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8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而敗,事同而功異」為問。安石滋怒,使御史謝景溫 論奏其過,窮治無所得,軾遂請外,通判杭州。高麗入 貢,使者發幣於官吏,書稱「甲子」,軾卻之曰:「高麗於本 朝稱臣而不稟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書》稱「熙寧然 後受之。」時新政日下,軾於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 以安。徙知密州。司農行《手實法》,不時施行者以違制 論。軾謂提舉官曰:「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 出於司農,是擅造律也。」提舉官驚曰:「公姑徐之。」未幾, 朝廷知法害民,罷之。有盜竊發,安撫司遣三班使臣 領悍卒來捕,卒凶暴恣行,至以禁物誣民,入其家爭 鬥殺人,且畏罪驚潰,將為亂民。奔訴軾,軾投其書不 視,曰:「必不至此。」散卒聞之少安,徐使人招出戮之。徙 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溢於南清河,匯於城 下,漲不時洩。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 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復入。 軾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 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塗潦,吾儕小人,當效 命。」率其徒持畚鍤以出,築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 屬於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軾廬於其上,過 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復請調來歲夫, 增築故城,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從之。徙知湖 州,上表以謝。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詩託諷,庶 有補於國。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言摭其表語,並媒蘗 所為詩,以為訕謗,逮赴臺獄,欲寘之死,鍛鍊久之不 決。神宗獨憐之,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軾與田父野 老相從溪山間,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三年。神 宗數有意復用,輒為當路沮之。神宗嘗語宰相王珪、 蔡確曰:「國史至重,可命蘇軾成之。」珪有難色。神宗曰: 「軾不可,姑用曾鞏。」鞏進《太祖總論》,神宗意不允,遂手 札移軾汝州,有曰:「蘇軾黜居思咎,閱歲滋深,人材實 難,不忍終棄。」軾未至汝,上書自言饑寒,有田在常,願 得居之。朝奏入,夕報可。道過金陵,見王安石曰:「大兵 大獄,漢、唐滅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 今西方用兵,連年不解,東南數起大獄,公獨無一言 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惠卿啟之,安石在外,安敢 言?」軾曰:「在朝則言,在外則不言,事君之常禮耳。上所 以待公者非常禮,公所以待上者豈可以常禮乎?」安 石厲聲曰:「安石須說。」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 又曰:「人須是知行一不義,殺一不辜,得天下弗為乃 可。」軾戲曰:「今之君子,爭減半年磨勘,雖殺人亦為之。」 安石笑而不言。神宗崩,哲宗立,復朝奉郎、知登州,召 為禮部郎中。軾舊善司馬光、章惇,時光為門下侍郎, 惇知樞密院,二人不相合,惇每以謔侮困光,光苦之。 軾謂惇曰:「司馬君實時望甚重,昔許靖以虛名無實, 見鄙於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譽,播流四海,若不加 禮,必以賤賢為累』。先主納之,乃以靖為司徒。許靖且 不可慢,況君實乎?」惇以為然,光賴以少安。遷起居舍 人。軾起於憂患,不欲驟履要地,辭於宰相蔡確。確曰: 「公徊翔久矣,朝中無出公右者。」軾曰:「昔林希同在館 中,年且長。」確曰:「希固當先公邪?」卒不許。元祐元年,軾 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賜銀緋,遷中書舍人。初,祖宗 時,差役行久生弊,編戶充役者不習其役,又虐使之, 多致破產,狹鄉民至有終歲不得息者。王安石相神 宗,改為免役使,戶差高下,出錢雇役,行法者過取,以 為民病。司馬光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復差 役,差官置局。軾與其選。軾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 役之害,掊斂民財,十室九空,斂聚於上,而下有錢荒 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專力於農,而貪吏猾 胥得緣為奸。此二害輕重蓋略等矣。」光曰:「於君何如?」 軾曰:「法相因則事易成,事有漸則民不驚。三代之法, 兵農為一,至秦始分為二。及唐中葉,盡變府兵為長 征之卒。自爾以來,民不知兵,兵不知農。農出穀帛以 養兵,兵出性命以衛農,天下便之,雖聖人復起,不能 易也。今免役之法,實大類此。公欲驟罷免役而行差 役,正如罷長征而復民兵,蓋未易也。」光不以為然。軾 又陳於政事堂,光忿然。軾曰:「昔韓魏公刺陝西義勇, 公為諫官,爭之甚力,韓公不樂,公亦不顧。軾昔聞公 道其詳,豈今日作相,不許軾盡言耶?」光笑之。尋除翰 林學士,二年兼侍讀。每進讀至治亂興衰、邪正得失 之際,未嘗不反覆開導,覬有所啟悟。哲宗雖恭默不 言,輒首肯之。嘗讀祖宗《寶訓》,因及時事,軾歷言:「今賞 罰不明,善惡無所勸沮。又黃河勢方北流,而彊之使 東;夏人入鎮戎,殺掠數萬人,帥臣不以聞。每事如此, 恐寖成衰亂之漸。」軾嘗鎖宿禁中,召入對便殿。宣仁 后問曰:「卿前年為何官?」曰:「臣為常州團練副使。」曰:「今 為何官?」曰:「臣今待罪翰林學士。」曰:「何以遽至此?」曰:「遭 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曰:「豈大臣論薦乎?」曰: 「亦非也。」軾驚曰:「臣雖無狀,不敢自他途以進。」曰:「此先 帝意也。先帝每誦卿文章,必嘆曰:『奇才,奇才』,但未及 進用卿耳。」軾不覺哭失聲,宣仁后與哲宗亦泣,左右 皆感涕。已而命坐賜茶,徹御前金蓮燭,送歸院。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