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宋九嘉

按《金史文藝傳》:「九嘉字飛卿,夏津人。為人剛直豪邁, 少遊太學,有能賦聲。長從李純甫讀書,為文有奇氣, 與雷淵、李經相伯仲。中至寧元年進士第,歷藍田、高 陵、扶風、三水四縣令,咸以能稱。入為翰林應奉。正大 中,以疾去,沒於癸巳之難。」

龐鑄

按《金史文藝傳》:「鑄字才卿,遼東人。少擢第,仕有聲。南 渡後,為翰林待制,遷戶部侍郎。坐遊貴戚家,出倅東 平,改京兆路轉運使,卒。博學能文,工詩,造語奇健不 凡,世多傳之。」

李純甫

按《金史文藝傳》:「純甫,字之純,弘州襄陰人。祖安上,嘗 魁西京進士。父采,卒於益都府治中。純甫幼穎悟異 常,初業詞賦及讀《左氏春秋》,大愛之,遂更為經義學。 擢承安二年經義進士。為文法莊周、《列禦寇》《左氏》《戰 國策》,後進多宗之。又喜談兵,慨然有經世心。章宗南 征,兩上疏策其勝負,上奇之,給送軍中,後多如所料。」 宰執愛其文,薦入翰林。及大元兵起,又上疏論時事, 不報。宣宗遷汴,再入翰林。時丞相高琪擅威福柄,擢 為左司都事。純甫審其必敗,以母老辭去。既而高琪 誅,復入翰林,連知貢舉。正大末,坐取人踰新格,出倅 坊州,未赴,改京兆府判官,卒於汴,年四十七。純甫為 人聰敏,少自負其材,謂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賦》,以諸 葛孔明、王景略自期。由小官上萬言書,援宋為證,甚 切,當路者以迂闊見抑。中年,度其道不行,益縱酒自 放,無仕進意。得官未成考,旋即歸隱。日與禪僧士子 游,以文酒為事,嘯歌袒裼,出禮法外。或飲數月不醒。 人有酒見招,不擇貴賤必往,往輒醉,雖沉醉,亦未嘗 廢著書。然晚年喜佛,力探其奧義,自類其文,凡論性 理及關佛、老二家者,號「內槁」,其餘應物文字為「外槁。」 又解《楞嚴》《金剛經》《老子》《莊子》《中庸集解》《鳴道集解》,號 「中國心學。」西方父教數十萬言,以故為名教所貶云。

李獻能

按《金史文藝傳》:「獻能字欽叔,河中人。先世有為金吾 衛上將軍者,時號李金吾。迨獻能昆弟皆以文學名, 從兄獻卿、獻誠、從弟獻甫相繼擢第,故李氏有四桂 堂。獻能苦學博覽,於文尤長於四六。貞祐三年,特賜 詞賦進士,廷試第一人,宏詞優等,授應奉翰林文字。 在翰苑凡十年,出為鄜州觀察判官,用薦者復為應」 奉,俄遷修撰。正大末,以鎮南軍節度副使充河中帥 府經歷官。大元兵破河中,奔陝州行省,以權左右司 郎中。值趙三三軍變,遇害,年四十三。獻能為人眇小 而墨色,頗有髯,善談論,每敷說今古,聲鏗亮可聽。作 詩有志於風雅文刻意樂章,在翰院,應機敏捷,號得 體。趙秉文、李純甫嘗曰:「李獻能天生」今世翰苑材,故 每薦之,不令出館。家故饒財,盡於貞祐之亂。在京師 無以自資。其母素豪奢,厚於自奉,小不如意則必訶 譴,人視之殆不堪憂,獻能處之自若也。時人以純孝 稱之。嘗謂人云:「吾幼夢官至五品,壽不至五十。」後竟 如其言。

李獻甫

按《金史》本傳:「獻甫字欽用,獻能從弟也。博通書傳,尤 精《左氏》及地理學。為人有幹局,心所到則絕人遠甚, 故時人稱其精神滿腹。興定五年,登進士第,歷咸陽 簿,辟行臺令史。正大初,夏使來請和,朝廷以翰林待 制馮延登往議,時獻甫為書表官從行,夏使有口辯, 延登不能折,往復數日不定,至以歲幣為言。獻甫不」 能平,從旁進曰:「夏國與我和好百年,今雖易君臣之 名為兄弟之國,使兄輸幣,寧有據耶?」使者曰:「兄弟且 不論,宋歲輸吾國幣二十五萬疋,典故具在,君獨不 知耶?金朝必欲修舊好,非此例不可。」獻甫作色曰:「使 者尚忍言耶?宋以歲幣餌君家而賜之姓,岸然以君 父自居,夏國君臣無一悟者,誠謂使者當以為諱,乃 今公言之。使者果能主此議,以從賜姓之例,敝邑雖 歲捐五十萬,獻甫請以身任之。」夏使語塞,和議乃定。 後朝廷錄其功,授慶陽總帥府經歷官,尋辟長安令。 京兆行臺所在,供億甚繁,獻甫處之常若有餘,縣民 賴之以安。入為尚書省令史。天興元年,充行六部員 外郎,守備之策,時相倚任之。以功遷鎮南軍節度副 使兼右警巡使。死於蔡州之難,年四十。所著文章號 《天倪集》,留汴京。獻甫死,其家亦破。同年華陰王元禮 購得之,傳於世。

王若虛

按《金史文藝傳》:「若虛,字從之,槁城人也。幼穎悟,若夙 昔在文字間者。擢承安二年經義進士,調鄜州錄事, 歷管城、門山二縣令,皆有惠政。秩滿,老幼攀送,數日 乃得行。用薦入為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 奉使夏國還,授同知泗州軍州事,留為著作佐郎。正 大初,章宗、《宣宗實錄》成,遷平涼府判官。未幾,召為左」 司諫,後轉延州刺史,入為直學士。天興元年,哀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