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議》。北郊不見於《三禮》,尊地而遵北郊,鄭元之說也,作 《北郊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陞應奉翰林文字、同 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 歷兩考,遷待制,又再任,拜集賢直學士。久之,移疾去 官,復仍以直學士召入集賢。未幾,改翰林直學士、知 制誥、同修國史。至治元年,遷侍講學士。泰定初,辭歸, 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所著有《易 說》《春秋說》《清容居士集》。泰定四年,卒,年六十一。贈中 奉大夫、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追封陳 留郡公,諡文清。

周之翰

按《松江府志》:「之翰字申甫,號易癡道人。自幼穎悟,博 究群書,尤通象數之學。其著述有《乾坤闔闢》《天地生 成》《陰陽變化》《山川流峙》四圖,並贊以發明其蘊奧。講 授於鄉,以壽終。」

馮翼翁

按《江西通志》:「翼翁字子羽,永新人,泰定進士,官撫州 守。所著有《春秋集解大義》《性理群書》《通鑑小錄考索》 《類要》《正統五德類編》《文章旨要》《五子旨要》《禮考正》《古 書正偽錄》《讀書纂要》諸書行於世。」

汪文璟

按《浙江通志》:「文璟,字良辰,衢州人。生有異質,五六歲 如成人,平居危坐終日,性嗜學。泰定元年舉進士,尋 遷翰林編修,累官廉訪副使。以國難憂憤不食卒。所 著有《居朝槁》《明農槁》行於世。」

林仲節

按《福建通志》:「仲節,字景和,少聰敏,領解浙江,舉泰定 進士。有《書經義》《四靈賦》行世。」

韓性程端禮程端學

按《元史儒學傳》:「性字明善,紹興人。其先家安陽,宋司 徒兼侍中魏忠獻王琦,其八世祖也。高祖左司郎中 膺冑,扈從南渡,家於越。性天資警敏,七歲讀書,數行 俱下,日記萬言。九歲通《小戴禮》,作大義,操筆立就,文 意蒼古,老生宿學皆稱異焉。及長,博綜群籍,自經史 至諸子百氏,靡不極其津涯,究其根柢。而於儒先性」 理之說,尤深造其閫域。其為文辭,博達儁偉,變化不 測,自成一家。言四方學者受業其門,戶外之屨,至無 所容。延祐初,詔以科舉取士,學者多以文法為請。性 語之曰:「今之貢舉,悉本朱熹私議,為貢舉之文,不知 朱氏之學可乎?《四書》《六經》千載不傳之學,自程氏至 朱氏,發明無餘蘊矣,顧行何如耳。有」德者必有言,施 之場屋,直其末事,豈有他法哉?凡經其口授指畫,不 為甚高論,而義理自勝,不期文之工而不能不工,以 應有司之求,亦未始不合其繩尺也。士有一善,必為 之,延譽不已,及辨析是非,則毅然有不可犯之色。性 出無輿馬僕御,所過負者息肩,行者避道,巷夫衢叟, 至於童稚廝役,咸稱之曰韓先生。韓先生云,憲府嘗 舉為教官,謝曰:「幸有先人之弊,廬可庇風雨,薄田可 具饘粥,讀書砥行,無愧古人足矣,祿仕非所願也。」受 而不赴。暮年愈自韜晦,然未嘗忘情於斯世。郡之良 二千石,政事有所未達,輒往咨訪。性從容開導,洞中 肯綮,裨益者多。天曆中,趙世延以性名上聞,後十年, 門人李齊為南臺監察御史,力舉其行義,而性已卒 矣,年七十有六。卒後,南臺御史中丞月魯不花嘗學 於性,言性法當得諡,朝廷賜諡「莊節先生。」其所著有 《禮記說》四卷、《詩音釋》一卷、《書辨疑》一卷、《郡志》八卷、《文 集》十二卷。當性時,慶元有程端禮、端學兄弟者。端禮 字敬叔,幼穎悟純篤,十五歲能記誦《六經》,曉析大義。 慶元自宋季皆尊尚陸九淵氏之學,而朱熹氏學不 行於慶元。端禮獨從史蒙卿游,以傳朱氏明體適用 之指,學者及門甚眾。所著有《讀書工程》,國子監以頒 示郡邑校官為學者式。仕為衢州路儒學教授,卒年 七十五。端學字時叔,通《春秋》,登至治辛酉進士第,授 僊居縣丞,尋改國子助教。動有師法,學者以其剛嚴 方正,咸嚴憚之。遷太常博士,命未下而卒。後以子徐 貴,贈禮部尚書。所著有《春秋本義》三十卷,《三傳辨疑》 二十卷,《春秋或問》十卷。

李泂

按《元史》本傳:「泂字溉之,滕州人。生有異質,始從學,即 穎悟彊記,作為文辭,如宿習者。姚燧以文章負大名, 一見其文,深歎異之,力薦於朝,授翰林國史院編修 官。未幾,以親老就養江南。久之,辟中書掾,非其志也。 及考除集賢院都事,轉太常博士。拜住為丞相,聞泂 名,擢監修國史長史,歷祕書監著作郎、太常禮儀院」 經歷。泰定初,除翰林待制,以親喪未克葬,辭而歸。天 曆初,復以待制召。於時文宗方開奎章閣,延天下知 名士充學士員,泂數進見,奏對稱旨,超遷翰林直學 士,俄特授奎章閣承制學士。泂既為帝所知遇,乃著 書曰《輔治篇》以進,文宗嘉納之,朝廷有大議,必使與 焉。會詔修《經世大典》,泂方臥疾,即強起曰:「此大制作 也,吾其可以不預。」力疾同修。書成,既進奏,旋謁告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