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8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生台銜,緘封而來,不探知先生已臨鎮此邦,罪實難 逃,幸先生恕之。公熟視笑呼掌牋奏書史。公令去舊 封,換題細銜附至東京竹竿巷蘇侍郎宅,并手與子 由書一紙付示,謂味道曰:「先輩這回將上天去也無 妨。來年高過當卻惠顧也。」味道悚謝再三。次年果登 高第,還具牋啟謝殷勤,其語亦多警策。公甚喜,為延 款數日而去。

按《捫蝨新語》:東坡省試論刑賞,梅聖俞一見,以為其 文似《孟子》,置在高等。坡後往謝梅,梅問:「論中堯皋陶 事出何書?」坡徐應曰:「想當然耳。」至今傳以為戲。 按《聞見後錄》:「蘇東坡既貶黃州,神宗殊念之,嘗語宰 相王珪、蔡確曰:『國史至重,可命蘇軾成之』。珪有難色。 又曰:『軾不可姑用曾鞏』。」鞏為檢討官,先進《太祖總論》, 已不當神宗之意,未幾罷去。東坡自黃岡移汝墳,舟 過金陵,見王荊公於鍾山,留連燕語。荊公曰:「子瞻當 重作《三國書》。」東坡辭曰:「某老矣,願舉劉道原自代。」 東坡既遷黃岡,京師盛傳白日仙去。神廟聞之,對左 丞蒲宗孟嘆惜久之。故東坡謝表有云:「疾病連年,人 皆相傳為已死;饑寒併日,臣亦自厭其餘生」也。 劉器之與東坡,元祐初同朝,東坡勇於為義,或失之 過,則器之必約以典故。東坡至發怒曰:「何處把上曳 得一劉正言來,知得許多典故?」或以告器之,則曰:「子 瞻固所畏也,若恃其才,欲變亂典常,則不可。」又朝中 有語云:「閩蜀同風,腹中有虫。」以二字各從虫也。東坡 在廣坐,作色曰:「《書》稱『立賢無方』,何得乃爾?」器之曰:「某 初不聞其語,然立賢無方,須是賢者乃可。若中人以 下,多繫土地風俗,安得不為土習風移?」東坡默然。至 元符末,東坡、器之各歸,自嶺海相遇於道,始交驩。器 之語人云:「浮華豪習盡去,非昔日子瞻也。」東坡則云: 「器之鐵石人也。」

司馬丞相薨於位,程伊川主喪事,專用古禮。將視明 堂,東坡自使所來弔,伊川止之曰:「公方預吉禮,非哭 則不歌之義,不可入。」東坡不顧以入,曰:「聞哭則不歌, 不聞歌則不哭也。」伊川不能敵其辨也。

晁以道為予言:嘗親問東坡曰:「先生《易傳》,當傳萬世。」 曰:「尚恨某不知數學耳!」

《李》。言東坡自海外歸毗陵,病暑著小冠,披半臂,坐 船中,夾運河岸,千萬人隨觀之。東坡顧坐客曰:「莫看 殺軾否?」其為人愛慕如此。

東坡倅錢塘日,答劉道原書云:「『道原要刻印《七史》固 善,方新學經解紛然,日夜摹刻不暇,何力及此?近見 京師經義題:『國異政,家殊俗』,國何以言異?家何以言 殊?又有『其善喪厥善,其厥不同』,何也』?又說:《易·觀卦》本 是老鸛,《詩大小雅》本是老鴉,似此類甚眾,大可痛駭。」 時熙寧初,王氏之學務為穿鑿至此。

趙肯堂親見魯直晚年懸東坡像於室中,每蚤作衣 冠薦香,肅揖甚敬。或以同時聲名相上下為問,則離 席驚避曰:「庭堅望東坡,門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 江西君子曰「蘇、黃」者,非魯直本意。

東坡帥揚州,曾旼罷州學教授,經真州,見呂惠卿,惠 卿問:「軾何如人?」旼曰:「聰明人也。」惠卿怒曰:「堯聰明,舜 聰明耶?大禹之聰明耶?」旼曰:「雖非三者之聰明,是亦 聰明也。」惠卿曰:「軾學何人?」旼曰:「學《孟子》。」惠卿益怒,起 立曰:「何言之不倫也?」旼曰:「孟子以民為重,社稷次之, 此所以知蘇公學《孟子》也。」惠卿默然。

李定自鞫東坡獄,勢不可向。一日於崇政殿門外語 同列曰:「蘇軾奇才也。」俱不敢對。又曰:「軾前二三十年 所作詩文,引援經史,隨問即答,無一字之差,真天下 奇才也。」嘆息久之。蓋世之公論至讎怨不可奪也。 按《揮麈餘話》,東坡雖竄斥於紹聖、元符,然元祐中黃 慶基、趙君錫、賈易之徒,已摘取其所行訓詞中語,以 為詆誣。後來施行,蓋權輿,於是史冊可以具考。 元祐二年,東坡入翰林,暇日會張、秦、晁、陳、李六君子 於私第,忽有旨令撰賜奉安神宗御容禮儀使呂大 防口宣茶藥詔,東坡就牘書云:「於赫神考,如日在天。」 顧群公曰:「能代下一轉語否?」各辭之。坡隨筆後書云: 「雖光明無所不臨,而躔次必有所舍。」群公聳服。 按《泊宅編》:東坡既就逮下御史府,一日,慈聖曹太皇 語上曰:「官家何事數日不懌?」對曰:「更張數事,未就緒。 有蘇軾者,輒加謗訕,至形於文字。」太皇曰:「得非軾、轍 乎?」上驚曰:「娘娘何以聞之?」曰:「吾嘗記仁宗皇帝策試 制舉人,罷歸,喜而言曰:『朕今日得二文士,謂蘇軾、轍 也。然吾老矣,慮不能用,將以遺後人,不亦可乎』?」因泣 問二人安在,上對以軾方繫獄,則又泣下。上亦感動, 始有貸軾意。

按《冷齋夜話》:「東坡倅錢塘日,夢神宗召入禁,宮女環 侍,一紅衣女捧紅靴一雙,命軾銘之。覺而記其中一 聯云:『寒女之絲,銖積寸累;天步所臨,雲蒸雷起』。既畢 進御,上極嘆其敏,使宮女送出,睇視裙帶間,有六言 詩一首曰:『百疊漪漪水皺,六銖縰縰雲輕。植立含風 廣殿,微聞環珮搖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