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7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風飄揚,故飛之類感風而化。

露化物之草。

露濡潤,故草之類感露而化。

「雷」化物之木。

「雷奮迅而出」 ,故木之類感雷而化。然飛走草木,又更相交錯而化。如木之類,亦有木之木,有木之草。木之飛,木之走,其他皆可以類推也。

《走飛草木交》,而動植之應盡之矣。

「走飛草木交而後有動植之應。」 應者,和也,陰和乎陽也。「性情形體」 ,本乎天者也;走飛草木,本乎地者也。本乎天者有感焉,本乎地者有應焉。一感一應,天地之道,萬物之理也。

走感暑而變者,性之走也。感寒而變者,情之走也。感 晝變者,形之走也,感夜而變者,體之走也。飛感暑 而變者,性之飛也。感寒而變者,情之飛也。感晝而變 者,形之飛也。感夜而變者,體之飛也。草感暑而變者, 性之草也。感寒而變者,情之草也。感晝而變者,形之 草也,感夜而變者,體之草也。木感暑而變者,性之木 也。「感寒而變者,情之木也;感晝而變者,形之木也;感 夜而變者,體之木也。」性應雨而化者,走之性也;應風 而化者,飛之性也;應露而化者,草之性也;應雷而化 者,木之性也。情應雨而化者,走之情也;應風而化者, 飛之情也;應露而化者,草之情也;應雷而化者,木之 情也。形應雨而化者,走之形也,應風而「化者,飛之形 也;應露而化者,草之形也;應雷而化者,木之形也。體 應雨而化者,走之體也;應風而化者,飛之體也;應露 而化者,草之體也;應雷而化者,木之體也」;

天地之生物,所以萬殊而不同者,以感應之交錯也。感應之交錯,所以謂之變化也。《易》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此之謂也。

性之走,善色情之走,善聲形之走,善氣體之走,善味 性之飛,善色情之飛,善聲形之飛,善氣體之飛,善味 性之草,善色情之草,善聲形之草,善氣體之草,善味 性之木,善色情之木,善聲形之木,善氣體之木,善味 走之性,善耳飛之性,善目草之性,善口木之性,善鼻 走之情,善耳飛之情,善目草之情,善口木之情,善鼻 《走之形》,善《耳飛之形》,善目草之形,善《口木之形》,善《鼻 走之體》,善《耳飛之體》,善《目草之體》,善《口木之體》,善鼻

「物有聲色氣味,人有耳目口鼻」 ,此只言人物之有所合也。天地之生物,皆以其類而有所合焉。

「夫人也者,暑寒晝夜無不變,雨風露雷無不化,性情 形體無不感,走飛草木無不應。」所以目善萬物之色, 耳善萬物之聲,鼻善萬物之氣,口善萬物之味,靈於 萬物,不亦宜乎。

「暑寒晝夜無所不變,雨風露雷無所不化,性情形體無所不感,走飛草木無所不應,然後能生而為人。故唯人為能目善萬物之色,耳善萬物之聲,鼻善萬物之氣,口善萬物之味。」 不獨耳目口鼻能善萬物之聲色氣味,而心之官又能善萬物之理,此所以靈于萬物也。蓋天地,巨物也,分而為萬物,萬物各得天地之一端,能備天地兼萬物者,人之謂也,故能與天地並立而為三才。《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唯聖人然後能踐形。」 能踐形則能反身而誠之,求諸己而天下之理得矣。眾人則日用而不知,役于萬物而喪其良貴,雖謂之人,曾何異于物哉?

《觀物內篇之二》

「人之所以能靈于萬物者,謂其目能收萬物之色,耳 能收萬物之聲,鼻能收萬物之氣,口能收萬物之味。」 聲色氣味者,萬物之體也;目耳鼻口者,萬人之用也。

「人有耳目口鼻,物有聲色氣味。」人之耳目口鼻能收物之聲色氣味者,蓋以人之與物,本乎天地之一氣,同乎天地之一體也。是故聖人盡己之性,能盡人之性;盡人之性,能盡物之性。己之與人,人之與物,本乎一道故也。

體無定用,惟變是用;用無定體,惟化是體;體用交而 人物之道於是乎備矣。

「體本無體,故《唯化》是體。用本無用,故惟變是用。」 體用變化,天地之至妙者也。自非聖人,孰能與于此乎。

「然則人亦物也,聖亦人也。有一物之物,有十物之物, 有百物之物,有千物之物,有萬物之物,有億物之物, 有兆物之物。生一一之物,當兆物之物者,豈非人乎? 有一人之人,有十人之人,有百人之人,有千人之人, 有萬人之人,有億人之人,有兆人之人。生一一之人, 當兆人之人者,豈非聖乎?是知人也者,物之至者也」; 聖也者,人之至者也。物之至者,始得謂之物之物也; 人之至者,始得謂之人之人也。夫「物之物」者,至物之 謂也;「人之人」者,至人之謂也。以一至物而當一至人, 則非聖人而何人?謂之不聖,則吾不信也。

物有巨細,人有賢愚,有一物之物,有十物之物,有百物之物,有千物之物,有萬物之物,有《億物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