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7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兆物之物。物之巨細如此,生一一之物,能當兆物者,人之謂也。言人能兼兆物也。有一人之人,有十人之人,有百人之人,有千人之人,有萬人之人,有億人之人,有兆人之人。人之賢愚如此,生一一之人,能當兆人者,聖人之謂也。言聖人能兼兆人也。聖人非徒能兼兆人,又能兼兆物,能兼兆物,兆人又能兼天地」 者,聖人之謂也。兼兆物則謂之至物,兼兆人則謂之至人。至物者物之物也,至人者人之人也。以一至物當一至人,則謂之聖人。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物之至者也。聖人之於人,人之至者也。天下之物,或相倍蓰,或相千萬,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物之不齊如此,唯聖人能盡之者,以能兼兆物,兼兆人,又能兼「天地」 故也。

何哉?謂其能以「一心觀萬心,一身觀萬身,一物觀萬 物,一世觀萬世」者焉。

「天下人之心」 ,一人之心是也,故能以一心觀萬心。「天下人之身」 ,一人之身是也,故能以一身觀萬身。「萬物之理」 ,一物之理是也,故能以一物觀萬物。「萬世之事」 ,一世之事是也,故能以一世觀萬世。聖人能兼天地人物,又能兼古今,故能如此。

又謂「其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工,身代天 事」者焉。

聖人心合天意,言行皆與天合,故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工,身代天事。天地以無心為心,天何所容心哉?故唯能無心而後能代天意。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故唯能無言而後能代天言。「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天何為哉?」 故唯能無為而後能代天工天事焉。

又謂「其能以上識天時,下盡地理,中盡物情,通照人 事」者焉。

知陰陽消長之道,故能「上識天時;知剛柔夷險之理,故能下盡地理;知巨細品類之別,故能中盡物情;達利害成敗之幾,故能通照人事。」

又謂其「能以彌綸天地,出入造化,進退古今,表裡人 物者焉。」

「能與天地參」 ,故能彌綸天地;「能顯諸仁,藏諸用」 ,故能出入造化;「能通乎晝夜之道」 ,故能進退古今;能盡人之性以盡物之性,故能表裡人物。

「噫!聖人者,非世世而效聖焉」,吾不得而目見之也。雖 然,吾不得而目見之,察其心,觀其跡,探其體,潛其用, 雖億萬千年,亦可以理知之也。

聖人不世出也,故曰:「非世世而效聖焉。」 察心觀跡,探體潛用,先聖後聖,其道一也。或見而知之,或聞而知之,故雖億萬千年,亦可以理知之,猶旦暮之間也。

人或告我曰:「天地之外,別有天地萬物。異乎此。天地 萬物則吾不得而知之,非唯吾不得而知之也,聖人 亦不得而知之也。凡言知者,謂其心得而知之也;言 言者,謂其口得而言之也。心尚不得而知之,口又惡 得而言之乎?以心不可得知而知之,是謂妄知也;以 口不可得言而言之,是謂妄言也。吾又安能從妄人」 而行「妄知」妄言者乎?

天地萬物皆一本,故雖萬殊,理無異致。乾坤之道,易簡而已,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妄言妄知者,不知易簡之道,奮私知,肆邪說,以滅天理,《孟子》所謂「惡夫鑿」 者也。

《觀物內篇之三》

《易》曰:「窮理盡性,以至于命。」所以謂之理者,物之理也; 所以謂之性者,天之性也。所以謂之命者,處理性者 也。所以能處理性者,非道而何?

理、性命皆一也,至于命,則理性之所處矣。三者皆在于道,故曰:「所以能處理性者,非道而何?」

是知道為天地之本。

「道生天地」 ,故道為天地之本。

天地為萬物之本。

「天地生萬物」 ,故天地為萬物之本。

「以天地觀萬物」,則萬物為物;「以道觀天地」,則天地亦 為萬物。

「道生天地」 ,故道為天地之本;以道觀天地,則天地為道之物也。天地生萬物,故天地為萬物之本;以天地觀萬物,則萬物為天地之物也。道則無有邊際,天地則有盡,有盡則所以為道之物也。天地則無不覆載,物則有窮,有窮則所以為天地之物也。

「《道》之道」,盡之于天矣。

「有道然後有天」 ,天本乎道者也。

「《天》之道」,盡之于地矣。

「有天然後有地」 ,地本乎天者也。

「《天地》之道」,盡之于物矣。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 ,萬物本乎天地者也。

「天地萬物之道」,盡之于人矣。

人者,天地五行之秀氣,受天地之中,以生為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