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7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午中,乾道立矣。陰生午中,極於子中,坤道成矣。乾 坤者,萬物之父母也。當一陽初復,二陽既臨,陽在地 中,草木生焉。故草木之本皆居下,而末反居上,陽在 下也。三陽既交,四海漸壯,鱗介群生,羽蟲次之,故「魚 鱉身橫」,飛鳥兩足而昂首,陽未足也。五陽健而決,膏 脂生也,故「獸形近人。」至於六陽既全,乾道始備,人斯 立矣。故人首居上,足固在下,得天地之全氣以生者 也。陽以生之,陰以成之,自午至子,為六陰成物之氣, 故能全乾坤之德者為聖人。聖人得天地之全氣而 盡性踐形者也,詎非人物之初乎?然則曷以終?曰:生 長斂藏,一歲之終。滋育消滅,一物之終。非吾所謂終 也。若夫生物屏息,天地無有,斯為終矣。曰:終當奈何? 曰:「有終必有初。」作《物初論》。

《聖人所由惟一理》
明·陳琛

太極有對乎無極而太極,則太極無對矣。以其至一 而無對,故名之曰太極。是太極也者,無對之尊稱;而 聖人也者,有形之太極。夫太極,無極也,無極則雖聲 臭之微,亦俱泯於無矣。於形乎何有?聖人則有形有 色,而全體乎太極者也。故謂聖人為有形之太極也。 何以言之?天下無無對之物,蓋皆陰陽五行為之也。 陰陽有交易,有變易。交易則其對待之體,而顯然有 對者也;變易則其流行之用,一動一靜,一闔一闢,而 互為其根,亦未嘗不以兩而相對也。若五行則五其 數而不對矣。然以質而語其生之序,則水木陽也,火 金陰也;以氣而語其行之序,則木火陽也,金水陰也, 土則寄寓乎四者之間,故時有春夏秋冬,位有東西 南北,要皆一陰一陽,彼此互換,誰謂五行之數,而非 陰陽之對乎?故以言乎天地之造化,則陰陽盡之矣; 以言乎生民氣質,則剛柔盡之矣。剛有剛善剛惡之 分,柔亦有柔善柔惡之異。然要之,嚴毅幹固與強梁 猛隘雖不同而皆謂之「剛」,慈祥巽順與邪佞無斷雖 不同而皆謂之柔,語剛則與柔對,而剛不得以兼乎 柔,語柔則與剛對,而柔不得以兼乎剛。「剛柔之各一 其質,猶陰陽之各一其氣,此為彼對,彼為此敵,兩峙 不能以相統。故《易》《書》之作,由兩儀而四象,由四象而 八卦,由八卦而六十四卦,一剛一柔,錯雜間出,有反 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蓋亦 紛紛然其不一矣。然不一之中有至一焉,至一者默 寓於不一之內,而不一者斯一矣。伏羲立象以盡意, 設卦以盡情偽。文王、周公繫辭焉以盡其言。觀象玩 辭,觀變玩占,而剛柔萬殊,極天下之至賾,效天下之 至動,莫不居然備見。然非孔子《易》有太極之說,又孰 知不一之中有至一乎?一者理也,物皆有二,惟理則 無二,故謂理為一。以其至一不二,而物莫與對,故又 謂之太極也。太極一物也,而有兩體焉。聖人全體太 極,兼剛柔二者之善,而以時焉出之,而得其剛柔之 中也。不專於剛而亦不專於柔也,合剛柔而一之,非 專於剛而與柔對,亦非專於柔而與剛對也,故曰:「聖 人所由,惟一理也。」或曰:「天下如此其大也,萬事萬物 如此其多也,聖人自修身齊家以至於治國平天下, 有喜有怒,有哀有樂,有恩威之並行焉,有仁義之兼 濟焉,有武以戡禍亂而又有文以綏太平焉,有大禮 與天地同節,而又有大樂與天地同和焉,時剛時柔, 變化錯出,而萬理兼備,而謂其所由惟一理,可乎?」曰: 「理非有萬也,以事物有萬,而此理無乎不在,故既曰 一理,而又曰萬理,其實則一以貫之而無餘矣。」或曰: 「理尊於氣而為氣之主,理惟一而不二,則氣當聽命 於理,而何以氣化之運有雜擾,人物之稟有參差,然 則理亦或有時而不一乎?」曰:「理非有物也,當然而已 矣。氣有參差雜擾,而所謂當然者,則亙萬古而」不易 也。故造化有時或舛,而天地之大,人猶有憾,而終則 必復其常。人非下愚不移,而有克治之功,則可以復 其初。至於復初,則其所由者,亦莫非所當然,而不能 以不一矣。至於一,則亦聖人矣。故周子本《易》有太極 之說,而作為《太極圖》,始之曰「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 而主靜」,「立人極」而終之曰「君子修之吉」,正以見夫聖 人至一之地,吾人皆可勉焉以求至於一也。嗚呼!理 以一而得太極之尊稱,人以一而得聖人之美名,吾 人何為而不思所以一之乎?一則聖矣,聖則一太極 矣,而至靜無欲,則其所謂一也。無欲者誠也。荀子謂 養心莫善於誠,而先儒譏其不識誠,亦以其語一之 易也。《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由寡入無,可謂一之 方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