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1 (1700-1725).djvu/1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篇,皆以《定殺青簡書》可繕寫。《勸學至賦》篇。

楊倞《分易》卷第,更名《荀子》。韓文公曰:荀卿之書,語聖人必曰「孔子、子弓。」 子弓之事業不傳,惟太史公《書弟子傳》有馯臂子弓。子弓受《易》於商瞿。《論語釋文》引王弼注:「朱張字子弓」 ,荀卿以比孔子。後山陳氏曰:「子弓者,仲弓也。」 唐氏曰:「向博極群書,序卿事大抵本司馬遷,于遷書有三不合:春申君死當齊王建二十八年,距宣王八十七年。向言卿以宣王時來游學,春申君死而卿廢。設以宣王末年游齊,年已百三十七矣。」 遷《書記》:《孟子》以惠王三十五年至梁,當齊宣王七年。惠王以叟稱孟子,計亦五十餘。後二十三年,子之亂燕,孟子在齊,若卿來,以宣王時,不得如向言。後孟子百餘歲,田忌薦孫臏為軍師,敗魏桂陵,當齊威王二十六年,距趙孝成王七十八年。臨武君與卿議兵于王前,向以為孫臏倞以敗魏馬陵,疑年馬陵去桂陵又十三年矣。

《馬端臨文獻通考》

《儒家考》

楊倞注《荀子》二十卷。

晁氏曰:趙荀況撰,漢劉向校定,除其重復,著三十二篇,為十二卷,題曰《新書》。稱「卿,趙人,名況。當齊宣王、威王之時,聚天下賢士稷下,是時荀卿為秀才,年十五,始來游學。至齊襄王時,荀卿最為老師。後適楚,相春申君,以為蘭陵令,已而歸趙。」 按威王死,其子嗣立,是為宣王。楚考烈王初,黃歇始相。《年表》自齊宣王元年至楚考烈王元年,凡八十一年,則荀卿去楚時近百歲矣。楊倞唐人,始為之注,且更《新書》為《荀子》,易其篇第,析為二十卷。其書以性為惡,以禮為偽,非諍諫,傲災祥,尚強霸之道。論學術則以子思、孟軻為飾邪,說文姦言,與墨翟、惠施同詆焉。論人物則以平原、信陵為輔拂,與伊尹、比干同稱焉。其指往往不能醇粹,故後儒多疵之云。昌黎韓氏曰:「荀氏書,考其辭,時若不粹,要其歸,與孔子異者鮮矣,抑猶在軻、雄之間乎?孔子刪《詩》,筆削《春秋》,合於道者著之,離於道者黜去,故《詩》《春秋》無疵。余故削荀氏之不合者,附於聖人之籍,亦孔子之志歟!孟子醇乎醇者也。荀與揚大醇而小疵。」 東坡蘇氏曰:「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滅其書,大變古先聖王之法,於其師之道不啻若寇讎及。今觀荀卿之書,然後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於荀卿,而不足怪也。荀卿者,喜為異說而不讓,敢為高論而不顧者,其言愚人之所驚,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軻,世之所謂賢人君子也。荀卿獨曰:『亂天下者,子思、孟』」 軻也。天下之人,如此其眾也。仁人義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獨曰:「人性惡。桀、紂,性也;堯、舜,偽也。」 由是觀之,意其為人,必也剛愎不遜,而自許太過。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程氏曰:荀卿才高其過多,揚雄才短其過少,韓子稱其大醇,非也。若二子可謂大駁矣。且「性惡」 一句,大本已失矣。

《朱子語錄》曰:「荀子儘有好處,勝似揚子,然亦難看。」 看來荀卿亦是剛明底人,只是粗。

陳氏曰:《漢志》作「孫卿子」 者,避宣帝諱也。至楊倞始復改為《荀》,分為二十卷而注釋之。淳熙中,錢佃、耕道用元豐監本,參校江西漕司其同異著之篇末,凡二百二十六條,視他本最為完善。

荀子部總論

《宋周子通書後錄》

《荀子》

《荀子》云:「養心莫善於誠。」《荀子》元不識誠,既誠矣,心安 用養邪?

《程子遺書》

《荀子》

荀子謂「博聞多見,可以取道,欲力行堯禹之所行,其 所行皆外也。 有學不至而言至者,循其言可以入 道。」門人曰:「何謂也?」曰:「真積力久,則入荀卿之言也。優 而柔之,使自求之;厭而飫之,使自趨之,若江河之浸, 膏澤之潤,渙然冰釋,怡然順理,杜預之言也。『思之思 之,又重思之,思而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 精誠之極也』」,《管子》之言也。此三者循其言,皆可以入 道,而三子初不能及此也。

《王安石文集》

《荀卿論》

《荀卿》載孔子之言曰:「由,智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