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7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一語,要自重之,不知厭倦。」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 如此,況其庶士,冀以自達者哉!古人勤學,有握錐投 斧,照雪聚螢,鋤則帶經,牧則編簡,亦為勤篤。梁世彭 城劉綺,交州刺史勃之孫,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 荻尺寸折之,燃明夜讀。孝元初出會稽,精選寮寀,綺 以才華,為國常侍,兼記室,殊蒙禮遇,終於金紫光祿。 義陽朱詹,世居江陵,後出揚都,好學,家貧無資,累日 不爨,乃時吞紙以實腹,寒無氈被,抱犬而臥,犬亦饑 虛,起行盜食,呼之不至,哀聲動鄰,猶不廢業,卒成學 士,官至鎮南錄事參軍,為孝元「所禮。此乃不可為之 事,亦是勤學之一人。」東莞臧逢世,年二十餘,欲讀班 固《漢書》,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劉緩乞丐,客刺書翰 紙末,手寫一本,軍府服其志尚,卒以《漢書》聞。齊有宦 者內參田鵬鸞,本蠻人也,年十四五,初為閽寺,便知 好學,懷袖握書,曉夕諷誦。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時伺 閒隙,周章詢請。每坐文林館,氣喘汗流,問書之外,不 暇他語。及睹古人節義之事,未嘗不感激沉吟久之。 吾甚憐愛,倍加開獎。後被賞遇,賜名敬宣,位至侍中 開府。後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參伺動靜,為周軍所 獲。問齊王何在,紿云「已去,計當出境。」疑其不信,歐捶 服之。每折一支,辭色愈厲,竟斷四體而卒。蠻夷童丱, 猶能以學成忠。齊之將相,比敬宣之奴不若也。鄴平 之後,見徙入關。思魯嘗謂吾曰:「朝無祿位,家無積財, 當肆筋力,以申供養。每被課篤,勤勞經史,未知為子 可得安乎?」吾命之曰:「子當以養為心,父當以學為教。 使汝棄學徇財,豐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 若務先王之道,紹家世之業,藜羹縕」褐,我自欲之。《書》 曰:「好問則裕。」《禮》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蓋須 切磋相起明也。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坐, 謬誤羞慚者多矣。《糓梁傳》稱,公子友與莒拏相搏,左 右呼曰:「孟勞。」孟勞者,魯之寶刀名。亦見《廣雅》。近在齊 時,有姜仲岳謂公子左右:「姓孟名勞,多力之人,為國 所寶,與吾苦諍。」時清河郡守邢峙,當世碩儒,助吾證 之,赧然而伏。又《三輔決錄》云:「靈帝殿柱題曰:『堂堂乎 張京兆田郎』。」蓋引《論語》,偶以四言目京兆人田鳳也。 有一才士乃言:時張京兆及田郎二人皆堂堂耳。聞 吾此說,初大驚駭,其後尋愧悔焉。江南有一權貴,讀 誤本《蜀都賦》注解:「蹲鴟,芋也。」乃為羊字。人饋羊肉,答 書云:「損惠蹲鴟。」舉朝驚駭,不解事義。久後尋跡,方知 如此。元氏之世,在洛京時,有一才學重臣,新得《史記》 音而頗紕繆,誤反「顓頊」字。頊當為許錄反,錯作許緣 反,遂一一謂言,從來謬音專旭,當音專翾耳。此人先 有高名,翕然信行。期年之後,更有碩儒,苦相究討,方 知誤焉。《漢書王莽贊》云:「紫色鼃聲,餘分閏」位,謂以偽 亂真爾。昔吾嘗共人談書,言及王莽形狀,有一俊士, 自許史學,名價甚高,乃云:「王莽非直鴟目虎吻,亦紫 色鼃聲。」又《禮樂志》云:「給太官挏馬酒。」李奇注:「以馬乳 為酒也。」「揰挏乃成」二字並從手。揰挏,此謂撞擣挺挏 之,今為酪酒亦然。向學士又以為種桐時,太官釀馬 酒乃熟,其孤陋遂至於此。太山羊肅,亦稱學問。讀潘 岳賦《周文》,「弱枝之棗,為杖策之杖。」《世本》:容成造曆,以 曆為碓磨之磨。談說製文,援引古音,必須眼學,勿信 耳受。江南閭里間士大夫,或不學問,羞為鄙朴,道聽 塗說,強事飾辭,呼徵質為周、鄭,謂霍亂為博陸,上荊 州必稱峽西,下揚都言去海郡。言食則餬口,道錢則 孔方,問移則楚丘,論婚則宴爾,及王則無不仲宣,語 劉則無不公幹,凡有一二百件,傳相祖述,尋問莫知 源由。施安時復失於莊生,有乘時鵲起之說。故謝脁 詩曰:「鵲起登吳臺,吾有一親表。」作《七夕》詩云:「今夜吳 臺鵲,亦共往填河。」《羅浮山記》云:「望平地,樹如薺。」故戴 高詩云:「長安樹如薺。」又鄴下有一人《詠樹詩》云:「遙望 長安薺。」又嘗見謂矜誕為夸毗,呼高年為富有春秋, 皆耳學之過也。夫文字者,墳籍根本。世之學徒,多不 曉字。讀《五經》者,是徐邈而非許慎;習賦誦者,信褚詮 而忽呂忱;明《史記》者,專皮、鄒而廢篆籀;學《漢書》者,悅 應、蘇而略蒼、雅。不知書音是其枝葉,小學乃其宗系。 至見服虔、張揖音義,則貴之得《通俗》《廣雅》而不屑。一 手之中,向背如此,況異代各人乎?夫學者貴能博聞 也。郡國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飲食,器皿制度,皆欲根 尋,得其原本。至於文字,忽不經懷,己身姓名,多或乖 舛,縱得不誤,亦未知所由。近世有人為子制名,兄弟 皆山旁立字,而有名「峙」者,兄弟皆木旁立字而有名 「機」者,兄弟皆水旁立字,而有名凝者,名儒碩學,此例 甚多。若有知吾之鍾不調,一何可笑!吾嘗從齊王幸 并州,自井陘關入上艾縣,東數十里,有獵閭村,後百 官受馬糧,在晉陽東百餘里亢仇城側,並不識二所 本是何地,博求古今,皆未能曉。及檢《字林》《韻集》,乃知 「獵閭」舊是。「餘聚」「亢仇」,舊是。亭,悉屬上艾。時太 原王邵欲撰鄉邑記注,因此二名,聞之大喜。吾初讀 《莊子》螝二首,《韓非子》曰:蟲有螝者,一身兩口,爭食相 齕,遂相殺也。茫然不識此字何音,逢人輒問,了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