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7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顧後,便做不成。 如居燒屋之下,如坐漏船之中。 不帶性氣底人,為僧不成,為道不了。 陽氣發處,金 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須磨礪精神去理會 天下事,非燕安暇豫之可得。 今之學者,本是困知 勉行底資質,卻要學生知安行底工夫,便是生知安 行底資質,亦用下困知勉行工夫,況是困知勉行底 資質? 學者識得箇脈路正,便須剛決向前。若半青 半黃,非惟無益。」因《舉酒》云:「未嘗見有衰底聖賢。 學 者為」學,譬如煉丹,須是將百十斤炭火鍛一餉,方好 用微微火養教成就。今人未曾將百十斤炭火去鍛, 便要將微火養將去,如何得會成? 今語學問,正如 煮物相似,須爇猛火先煮,方用微火慢煮。若一向只 用微火,何由得熟?欲復自家元來之性,乃恁地悠悠, 幾時會做得大?要須先立頭緒,頭緒既立,然後有所 持。《寄書》曰:「『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今日學者皆是養 病, 進取得失之念放輕,卻將聖賢格言處研窮考 究,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今日 是這箇人,明日也是這箇人。」 某見今之學者,皆似 箇無所作為、無圖底人相似。人之為學,當如救火追 亡,猶恐不及。如自家有箇光明寶藏,被人奪去,尋求 趕捉,必要取得,始得。今學者只是悠悠地無所用心, 所以兩年三年五年七年相別,及再相見,只是如此。

諸友只有箇學之意,都散漫,不恁地勇猛,恐虛度。

日子,須著火急痛切,意嚴了期限,趲了工夫,辦幾箇 月日氣力去攻破一過,便就裏面旋旋涵養。如攻寨, 須出萬死一生之計,攻破了關限,始得。而今都打寨 未破,只循寨外走道理,都咬不斷,何時得透! 人氣 須是剛,方做得事。如天地之氣剛,故不論甚物事皆 透過。人氣之剛,其本相亦如此。若只遇著一重薄物 事,便退轉去,如何做得事! 如大片石,須是和根拔。 今只於石面上薄削,濟甚事!作意向學,不十日五日 又懶。《孟子》曰:「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為學極要,求把 篙處著力,到工夫要斷絕處,又更增工夫。著力不放 令倒,方是向進處。為學正如撐上水船,方平穩處儘 行不妨,及到灘脊急流之中,舟人來這上一「篙,不可 放緩,直須著力撐上不得。一步不緊,放退一步,此船 不得上矣。」 若不見得入頭處,緊也不可,慢也不得。 若識得些路頭,須是莫斷了。若斷了,便不成。待得再 新整頓起來,費多少力!如雞抱卵,看來抱得有甚煖 氣,只被他常常恁地抱得成。若把湯去盪,便死了;若 抱才住,便冷了。然而實是見得入頭處也。自不解住 了,自要做去。他自得些滋味了,如喫果子相似。未識 滋味時,喫也得,不消喫也得。到識滋味了,要住自住 不得。 人多言為事所奪,有妨講學,此謂不能使船 嫌溪曲者也。遇富貴,就富貴上做工夫;遇貧賤,就貧 賤上做工夫。《兵法》一言甚佳,因其勢而利導之也。人 謂齊人弱,《田忌》乃「因其弱以取勝。今日三萬竈,明日 二萬竈,後日一萬竈。又如韓信特地送許多人安於 死地,乃始得勝。學者若有絲毫氣在,必須進力。除非 無了此氣,只口不會說話,方可休也。」因舉《浮屠語》曰: 「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 學者做工夫, 莫說道是要待一箇頓段大項目工夫後,方做得,即 今逐些零碎積累將去,才等待大項目後方做,即今 便蹉過了。學者只今便要做去,斷以不疑,鬼神避之。 需者,事之賊也。 今人做工夫,不肯便下手,皆是要 等待。如今日早閒有事,午閒無事,則午閒便可下手; 午閒有事,晚閒便可下手,卻須要待明日。今月若尚 有數日,必直待後月;今年尚有數月,不做工夫,必曰 今年歲月無幾,直須來年如此,何緣長進! 《易》曰:「學 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語》曰:「執德不 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學問之後,斷以寬 居,信道篤,而又欲執德弘者,人之為心,不可促迫也。 人心須令著得一善,又著一善,善之來無窮,而吾心 受之有餘地,方好。若只著得一「善,第二般來,又未便 容得如此,無緣心廣而道積也。 學者須養教氣宇 開闊弘毅, 常使截斷嚴整之時多,膠膠擾擾之時 少,方好 虛心順理。學者當守此四字, 如其窄狹, 則當涵泳廣大氣象;頹惰,則當涵泳振作氣象。 開 闊中又著細密,寬緩中又著謹嚴。」 因論《為學》,曰:「愈 細密,愈廣大,愈謹確,愈高明。」 問:「根本須是先培壅, 然後可立趨向。」曰:「此段只如『弟子『入孝出弟,行謹言 信,愛眾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之意耳。先只是從 實上培壅一箇根腳,卻學文做工夫去』』。」 仲思問「敬 義夾持直上,達天德自此。」曰:「最是他下得『夾持』兩字 好。敬主乎中,義防於外,二者相夾持。要放下,霎時也 不得。只得直上去,故便『達天德』。」 「『敬義夾持直上,達 天德』自此表裏夾持,更無東西走作去處。上面只更 有箇天德。『忠信所以進德,脩辭立其誠所以居業』者, 《乾道》也;『敬以直內,義以方外』者,《坤道》也,只是健順。」又 曰:「『非禮勿視聽言動』者,乾道;『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 承大祭』者,《坤道》。」又曰:「『公但看進德立誠』,是甚模樣?」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