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詔及講新朝尚右之禮,往復三書,宣布天子威德,辭 直氣壯,皆孚筆也。其所贈,孚悉卻之。詳見《梁曾傳》。中 使還,除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宮。帝方欲置之要 地,而廷臣以孚南人且尚氣,頗嫉忌之,遂除建德路 總管府治中。再遷治中衢州,所至多著善政。秩滿,復 請為鄉郡,特授奉直大夫、台州路總管府治中。大德 七年,詔遣奉使宣撫循行諸道。時台州旱,民饑,道殣 相望。江浙行省檄浙東元帥脫歡察兒發粟賑濟,而 脫歡察兒怙勢立威,不卹民隱,驅脅有司,動置重刑。 孚曰:「使吾民日至莩死不救者,脫歡察兒也。」遂詣宣 撫使,愬其不法蠹民事一十九條。宣撫使按實,坐其 罪,命有司亟發倉賑,饑民賴以全活者眾,而孚亦以 此致疾,卒於家,年六十四。孚天材過人,性任俠不羈, 其為詩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斲,有文集行於世。 子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致仕。女長媯適槁城 董士楷,太常禮儀院太祝宗緝之母也;末媯適同里 韓戒之,行樞密院經歷諫之母也。俱有貞節,朝廷旌 表其門閭。攸州馮子振,其豪俊與孚略同,孚極敬畏 之,自以為不可及。子振於天下之書無所不記,當其 為文也,酒酣耳熱,命侍史二三人潤筆以俟子振據 案疾書,隨紙數多寡,頃刻輒盡。雖事料醲郁,美如簇 錦,律之法度,未免乖刺,人亦以此少之。

按《輟畊錄》:「吾鄉陳剛中先生孚,臨海縣人。國初時嘗 為僧以避世變。一日,大書所作詩於其父執某之粉 牆上云:『我不學寇丞相,地黃變髮髮如漆。又不學張 長史,醉後揮毫掃狂墨。平生紺髮三十丈,幾度和雲 眠石上。不合感時怒衝冠,天公罰作圓頂相。肺肝本 無兒女情,亦豈惜此雙鬢青。只憶山間秋月冷,搔首』」 不見髼鬆影。父執見之,曰:「此子欲歸俗也。」呼來館穀 之,命養髮。經半年餘,謂曰:「汝當娶,吾將以女事汝。」先 生辭謝再三。既而命寓他所,遣媒妁行,言擇日迎歸。 父執喜曰:「五馬入門矣。」先生雖獲佳偶,自妻母以及 妻之兄姊弟妹皆不然。遂挈家入京。館閣諸老交章 薦舉,入翰林。會朝廷遣使交趾,授先生禮部郎中,副 之。至交州,嘗有詩曰:「老母越南垂白髮,病妻塞北倚 黃昏。蠻煙瘴雨交州客,三處相思一夢魂。」及抵安南 國,以文字言語諭之,其國遂降。將其世子并國相入 朝。後以功授治中,典鄉郡,終老焉。若父執者,可謂識 人也已。

杜質

按《山西通志》:「質,榆次人。資性嚴重,博學雅量,雖一吟 一詠,莫不包括道義,激勸風化,一時人士咸雅重之。 歷仕翰林院編修,江北燕南兩道廉司,經歷江南諸 道監察御史。」

郜知章

按《山西通志》:「知章,樂平人。家世業儒,有詩名,與司業 王嗣能齊名,世號王郜。」

王旭

按《山東通志》:「旭,東平人,以文章名當時,與王磐、王構 號為三王。」

楊桓

按《山東通志》:「桓字武子,兗州人。中統間,由濟寧路教 授召為太師院校書郎,奉敕撰《儀表錄》《曆日序》,遷祕 書監丞。至元間,拜監察御史。成宗即位,上疏陳時務 二十一事,帝嘉納之,陞祕書少監。秩滿歸兗州,以貲 業悉讓弟措。所著有《六書統》《六書泝源》《書學正韻》。」

苗好謙

按《山東通志》:「好謙,城武人。大德初,為大宗正府都事, 累官江北肅政廉訪司使。彈劾不法,污濫之徒,聞風 股栗。嘗著《農桑輯要》行於世,卒諡訓肅公。」

胡諤

按《江西通志》:「諤,餘干人,字文友,性跌宕,長於詩,與鄱 陽黎廷瑞、吳存齊名。大德中,江東廉訪使奧魯敦舉 茂才異等,仕至袁州教授。」

詹崇朴

按《江西通志》:「崇朴,字叔厚,樂安人。經義貫融。宋末舉 進士不第。大德中,夏友蘭建鰲溪書院,吳文正公請 崇朴以主其教,學者多所成就。所著有《厚齋奎光集》。」

段思誠思溫思義

按《山西通志》:「思誠,字仲明,號芹溪,稷山人,遯庵子。詩 文健雅,偉名藉藉。大德間,國史院承旨閻文公訪河 東文獻故家,因與從弟思義並薦於朝,授河東儒學 教授,不就。弟思溫,字叔恭,少孤,從仲父菊軒學,遂成 名儒。貫通經史,尤邃《易》《春秋》,詩文純正。皇子安西王 辟記室參軍,不赴。廉靜寡欲,授業鄉里,多所造就。積」 書萬卷,以遺子孫,卒之日,遠近赴弔,為之罷市。思溫 子輔,字惟德,號裕齋。辟中臺掾,以文行遷應奉翰林 文字。歷陝西、江南及中臺三御史,判太常、國子司業, 夏官郎中、天官侍郎、奎章學士、陝西諸道行臺侍御 史。思義,字季方,號西溪,「菊軒子。」薦授平陽路儒學教 授,不就。往來韓城,愛其風土,因徙居焉。以經史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