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8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作,固忌日必哀之義。然樂以降格神祇,非以適一 己之私也。按開元中,裴寬上議,廟尊忌卑則作樂,廟 卑忌尊則設而不作。中書張說以寬議為是,請大祠 如天地、日月、社稷與忌同者皆用樂,庶幾輕重不失 其稱』。」下集議,皆如煜言。煜文雅博洽,與歐陽永叔、梅 聖俞、劉原父酬倡甚密。終翰林學士。熙寧中,知揚州。

蔡承禧

按《江西通志》:承禧,字景繁,臨川人,元導子。嘉祐二年 進士,授太平司理,決事明敏。熙寧中,擢監察御史,面 奏呂惠卿怙權任私諸罪,上特賜五品服,曰:「旌卿讜 直。」上遣李憲往熙河計置邊事,諸將聽節制。承禧奏 曰:「自古未有以兵寄閹人而不亂者,鬼章患小用憲, 患大。不成禍小,事成禍大。」言甚切直,上優容之。後出 為淮南轉運使,蘇軾稱其「事君傾盡悃款,持心不倚。」 所著有《論語指歸》十卷,併有奏議詩文三十卷。子居 厚。

晏幾道

按《江西通志》:「幾道,字叔原,殊第七子。能為文章,善持 論,尤工樂府。其《小山詞》,清壯頓挫,見者擊節,以為有 臨淄公風。」黃山谷序之曰:「叔原固人英也,仕宦連蹇, 而不一傍貴人之門。家人饑寒,而面有孺子之色。人 百負之,終不疑其欺已。至其文上掩騷、屈,下者亦團 扇桃葉哉。」其為時所稱如此。

管師常

按《處州府志》:「師常,龍泉人。與兄師復俱從胡安定學, 有盛名。熙寧元年,上祀南郊大沛,詔舉逸民,部刺史 以師常應詔。越三年,召試舍人院,賜進士第,授校書 郎,知江陵府監利縣事。而天下方以苗役新書從政, 州縣上下以趨辦畢給、赴功救過為職業,師常獨置 得失,與察訪使抗論可否。人為師常殆之,然恪意在」 是,人亦輒亮意使善。元道出安州之應城,少息僧廬, 忽一朝瞑眩,問其子希旦曰:「早晚?」曰:「午矣。」起攝衣冠, 需紙筆曰:「吾年四十九,四大不相守。寄語同道人,日 輪射牛斗。」徐置筆就枕,遂逝。初居白雲巖,自號白雲 翁,有集行於世。

石賡

按《福建通志》:「賡,同安人。皇祐元年進士,累遷大理寺。 王安石奇其文,薦之。以議新法不合,遷審官院,旋外 補,歷廣西轉運判官。」

鮑彪

按《浙江通志》:「彪,字文虎,龍泉人。精史學,以《戰國策》書 失次為之注定。又有《書解、杜詩註》。為司封員外,請老, 賦詩曰:『此身甘作老林泉』。縉紳高之。」

陳軾

按《江西通志》:「軾,字君式,臨川人。元豐中,知黃州,馭吏 急而治民寬,郡境稱治。時蘇東坡謫居於黃,人多避 禍,不與相親,軾獨與之交。以朝奉大夫致仕。東坡名 其園曰『中隱軒曰『恭軒』。荊公南豐皆賦詩以贈之』。」

歐陽經

按《廣東通志》:「歐陽經,連州人。家世業儒,經尤卓穎。熙 寧中,登進士,輒乞歸,建一草堂,日讀書其中。初任杭 州幕官,以詩文見稱。時蘇軾帥杭,薦其才行兼美,忠 孝無虧,累遷朝散大夫,知封州。」

強至

按《浙江通志》:「至,字幾聖,杭州吳山里人。少有志節,鄉 試為舉首,賦出,四方皆傳誦之。慶曆六年,登進士第, 聽訟不徇貴勢,居喪毀瘠過制。素受知於韓琦,琦罷 政事,鎮京兆,徙鎮相魏,常引至自助。琦上奏及他書, 皆至屬稿。」

琦乞不散青苗,神宗閱其奏,曰:「此必強至。」

之文也。一日,琦行事不關,由簽廳至,自言不稱職,力 辭去。琦謂小事故不相關,至曰:「小事尚爾,何況大事?」 遜謝數日,乃肯留。琦數薦充館閣,未及用而卒。官至 祠部員外郎,累贈金紫光祿大夫。有《文集》二十卷,曾 鞏為之序。子俊明、淵明、陟明,皆登進士第。淵明任最顯,贈資政殿學士。

徐信張漸

按《廣東通志》:「信,保昌人。皇祐壬辰進士。少力學,工詩 文。蘇軾謫惠州,過焉,見所作《甘露寺》詩:『平地風煙飛 白鳥,半空雲木捲蒼藤』。」軾以「橫」字易「飛」字,信,不覺歎 服。其後有張漸,熙寧九年登第,歷官朝請大夫,博學 能詩,有《沙田集》。

王汲

按《四川總志》:「王汲,通川人。嘉祐中,嘗作天將,以夫子 為《木鐸賦》,士以為矜式,因呼王木鐸。後舉進士,官至 梓州通判,多政聲。弟昌,熙寧間進士,任黔江令。元豐 中,景靈宮成,昌作賦獻之,辭極雅麗。又有《太平讜議》 《三江集》。」

李時亮

按《廣西通志》:「時亮,字端夫,博白人。嘉祐中進士,累官 知廉州,有異政。熙寧間,交人犯境,陳平邊十策。交平, 又疏軍民得失五十事。神宗嘉納之。後官至散騎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