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8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可及,或慕而效之。自京師至於海隅瘴徼,學士大人,

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書。既而明允召試舍人院不 至,特用為祕書省校書郎。頃之,以為霸州文安縣主 簿,編纂《太常禮書》。」而軾頃又以賢良方正策人等,於 是三人者尤見於時,而其名益重於天下。治平三年 春,明允上其禮書,未報。四月戊申,以疾卒,享年五十 有八。自天子輔臣至閭巷之士,聞而哀之。明允所為 文,有集二十卷,行於世。所集《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更 定《諡法》二卷,藏於有司。又為《易傳》未成。讀其書者,則 其人之所存可知也。明允為人聰明辨智,遇人氣和 而色溫,而好為策謀,務一出己見,不肯躡故跡。頗喜 言兵,慨然有志於功名也。二子:軾為殿中丞、直史館, 轍為大名府推官。其年以明允之喪歸葬於蜀也,既 請歐陽公為其銘,又請余為辭以哀之,曰:「銘將納之 於壙中,而辭將刻之塚上也。」余辭不得,乃為其文曰: 「嗟明允兮邦之良,氣甚怡兮志則強。閱今古兮辯興 亡,驚一世兮擅文章。御六馬兮馳無疆,決大河兮嚙 浮桑。燦星斗兮射精光,眾伏玩兮彫肺腸。自京師兮 洎幽荒,矧二子兮與翱翔。唱律呂兮和宮商,羽峨峨 兮勢方颺。孰云命兮變不常,奄忽遊兮汴之陽。維自 著兮暐煌煌,在後人兮慶彌長,嗟明允兮復何傷!」 按《聞見前錄》:眉山蘇明允先生,嘉祐初遊京師,時王 荊公名始盛,黨與傾一時,歐陽文忠公亦善之。先生, 文忠客也。文忠勸先生見荊公,荊公亦願交於先生, 先生曰:「吾知其人矣。是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天下患。」 作《辯姦》一篇,為荊公發也。其文曰:「事有必至,理有固 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 而雨,人人知之。事之推移,勢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 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而賢者有不 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昔者羊 叔子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陽見 盧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孫無遺類矣。」自今言之,其理 固有可見者。以吾觀之,王衍之為人也,容貌言語,固 有以欺世而盜名者,然不忮不求,與物浮沉。使晉無 惠帝,僅得中主,雖衍百千,何從而亂天下乎?盧杞之 姦,固足以敗國,然不學無文,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 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由是言 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誦孔 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 相與語言,私立名字,以為顏淵、孟軻復出,而陰賊險 狠,與人異趣,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其旤可勝 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澣」,此人之至情也。今 也不然,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 《書》,此豈其情也哉?凡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姦慝, 豎刁、易牙、開方是也。以蓋世之名,而濟未形之惡,雖 有願治之主,好賢之相,猶當舉而用之,則其為天下 之患,必然而無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孫子》曰:「善用 兵者,無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則吾之言為過, 而斯人有不遇之歎。孰知旤之至於此哉?不然,天下 將「旤,而吾獲知言之名,悲夫!」斯文出一時,論者多以 為不然,雖其二子亦有嘻其甚矣之嘆。后十餘年,荊 公始得位,為姦無一不如先生言者。呂獻可中丞於 熙寧初荊公拜參知政事日,力言其姦,每指荊公曰: 「亂天下者,必此人也。」又曰:「天下本無事,但庸人擾之 耳。」司馬溫公初亦以為不然,至荊公虐民亂政,溫公 乃深言於上,不從。拜樞密副使以去。又貽荊公三書 甚苦,冀荊公之或從也。荊公不從,乃絕之。溫公悵然 曰:「呂獻可之先見,余不及也。」若曰明允先生,其知荊 公又在獻可之前十餘年矣,豈溫公不見辯姦也?獨 張文定公表先生墓,具載之。

按《聞見後錄》:「眉山老蘇先生里居未為世所知,時雷 簡夫太簡為雅州,獨知之,以書薦之。韓忠獻、張文定、 歐陽文忠三公皆有味其言也。」三公自太簡始知先 生後,東坡、潁濱但言忠獻、文定、文忠,而不言太簡,何 也?予官雅州,得太簡薦先生書,嘗以問先生曾孫子 符仲虎,亦不能言也。簡夫,長安人,以遺才命官,其文 亦奇,國史有傳。《上韓忠獻書》簡夫啟:「昨年在長安,累 獲奏記,及入蜀來,路遠,頗如疏怠。恭惟恩照,恕其如 此。不審均逸名都,寢食何似?」簡夫向年自與尹師魯 別,不幸其至死不復相見,故居常恨,以為天下後生 無復可與議論當世事者。不意得郡荒陋,極在西南, 而東距眉州尚數百里。一日眉人蘇洵攜文數篇,不 遠相訪,讀其《洪範論》,知有王佐才《史論》,得遷《史筆》《權 書》十篇,譏時之弊,《審勢》《審敵》《審備》三篇,皇皇有憂天 下心。嗚呼!師魯不再生,孰與洵抗邪?簡夫自念道不 著,位甚卑,言不為時所信重,無以發洵之跡,遽告之 曰:「如子之文,異日當求知於韓公,然後決不埋沒矣。」 重念簡夫阻遠門藩,職有所守,不獲搢版,約袂疾指, 快讀洵文於几格間,以豁公之視聽也,但邑邑而已。 洵年踰四十,寡言笑,淳謹好禮,不妄交游,亦嘗舉茂 才,不中第,今已無意。近張益州安道薦為成都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