 二人者愧之,其雅量類如此。論薦人材,必先器識,心 所未善,不為牢籠以沽譽,評議文章,不折之於至當 不止;其詭於經者,文雖善,不與也。雖以此二者忤物 速謗,終不為動。光人龔伯璲以才俊為馬祖常所喜, 祖常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門,祖常亟稱之,欲集為 薦引,集不可曰:「是子雖小有才,然非遠器,亦恐不得 令終。」祖常猶未以為然。一日,邀集過其家,設宴,酒半, 出薦牘求集署,集固拒之,祖常不樂而罷。文宗崩,集 在告欲謀南還,弗果。幼君崩,大臣將立妥歡帖穆爾 太子,用至大故事,召諸老臣赴上都議政,集在召列 祖,常使人告之曰:「御史有言。」乃謝病歸臨川。初,文宗 在上都,將立其子阿剌忒納荅剌為皇太子,乃以妥 歡帖穆爾太子乳母夫,言明宗在日,素謂太子非其 子,黜之江南。驛召翰林學士承旨阿鄰鐵木兒、奎章 閣大學士忽都魯篤彌,實書其事於脫卜赤顏。又召 集使書詔,播告中外。時省臺諸臣,皆文宗素所信用 同功一體之人,御史亦不敢斥言其事,意在諷集速 去而已。伯璲後以用事敗,殺其身世,乃服集知人。元 統二年,遣使賜上尊酒、金織文錦二,召還禁林,疾作 不能行。屢有敕即家撰文,褒錫勳舊。侍臣有以舊詔 為言者,帝不懌,曰:「此我家事,豈由彼書生耶?」至正八 年五月己未,以病卒,年七十有七。官自將仕郎,十二 轉為通奉大夫,贈江西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封 仁壽郡公。集孝友方二親,以故家令德,中遭亂亡,僑 寓下邑,左右承順無違。弟槃,早卒,教育其孤,無異己 子。兄采以筦庫輸賦京師,虧數千緡,盡力營貸,代償 之,無難色。撫庶弟,嫁孤妹,具有恩意。山林之士知古 學者,必折節下之,接後進,雖少且賤如敵已。當權門 赫奕,未嘗有所附麗。集議中書,正言讜論,多見容受, 屢以片言解疑誤,出人於濱死,亦不以為德。張珪、趙 世延尤敬禮之,有所疑,必咨焉。家素貧,歸老後,食指 益眾,登門之士相望於道,好事爭起邸舍以待之,然 碑板之文,未嘗苟作。南昌富民有伍真父者,貲產甲 一方,娶諸王女為妻,充本位下郡總管。既卒,其子屬 豐城士甘慤求《集文》銘父墓,奉中統鈔五百錠準禮 物,集不許,慤愧歎而去。其束脩,羔鴈之入,還以為賓 客費,雖空乏弗恤也。集學雖博洽,而究極本原,研精 探微,心解神契。其經緯彌綸之妙,一寓諸文,藹然慶 曆、乾淳風烈。嘗以江左先賢甚眾,其人皆未易知,其 學皆未易言,後生晚進,知者鮮矣。欲取太原元好問 《中州集》遺意,別為《南州集》以表章之,以病目而止。平 生為文萬篇,槁存者十二三。早歲,與弟槃同闢書舍 為二室,左室書陶淵明詩於壁,題曰「陶庵」;右室書卲 堯夫詩,題曰「卲庵。」故世稱「卲庵先生。」子四人。安民以 廕歷官知吉州路安福州,游其門見稱許者莆田陳 旅。旅亦有文行,世國學諸生若蘇天爵、王守誠輩,終 身不名他師,皆當世稱「名卿」者。其交游尤厚者,曰范 梈。

按:《輟耕錄》:《虞伯生先生集》,楊仲弘先生載同在京日, 楊先生每言伯生不能作詩,虞先生載酒,請問作詩 之法,楊先生酒既酣,盡為傾倒,虞先生遂超悟其理。 繼有詩送袁伯長先生桷扈駕上都,以所作詩介他 人質諸楊先生,先生曰:「此詩非虞伯生不能也。」或曰: 「先生嘗謂伯生不能作詩,何以有此?」曰:「伯生學問高, 余曾授以作詩法,餘莫能及。」又以詣趙魏公孟頫,詩, 中有「山連閣道晨留輦,野散周廬夜屬櫜」之句。公曰: 「『美則美矣,若改『山』為『天』」,「野』為『星』,則尤美。」虞先生深服 之,故國朝之詩,稱虞、趙、楊、范、揭焉。范即德機先生,梈 揭即曼碩先生傒斯也。嘗有問於虞先生曰:「仲弘詩 如何?」先生曰:「仲弘詩如百戰健兒。」「德機詩如何?」曰:「德 機詩如唐《臨晉帖》,曼碩詩如何?」曰:「曼碩詩如《美女簪 花》。先生詩如何?」笑曰:「虞集乃漢廷老吏,蓋先生未免 自負。」公論以為然。

虞卲庵先生集:在翰苑時,宴散散學士家,歌兒郭氏 順時秀者,唱今樂府。其《折桂令》起句云:「博山銅細裊 香風」,一句而兩韻名曰「短柱」,極不易作。先生愛其新 奇,席上偶談蜀漢事,因命紙筆亦賦一曲曰:「鑾輿三 顧茅廬,漢祚難扶,日暮桑榆。深渡南瀘。長驅西蜀,力 拒東吳。美乎周瑜妙術,悲夫關羽云殂,天數盈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