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7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王暢劉祐魏朗趙典朱㝢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 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勳蔡衍羊陟為《八顧》 顧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 昱范康檀敷翟超為八及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者 也。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嚮王章為《八 廚》廚者言能以財救人者也。

《文中子天地篇》:「子曰:『義也清而莊,靖也惠而斷,威也 和而博,收也曠而肅,瓊也明而毅,淹也誠而厲,元齡 志而密,徵也直而遂,大雅深而弘,叔達簡而正』。」 或問王隱。子曰:「敏人也。其器明,其才富,其學贍。」 或問揚雄、張衡。子曰:「古之振奇人也。其思苦,其言艱。」 曰:「『其道何如』?子曰:『靖矣』。」

《周公篇》:「或問荀彧、荀攸。子曰:皆賢者也。」曰:「『生死何如』? 子曰:『生以救時,死以明道。荀氏有二仁焉』。」

《禮樂篇》:「或問謝安,子曰:『簡矣』。」問王導,子曰:「敬矣。」問溫 嶠,子曰:「毅人也。」

《關朗篇》:「或問關朗子曰:『魏之賢人也。孝文沒而宣武 立,穆公死,關朗退。魏之不振有由哉』。」

學行總部雜錄

《墨子修身》篇:「君子戰雖有陳,而勇為本焉;喪雖有禮, 而哀為本焉;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荀子大略》篇:「君子之學,如蛻幡然遷之。故其行效其 立,效其坐,效其置顏色,出辭氣,效無留善,無宿問。善 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呂氏春秋勸學》篇:「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 不得其所願,此生於不知理義;不知理義,生於不學。 學者師達而有材,吾未知其不為聖人。聖人之所在, 則天下理焉。在右則右重,在左則左重。是故古之聖 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尊師則不論貴賤貧富矣。若此 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

《誣徒篇》:「達師之教也,使弟子安焉、樂焉、休焉、游焉、肅 焉、嚴焉。此六者得於學,則邪辟之道塞矣,理義之術 勝矣。此六者不得於學,則君不能令於臣,父不能令 於子,師不能令於徒。人之情,不能樂其所不安,不能 得於其所不樂。為之而樂矣,奚待賢者?雖不肖者猶 若勸之,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雖賢者猶不能久 反諸人情」,則得所以勸學矣。

《用眾篇》:「善學者,若齊王之食雞也,必食其跖數千而 後足。雖不足,猶若有跖。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 亦然。故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故假人者遂有 天下。無醜不能,無惡不知醜不能,惡不知,病矣;不醜 不能,不惡不知,尚矣。」

《韓詩外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行。家有千金 之玉,不知治,猶之貧也。良工宰之,則富及子孫,君子 學之,則為國用。故動則安百姓,議則延民命。《詩》曰:「淑 人君子,正是國人。正是國人,胡不萬年!」

劍雖利,不厲不斷;材雖美,不學不高;「雖有旨酒嘉殽」, 不嘗不知其旨;「雖有善道」,不學不達其功。

《新書修政語上》:「緣道者之辭而學為己,緣巧者之事 而學為巧,行仁者之操而學為仁也。故節仁之器以 修其躬,而身專其美矣。故士緣黃帝之道而明之,學 帝顓頊之道而行之,而天下亦平也。」

「學聖王之道者,譬其如日;靜思而獨居,譬其如火。」夫 舍學聖之道而靜居獨思,譬其若去日之明於庭而 就火之光於室也。然可以小見而不可以大知。是故 明君而君子貴尚學道,而賤下獨思也。

《孔叢子雜訓》篇:「子上雜所習,請於子思。子思曰:『先人 有訓焉:學必由聖,所以致其材也;厲必由砥,所以致 其刃也。故夫子之教,必始於《詩》《書》,而終於禮樂。《雜說》 不與焉,又何請?子思謂子上曰:『白乎,吾嘗深有思而 莫之得也,於學則寤焉,吾嘗企有望而莫之見也,登 高則睹焉。是故雖有本性,而加之以學,則無惑矣』』。」 《淮南子俶真訓》:「聖人之學也,欲以返性於初而游心 於虛也。達人之學也,欲以通性於遼廓而覺於寂漠 也。若夫俗世之學也則不然,擢德搴性,內愁五藏,外 勞耳目,乃始招蟯振繾物之毫芒,搖消掉捎仁義禮 樂,暴行越智於天下,以招號名聲於世,此我所羞而 不為也。」

《詮言訓》「君子修行而使善無名,布施而使仁無章。故 士行善而不知善之所由來,民贍利而不知利之所 由出,故無為而自治。善有章則士爭名,利有本則民 爭功,二爭者生,雖有賢者弗能治。故聖人揜跡於為 善,而息名於為仁也。」

《修務訓》:「明鏡之始,下型矇然,未見形容。及其粉以元 錫,摩以白旃,鬢眉微毫,可得而察。夫學亦人之砥錫 也。」

《泰族訓》學之有益於己也,然而不能者,嬉戲害人也。 人皆多以無用害有用,故智不博而日不足。以鑿觀 池之力耕,則田野必辟矣;以積土山之高,修隄防,則 水用必足矣;以食狗馬鴻鴈之費養士,則名譽必榮 矣。以弋獵博奕之日,誦詩讀書,聞識必博矣。故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