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倦。

伯德履信

按《山西通志》:「伯德履信,字順之,平定人。少聰慧過人, 篤志好學,博通經史。大德元年,以鄉薦領忻州學事。 正己率人,人皆化之,士之邪僻者,遠避而不敢見。五 年,解任歸里,於萇池村建立義學,教誨生徒,多所造 就。」

楊如山

按《江南通志》:「如山字少游,其先蜀人。宋末遊江南,四 詣漕舉,宋亡不仕。大德間,起為淮海書院山長,因家 京口。有詩集十卷,《讀史說》三卷,《春秋旨要》十卷。」

凌緯

按《浙江通志》:「緯字景文,昌化人。篤學能文。大德中,以 才薦為雪江書院山長,尋棄去。年九十三卒。邑令表 之曰『康德先生』。所著有《唐山紀事》等書。」

員炎

按《陝西通志》:「炎,字善卿,同州人。負奇氣,不事生產。大 德二年,故人楊紫陽憫其窶用監嵩州酒,炎薄之,長 揖而去。嘗遊河朔,以詩鳴。倦遊西歸,詩槁,酒瓢外無 一長物。」

王構士熙士點

按《元史》本傳:「構字肯堂,東平人。父公淵,遭金末之亂, 其兄三人挈家南奔,公淵獨誓死守墳墓,伏草莽中, 諸兄呼之不出,號慟而去,卒得存其家,而三兄不知 所終。構少穎悟,風度凝厚,學問該博,文章典雅。弱冠 以詞賦中選,為東平行臺掌書記。參政賈居貞一見 器重,俾其子受學焉。至元十一年,授翰林國史院編」 修官。時遣丞相伯顏伐宋,先下詔讓之,命構屬草以 進,世祖大悅。宋亡,構與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館圖 籍、太常天章禮器、儀仗,歸於京師。凡所薦拔,皆時之 名士。十三年秋,還入覲,遷應奉翰林文字,陞修撰。丞 相和禮霍孫由翰林學士承旨拜司徒,辟構為司直。 時丞相阿合馬為盜擊死,世祖亦悟其姦,復相和禮 霍孫更張庶務,構之謀畫居多。歷吏部、禮部郎中,審 囚河南,多所平反。改太常少卿,定親享太廟儀注。擢 淮東提刑按察副使,召見便殿,親授制書,賜上尊酒 以遣之。尋以治書侍御史召,屬桑哥為相,俾與平章 卜忽朮檢覈燕南錢穀,而督其逋負。以十一月晦行, 期歲終復命。明年春,還宿盧溝驛。度逾期,禍且不測, 謂卜忽朮曰:「設有罪,構當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會 桑哥死,乃免。有旨出銓選江西,入翰林為侍講學士。 世祖崩,構撰諡冊。成宗立,由侍講為學士,纂修《實錄》。 書成,參議中書省事。時南士有陳利便請搜括田賦 者,執政欲從之,構與平章何榮祖共言其不可,辨之 甚力,得不行,以疾歸東平。久之,起為濟南路總管。諸 王從者怙勢行州縣,民莫敢忤視。構聞諸朝,徙之北 境。學田為牧地所侵者,理而歸之官。貸民粟,歲饑而 責償不已,構請輸以。明年。武宗即位,以纂修《國史》趣 召赴闕,拜翰林學士承旨。未幾,以疾卒,年六十三。構 歷事三朝,練習臺閣典故,凡祖宗諡冊冊文皆所撰 定,朝廷每有大議,必咨訪焉。喜薦引寒士,前後臺省 翰苑所辟無慮數十人。後居清要,皆有名於時。子士 熙,仕至中書參政,卒官南臺御史中丞;士點,淮西廉 訪司僉事,皆能以文學世其家。

姚燧

按《元史》本傳,燧字端甫,世系見《燧伯父樞傳》。父格。燧 生三歲而孤,育於伯父樞。樞隱居蘇門,謂燧蒙暗,教 督之甚急,燧不能堪。楊奐馳書止之曰:「燧令器也,長 自有成,爾何以急為?且許醮以女。年十三,見許衡於 蘇門。十八始受學於長安。時未嘗為文,視流輩所作, 惟見其不如古人,則心弗是也。二十四,始讀韓退之」 文,試習為之,人謂有作者風。稍就正於衡,衡亦賞其 辭,且戒之曰:「弓矢為物,以待盜也,使盜得之,亦將待 之。文章固發聞士子之利器,然先有能一世之名,將 何以應人之見役者哉?非其人而與之,與非其人而 拒之,鈞罪也,非周身斯世之道也。」至元七年,衡以國 子祭酒教貴冑,奏召舊弟子十二人,燧自太原驛致 館下。燧年三十八,始為秦王府文學。未幾,授奉議大 夫,兼提舉陝西四川中興等路學校。十二年,以秦王 命,安輯庸蜀。明年,漢嘉新附,入諭其民。又奉命招王 立於合州。又明年,撫循夔府。凡三使蜀,皆稱職。十七 年,除陝西漢中道提刑按察司副使,錄囚延安,逮繫 詿誤,皆縱釋之,人服其明決。調山南湖北道,按部澧 州,興學賑民,孜孜如弗及。二十三年,自湖北奉旨趨 朝。明年,為翰林直學士。二十七年,授大司農丞。元貞 元年,以翰林學士召修《世祖實錄》,初置檢閱官,究覈 故事,燧與侍讀高道凝總裁之。書成,大德五年,授中 憲大夫、江東廉訪使,移病太平。九年,拜中奉大夫、江 西行省參知政事。至大元年,仁宗居藩邸,開宮師府, 燧年已七十,遣正字呂洙如漢徵四皓故事,起燧為 太子賓客。未幾,除承旨學士,尋拜太子少傅。武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