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7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滒,甚纖而微,山以之高,淵以之深,獸以之走,鳥以 之飛,日月以之明,星辰以之行,麟以之游,鳳以之翔。 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與化游,以撫四方。 《天文訓》:天墬未形,馮馮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 始於虛霩,虛霩生宇宙,宇宙生氣,氣有漢垠。清揚者 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清妙之合專易,重 濁之凝竭難,故天先成而地後定。天地之襲,精為陰 陽,陰陽之專,精為四時,四時之散,精為萬物。積陽之 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之寒氣為水,水氣 之精者為月,日月之淫為精者為星辰。天受日月星 辰,地受水潦塵埃。

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明者,吐氣 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水曰《內景》。 吐氣者施,含氣者化,是故陽施陰化。天之偏氣,怒者 為風;地之含氣,和者為雨。陰陽相薄,感而為雷,激而 為霆,亂而為霧。陽氣勝則散而為雨露,陰氣勝則凝 而為霜雪。毛羽者,飛行之類也,故屬於陽。介鱗者,蟄 伏之類也,故屬於陰。日者,陽之主也,是故春夏則群 獸除,日至而麋角解。月者,陰之宗也,是以月虛而魚 腦減,月死而蠃蠪膲。火上蕁,水下流,故鳥飛而高,魚 動而下。物類相動,本標相應。故陽燧見日,則燃而為 火,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虎嘯而谷風至,龍舉而景 雲屬,麒麟鬥而日月食,鯨魚死而彗「星出」,蠶珥絲而 「商弦絕,賁星墜而渤海決。」

二陰一陽成氣《二》,二陽一陰成氣三。合氣而為音,合 陰而為陽,合陽而為律。

天不發其陰,則萬物不生;地不發其陽,則萬物不成。 天圓地方,道在中央。日為德,月為刑,月歸而萬物死, 日至而萬物生。

夏日至則陰乘陽,是以萬物就而死。冬日至則陽乘 陰,是以萬物仰而生。晝者陽之分,夜者陰之分,是以 陽氣勝則日修而夜短,陰氣勝則日短而夜修。 規生,矩殺,衡長,權藏繩,居中央,為四時根。《道》曰:「規始 於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 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三月而為一時, 天地「以設,分而為陰陽。陽生於陰,陰生於陽,陰陽相 錯,四維乃通。或死或生,萬物乃成。蚑行喙息,莫貴於 人;孔竅肢體,皆通於天。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竅。天有 四時,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節;天有十 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 十節。」故舉事而不順天者,逆其生者也。

《主術訓》:「天氣為魂,地氣為魄。反之元房,各處其宅。 疾風而波興,木茂而鳥集,相生之氣也。」

《汜論訓》「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日夜分而 生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之與成,必得和之精。 積陰則沉,積陽則飛,陰陽相接,乃能成和。」

「詮。言訓,洞同天地,混沌為樸,未造而成物,謂之太一。 同出於一,所為各異。有鳥有魚有獸,謂之分物。方以 類別,物以群分,性命不同,皆形於有,隔而不通。分而 為萬物,莫能及宗。故動而謂之生,死而謂之窮,皆為 物矣。非不物而物物者也。物物者,亡乎萬物之中。 陽氣起於東北,盡於西南;陰氣起於西南,盡於東北。 陰」陽之始,皆調適相似。

《說山訓》:「天二氣則成虹,地二氣則泄藏,人二氣則成 病。陰陽不能且冬且夏,月不知晝,日不知夜。」

寒不能生寒,熱不能生熱,不寒不熱能生寒熱。故有 形出於無形,未有天地能生天地者也,至深微廣大 矣。

《泰族訓》:「天,設日月,列星辰,調陰陽,張四時。日以暴之, 夜以息之,風以乾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見其 所養而物長;其殺物也,莫見其所喪而物亡。此之謂 神明。」

濕之至也,莫見其形,而炭已重矣;風之至也,莫見其 象,而木已動矣。「日之行也,不見其移,騏驥倍日而馳, 草木為之靡,縣熢未轉而日在其前。故天之且風,草 木未動而鳥已翔矣。其且雨也,陰曀未集而魚已噞 矣。」以陰陽之氣相動也。

天地之施化也,嘔之而生,吹之而落。

「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月照其夜,日照其晝,陰陽化,列 星朗,正其道而物自然。故陰陽四時,非生萬物也;雨 露時降,非養草木也;神明接,陰陽和,而萬物生矣。」 《春秋繁露天辯在人》篇:「喜怒之禍,哀樂之義,不獨在 人,亦在於天;而春夏之陽,秋冬之陰,不獨在天,亦在 於人。人無春氣,何以博愛而容眾?人無秋氣,何以立 嚴」而成功?人無夏氣,何以盛養而樂生?人無冬氣,何 以哀死而恤喪?天無喜氣,亦何以暖而春生育?天無 怒氣,亦何以清而秋殺就?天無樂氣,亦何以疏陽而 夏養長?天無哀氣,亦何以激陰而冬閉藏?故曰:「天乃 有喜怒哀樂之行,人亦有春夏秋冬之氣」者,合類之 謂也。

《同類相動篇》:「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天地之陰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