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川」為一書之綱;次冀州,以王畿為九州之首;次八 州,次導山,次導水,以見經理之先後。次九州、四隩、九 川、九澤、四海,以結經理之效;次制貢賦,立宗法,祇台 德。先分五服,以述經理之政事,而終之以聲教,訖于 四海,執元圭以告厥成功。始終本末,綱紀秩然,非聖 經其能然乎?

《敕天之歌》,正大小雅之權輿也。《五子之歌》,「變風」,變雅 之權輿也。

讀《五子》之歌、《湯誓》《泰誓》諸篇,則知唐、虞之盛為不可 及矣,風氣日降,不可返矣。

《洛誥》以「沖子」、「孺子」稱「成王」,皆不可曉。周公雖元聖,豈 可以此稱其君?不可解。

伊訓告君之詞,曰「德」,曰「仁」,曰「誠」,曰「敬」,曰「明命」,曰「一」,曰 「道」,皆歸于人君之一心。大臣正君之職,于是可見。 《易》雖古于《書》,然伏羲時但有卦畫而無文辭,文辭實 始于《書》。故凡言德,言聖,言神,言心,言道,言中,言性,言 天,言命,言誠,言善,言一之類,諸性理之名,多見于《書》。 《書》之後乃有《易》之辭及諸經書聖賢發明性理之名, 雖有淺深不同,實皆原于《書》也。

邵寶語錄

《簡端錄》

《書》以道政事,仲尼刪《書》,豈徒以文乎哉?篇有大義焉, 其間小節目不論也。是故《典》《謨》《禪》、繼也;《湯誥》《牧誓》、弔、 伐也;《太甲》,復也;《盤庚》,遷也;《大誥》,攝也;《顧命》,終也;《康王 之誥》,始也。他篇準是,無無義者。

右《堯典》曰:「若稽古之簡。」

人倫之權,聖人行之,不待變而後通者,其惟堯乎!嗣 焉而廢,權父子也;側焉而揚,權君臣也。二女並降,權 夫婦也;貳室迭賓,權朋友也。乃若升陑誓牧,遷桐辟 官,則變而後通者也。故曰:「其唯堯乎!」

已上並《堯典》「明明揚側陋之簡。」

有德而才不足者,有矣,未有無德而有才者也。無德 而有才,不謂之才。「是故九德咸事,則俊乂在官;人君 惟德之用」,則才在其中矣。才,所以治天下之事者也, 求才於才,不若求才於德,古之知人能官人者如此。

右《皋陶謨》「日宣三德之簡。」

十二章皆象物,獨黻也有象而無物何居?黼、黻之施 於繪事尚矣。黼取其斷,「黻」取其辨,蓋古之遺繪也。繡 于裳自舜始,其象與義蓋取諸此。

右《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之簡。」

禹非自敘其績,于以見出頑之實耳。苗之頑,所謂堯 舜猶病者也,而其心固未嘗忘,且外之也。堯往矣,舜 不念,可乎?此禹之所謂憂也。

右《益稷》苗頑,不即工之簡。

《厥賦》下下,書法之常也。變而言「貞」,聖經所以為訓也。 微哉遠乎!

右《禹貢》「兗州」 ,厥賦「貞之」 簡。

王正必歸于一,《甘誓》何為言三正也?天工之亮,莫大 于時,三正之于時大矣。子,《詩》所謂「一之日也」;丑,《詩》所 謂「二之日也」;寅,《詩》所謂「三之日」也。是三月者,庶事皆 有所始,于此怠棄,則違天廢事孰甚焉?故奉天討者, 以為罪之首,而不奉王正次之。

右《甘誓》「有扈氏怠棄三正」 之簡。

「昭穆以盡世,伯叔季以盡序。」序言于弟,上以該諸父 之世,下以該諸子孫之世。

右《呂刑》伯父伯兄之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