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歸德。明年春,崔立變,群小附和,請為立《建功德碑》。翟 奕以尚書省命,召若虛為文。時奕輩恃勢作威,人或 少忤,則讒搆立見屠滅。若虛自分必死,私謂左右司 員外郎元好問曰:「今召我作碑,不從則死,從之則名 節掃地,不若死之為愈。雖然,我姑以理諭之。」乃謂奕 輩曰:「丞相《功德碑》當指何事為言?」奕輩怒曰:「丞相以 京城降,活生靈百萬,非功德乎?」曰:「學士代王言,《功德 碑》謂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則朝官皆出 其門,自古豈有門下人為主帥誦功德而可信乎後 世哉?」奕輩不能奪,乃召太學生劉祁、麻革輩赴省,好 問、張信之喻以立碑事曰:「眾議屬二君,且已白鄭王 矣,二君其無讓。」祁等固辭而別。數日,促迫不已,祁即 為草定,以付好問,好問意未愜,乃自為之。既成,以示 若虛,乃共刪定數字,然止直敘其事而已。後兵入城, 不果立也。金亡,微服北歸鎮陽,與渾源劉郁東游泰 山,至黃峴峰,憩萃美亭,顧謂同游曰:「汨沒塵土中一 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誠得終老此山,志願畢矣。」乃 令子忠先歸,遣子恕同行視夷險,因垂足坐大石上, 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號《慵夫集》,凡若干 卷,《滹南遺老》若干卷,傳於世。

王元節

按《金史文藝傳》,「元節字子元,弘州人也。祖山甫,遼戶 部侍郎。父詡,海陵朝左司員外郎。元節幼穎悟,雖家 世貴顯,而從學甚謹。渾源劉撝愛其才俊,以女妻之, 遂傳其賦學。登天德三年詞賦進士第。雅尚氣節,不 能隨時俯仰,故仕不顯。及遷密州觀察判官,既罷,即 逍遙鄉里,以詩酒自娛,號曰遯齋。年五十餘卒。有詩」 集行於世。弟元德,亦第進士,有能名於時,終南京路 提刑使。孫國綱,字正之,業儒術,尤長吏事。為人端重 樂易,或有忤者,略不與校,亦未嘗形於怒色。大定三 年,試補尚書吏部掾,未幾,轉御史臺令史。宣宗聞其 材幹,興定三年,特召為近侍,奉職承應,甚見寵遇,勒 留凡三考,出為同知申州事。無何,召為筆硯直長,擢 監察御史。秩滿,敕留再任,蓋知其材器故也。開興元 年,關陝完顏總帥屯河中府,與大元軍戰,敗績。哀宗 遣國綱乘上廐馬,徑詣河中,問敗軍之由,還至中途, 值大兵見殺。時年四十四。

麻九疇

按《金史文藝傳》:「九疇,字知幾,易州人。三歲識字,七歲 能草書,作大字有及數尺者,一時目為神童。章宗召 見,問:『汝入宮殿中亦懼怯否』?對曰:『君臣父子也,子寧 懼父耶』?上大奇之。弱冠入太學,有文名。南渡後,寓居 郾蔡間,入遂平西山,始以古學自力,博通五經,於《易》 《春秋》為尤長。興定末,試開封府,詞賦第二,經義第一。」 再試南省,復然。聲譽大振,雖婦人小兒皆知其名。及 廷試,以誤出,士論惜之。已而隱居不為科舉計。正大 初,門人王說、王采苓俱中第,上以其年幼,怪而問之, 及知嘗師九疇。平章政事侯摯、翰林學士趙秉文連 章薦之,特賜《盧亞牓進士》第。以病未拜,官告歸。再授 太常寺太祝,權博士,俄遷應奉翰林文字。九疇性資 野逸,高蹇自便,與人交,一語不相入,則逕去不返顧, 自度終不能與世合,頃之,復謝病去,居郾城。天興元 年,大元兵入河南,挈家走確山,為兵士所得,驅至廣 平病死,年五十。九疇初因經義學《易》,後喜邵堯夫《皇 極書》,因學算數,又喜卜筮射覆之術。晚更喜醫,與名 醫張子和游,盡傳其學,且為潤色。其所著書,為文精 密奇健,詩尤工緻,後以避謗忌,持戒不作。明昌以來, 稱「神童」者五人:太原常添,壽四歲能作詩,劉滋、劉微、 張漢臣後皆無稱,獨知幾能自樹立耆舊,如趙秉文, 以「徵君」目之而不名。

王渥

按《金史內族思烈傳》:「渥字仲澤,後名仲澤,太原人。性 明俊不羈,博學善談論,工尺牘,字畫清美,有晉人風。 少游太學,長於詞賦。登興定二年進士第,為時帥奧 屯邦獻,完顏斜烈所知,故多在兵間。後辟寧陵令,有 治蹟,入為尚書省令史。因使宋至揚州,應對敏給,宋 人重之。及還,為太學助教,轉樞密院經歷官,俄遷右」 司都事,稍見信用。及思烈往鄧州,以渥為左右司員 外郎從行。初,思烈會武仙等軍入援,即與仙論議不 同,仙以思烈方得君,每假借之。思烈謂仙本無入援 意,特以朝廷遣一參政召兵,迫於不得已乃行耳。然 仙知兵,頗以持重為事,思烈急於入京,不聽仙策。於 是渥乃勸思烈曰:「武仙大小數百戰,經涉不為不多, 兵事當共議。」思烈疑其與仙有謀,幾斬之。渥自以無 愧於內,不懼也。已而思烈果敗,渥沒於陣。

李汾

按《金史文藝傳》:「汾字長源,太原平晉人。為人尚氣,跌 宕不羈,性褊躁,觸之輒怒,以是多為人所惡。喜讀史, 工詩,雄健有法。避亂入關,京兆尹子容愛其材,招致 門下。留二年,去之涇州,謁左丞張行信,一見即以上 客禮之。元光間,游大梁,舉進士不中,用薦為史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