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者,身師尊之,至誠懇惻以求之,其德化之及,庶乎有 所觀感也。」其次則求夫操履近正而不為詭異「駭俗 者;確守先儒經義師說,而不敢妄為奇論者,眾所敬 服,而非鄉愿之徒者。延致之日,諷誦其書,使學者習 之,入耳著心,以正其本,則他日亦當有所發也。其次 則取鄉貢至京師罷歸者,其議論文藝,猶足以聳動 其人,非若泛泛莫知根柢者矣。」六年,除翰林待制,兼 國史院編修官。仁宗嘗對左右歎曰:「儒者皆用矣,惟 虞伯生未顯擢爾。」會晏駕,不及用。英宗即位,拜住為 相,頗超用賢俊。時集以憂還江南,拜住不知也,乃言 於上,遣使求之於蜀,不見;求之江西,又不見。集方省 墓吳中,使至,受命趨朝,則拜住不及見矣。泰定初,考 試禮部,言於同列曰:「國家科目之法,諸經傳註各有 所主者,將以一道德,同風俗,非欲使學者專門擅業, 如近代《五經》學究之固陋也。聖經深遠,非一人之見 可盡。試藝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 定主意,則求賢之心狹,而差自此始矣。」後再為考官, 率持是說,故所取每稱得人。泰定初,除國子司業,遷 祕書少監。天子幸上都,以講臣多高年,命集與集賢 侍讀學士王結執經以從。自是歲嘗在行,經筵之制, 取經史中切於心德治道者,用《國語》《漢文》兩進讀。潤 譯之際,患夫陳聖學者未易於盡其要,指時務者猶 難於極其情,每選一時精於其學者為之,猶數日乃 成一篇。集為「反覆古今名物之辨」以通之,然後得以 無忤。其辭之所達,萬不及一,則未嘗不退而竊歎焉。 拜翰林直學士,俄兼國子祭酒。嘗因講罷,論「京師東 南運糧為實,竭民力以航不測,非所以寬遠人而因 地利也。」與同列進曰:「京師之東,瀕海數千里,北極遼 海,南濱青、齊,萑葦之場也,海潮日至,淤為沃壤。用浙 人之法,築堤捍水為田,聽富民欲得官者,合其眾分 授以地,官定其畔以為限,能以萬夫耕者,授以萬夫 之田,為萬夫之長。千夫、百夫亦如之。三年視其成,以 地之高下定額,以次漸徵之。」五年有積蓄,命以官,就 所儲,給以祿。十年佩之符印,得以傳子孫。如軍官之 法,則東面民兵數萬,可以近衛京師,外禦島夷,遠寬 東南,海運以紓疲民,遂富民得官之志而獲其用。江 海游「食盜賊之類,皆有所歸。」議定於中,說者以為一 有此制,則執事者必以賄成而不可為矣,事遂寢。其 後海口萬戶之設,大略宗之。文宗在潛邸,已知集名, 既即位,命集仍兼經筵。嘗以先世墳墓在吳越者,歲 久湮沒,乞一郡自便,帝曰:「爾才何不堪,顧今未可去 爾。」除奎章閣侍書學士。時關中大饑,民枕藉而死,有 方數百里無孑遺者。帝問集:「何以捄關中」,對曰:「承平 日久,人情宴安,有志之士急於近效,則怨讟興焉。不 幸大災之餘,正君子為治作新之機也。若遣一二有 仁術、知民事者,稍寬其禁令,使得有所為,隨郡縣擇 可用之人,因舊民所在,定城郭,修閭里,治溝洫,限畎 畝,薄征斂,招其傷殘老弱,漸以其力治之,則遠去而 來歸者漸至,春耕秋斂,皆有所助。一二歲間,則勿征 勿徭,封域既正,友望相濟,四面而至者,均齊方一,截 然有法,則三代之民將見出於空虛之野矣。」帝稱善, 因進曰:「幸假臣一郡,試以此法行之,三五年間,必有 以報朝廷者。」左右有曰:「虞伯生欲以此去爾。」遂罷其 議。有敕諸兼職不過三免國子祭酒。時宗藩暌隔,功 臣汰侈,政教未立,將策士於廷。集被命為讀卷官,乃 擬制策以進,首以勸親親、體群臣,同一風俗,協和萬 邦為問,帝不用。集以入侍燕閒,無益時政,且媢嫉者 多,乃舉大學士忽都魯都兒迷失等,進曰:「陛下出獨 見,建奎章閣,覽書籍,置學士員以備顧問。臣等備員, 殊無補報,竊恐有累聖德,乞容臣等辭職。」帝曰:「昔我 祖宗睿智聰明,其於致理之道,生而知之。朕早歲跋 涉難阻,視我祖宗,既乏生知之明,於國家治體,豈能 周知?故立奎章閣,置學士員,以祖宗明訓、古昔治亂 得失,日陳於前。卿等其悉所學,以輔朕志。若軍國機 務,自有省、院、臺任之,非卿等責也。其勿復辭。」有旨:采 輯本朝典故,倣《唐宋會要》修《經世大典集》,與中書平 章政事趙世延同任總裁。集言:「禮部尚書馬祖常多 聞舊章,國子司業楊宗瑞素有曆象、地理、記問、度數 之學,可共」「典,翰林修撰謝端、應奉蘇天爵、太常李 好文、國子助教陳旅、前詹事院照磨宋褧、通事舍人 王士點,俱有見聞,可助撰錄,庶幾是書早成。」帝以嘗 命修遼、金、宋三史,未見成績,《大典》令閣學士專率其 屬為之。既而以累朝故事有未備者,請以翰林國史 院修《祖宗實錄》。時百司所具事蹟參訂,翰林院臣言 於帝曰:「實錄法不得傳於外,則事蹟亦不當示人。」又 請以國書脫卜赤顏增修太祖以來事蹟,承旨塔失 海牙曰:「脫卜赤顏非可令外人傳者。」遂皆已。俄世延 歸,集專領其事,再閱歲,書乃成,凡八百帙。既上進,以 目疾丐解職,不允。乃舉治書御史馬祖常自代,不報。 御史中丞趙世安乘間為集請曰:「虞伯生久居京」師, 甚貧,又病目,幸假一外任便醫。帝怒曰:「一虞伯生,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