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7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四卷目錄

 學行總部總論四

  朱子全書總論為學之方 答陳超宗 滄洲精舍又諭學者 答鄭仲禮 答吳

  玭 答范伯崇 答陳廉夫 答呂子約 答何叔京 答林擇之 答廖子晦 答項平父

   答孫仁甫 答林伯和 答李伯諫 答孫季和 答丁仲澄 答江隱君 答潘叔昌

  答陳師德 答林德久 答程允夫 答方耕道 答方賓王 答沈有開 答或人 答孫

  敬甫 答江元適 答林正夫 答汪叔耕 答胡季隨 答林退思 答包詳道

學行典第四卷

學行總部總論四

朱子全書

《總論為學之方》

凡人,須以聖賢為己任。世人多以聖賢為高,而自視 為卑,故不肯進。抑不知使聖賢本自高,而己別是一 樣人,則早夜孜孜,別是分外事,不為亦可,為之亦可。 然聖賢稟性與常人一同,既與常人一同,又安得不 以聖賢為己任?自開闢以來,生多少人,求其盡己者, 千萬人中無一二只是滾同,枉過一世。《詩》曰:「『天生烝 民,有物有則』。今世學者往往有物而不能有其則。《中 庸》曰:『尊德性而道問學,極高明而道中庸』。此數句乃 是徹首徹尾。人性本善,只為嗜欲所迷,利害所逐,一 齊昏了。聖賢能盡其性,故耳極天下之聰,目極天下 之明,為子極孝,為臣極忠。」某問「明性須以敬為先。」曰: 「固是。但敬亦不可混淪說,須每事上」檢點。論其大要, 只是不放過耳。大抵為己之學,於他人無一毫干預。 聖賢千言萬語,只是使人反其固有,而復其性耳。 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 猶興。豪傑質美,生下來便見這道理,何用費力?今人 至於沈迷而不返,聖人為之屢言,方始肯來,已是下 愚了。況又不知求之,則終於為禽獸而已。蓋人為萬 物之靈,自是與物異,若迷其靈而昏之,則與禽獸何 別? 人白睚不得,要將聖賢道理扶持。 聖賢只是 做得人當為底事,盡今做到聖賢,止是恰好,又不是 過外。 而今緊要且看聖人是如何,常人是如何,自 家因甚便不似聖人,因甚便只是常人?就此理會得 透,自可超凡入「聖。 學問無賢愚,無小大,無貴賤,自 是人合理會底事。且如聖賢不生,無許多書冊,無許 多發明,不成不去理會?也只當理會。」今有聖賢言語, 有許多文字,卻不去做師友,只是發明得人。若不自 向前,師友如何著得力? 英雄之主所以有天下,只 是立得志定,見得大利害。如今學者只是立得志定, 講究「得義理分明。 自家既有此身,必有主宰。理會 得主宰,然後隨自家力量窮理格物,而合做底事不 可放過些子。」因引程子言:「如行兵當先做活計, 必 須端的自省,特達自肯,然後可以用力,莫如下學而 上達也。 世俗之學所以與聖賢不同者,亦不難見。 聖賢直是真箇去做,說正心,直要心正;說誠意,直」要 意誠,修身、齊家,皆非空言。今之學者說正心,但將正 心吟詠一餉;說誠意,又將誠意吟詠一餉,說修身,又 將聖賢許多說修身處諷誦而已。或掇拾言語,綴緝 時文,如此為學,卻於自家身上有何交涉?這裏須要 著意理會。今之朋友,固有樂聞聖賢之學,而終不能 去世俗之陋者,無他,只是志不立爾。學者大要立志, 纔學便要做聖人是也。 學者大要立志,所謂志者, 不道將這些意氣去蓋他人,只是直截要學堯舜。孟 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此是真實道理。世子自楚反, 復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這 些道理,更無走作,只是一箇性善,可至堯舜,別沒去 處了。下文引成瞷、顏《子公明儀》所言,便見得人人皆 可為也。學者立志,須教勇猛,自當有進,志不足以有 為,此學者之大病。 為學之道,大立志向,而細密著 工夫。如立志以古聖賢遠大自期,便是責難。然聖賢 為法於天下,我猶未免為鄉人,其何以到?須是擇其 善者而從之,其非者而去之。如日用間,凡一事須有 箇是,有「箇非,去其非便為是,克去己私便復禮。如此 雖未便到聖賢地位,已是入聖賢路了。」 問:「人氣力 怯弱,於學有妨否?」曰:「為學在立志,不干氣稟強弱事。」 又曰:「為學何用憂惱,但須令平易寬快去。」㝢舉聖門 弟子唯稱顏子好學,其次方說及曾子,以此知事大 難。曰:「固是如此。某看來亦有甚難,有甚易。只是」堅立 著志,順義理做去,他無蹺攲也。 今之學者全不曾 發憤 立志,要如饑渴之於飲食,才有悠悠,便是志 不立。 為學須是痛切懇惻做工夫,使饑忘食,渴忘 飲,始得。 學者做工夫,當忘寢食做一上,使得些入 處,自後方滋味接續。浮浮沈沈,半上落下,不濟得事。

聖賢千言萬語,無非只說此事,須是策勵此心勇。

猛奮發,拔出心肝,與他去做。如兩邊擂起戰鼓,莫問 前頭如何,只認捲將去,如此方做得工夫。若半上落 下,半沈半浮,濟得甚事! 且如項羽救趙,既渡,沈船 破釜,持三日糧,示士必死無還心,故能破秦。若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