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顧命》,顧,還視也。成王將崩,命群臣立康王,史序其事 為篇,謂之《顧命》者。鄭元云:「回首曰顧,臨死回顧而發 命也。今文、古文皆有。」呂氏曰:「《成王經》三監之變,王室 幾搖,故於此正其終始特詳焉。《顧命》,成王所以正其 終。《康王之誥》,康王所以正其始。」

《康王之誥》,今文、古文皆有,但今文合於《顧命》。

朱子曰:「伏生以《康王之誥》合於《顧命》,今除卻序文讀著,則文勢自相接連。」

《畢命》康王以成周之眾,命畢公保釐。此其《冊命》也。今 文無,古文有。唐孔氏曰:「《漢律曆志》云:『康王《畢命豐刑》 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冊書。《豐刑》』。此偽 作者傳聞舊語,得其年月不得』」以下之辭,妄言作《豐 刑》耳,亦不知《豐刑》之言何所道也。

君牙,臣名。「穆王命君牙為大司徒」,此其誥命也。今文 無,古文有。

問:「《君牙》《冏命》等篇,見得穆王氣象甚好,而後來乃有車轍馬跡馳騁天下之意,如何?」 朱子曰:「此篇乃內史之屬所作,猶今翰林作《制誥》。然如《君陳》《周官》《蔡仲之命》《微子之命》等篇,亦是當時此等文字自有格子,首呼其名而告之,末又為嗚呼之辭以戒之,篇篇皆然。觀之可見。」 呂氏曰:「《穆王書》三篇,《君牙》《冏命》,初年書也」 ;《呂刑》末年書也。中雖放逸,不克保其始之祗畏,然暮年哀敬,初心復還。「舜命契為司徒」 止一語,而《君牙贊書》至一篇,世降而文勝也。然周家之典刑文獻在焉。

《冏命》。穆王命伯冏為太僕正,此其誥命也。今文無,古 文有。呂氏曰:「陪僕𣊓御之臣,後世視為賤品而不之 擇者。曾不知人主朝夕與居,氣體移養,常必由之。潛 消默奪於冥冥之中,而明爭顯諫於昭昭之際,抑末 矣。」自周公作立政,而嘆綴衣虎賁,知恤者鮮,則君德 之所繫,前此知之者亦罕矣。周公表而出之,其選始 重。穆王之用太僕正。特作命書。至與《大司徒略》等。其 知本哉。

陳氏大猷曰:「《周禮》止有太僕、下大夫二人,此言太僕正,正其長也。又有祭僕、御僕、隸僕、戎僕、齊僕、道僕、田僕等,正皆長之。上薰陶涵養乎君德,下簡擇表率乎群僚,所繫甚重,故命冏焉。」 蘇氏曰:「昭王南征不復至,齊桓乃以問楚,是終穆王之世,賊不討也。王終無憤恥之心,乃欲車轍馬跡周於天下。今觀《君牙》、伯冏二」 書,皆無哀痛慘怛之意,但曰「嗣先王,宅丕后」 而已,非祭公謀父以《祈招》之詩。收王放心,王其不沒乎!張氏曰:「伯冏之為太僕,正穆王馳騁天下而不能正救者也。」 然《三、復》二篇,其言慇懃惻怛,何也?曰:唐德宗何人哉?陸贄作奉天詔書,山東父老為之感泣。則二篇之書,豈非當時仁人君子閔王之無志,故修辭立誠以勸勵其臣下歟,夫子錄之。聖人不以人廢言,亦取秦穆悔過之意。

《呂刑》,呂侯為天子司寇,穆王命訓刑以詰四方。史錄 為篇,今文古文皆有。 按此篇專訓贖刑,蓋本《舜典》 「金作贖刑」之語。今詳此書,實則不然。蓋《舜典》所謂贖 者,官府學校之刑耳。若五刑則固未嘗贖也。五刑之 寬,惟處以流;鞭扑之寬,方許其贖。今穆王贖法,雖大 辟亦許其贖免矣。漢張敞以討羌兵食不繼,建為入 穀「贖罪之法,初亦未嘗及夫殺人及盜之罪,而蕭望 之等猶以為如此則富者得生,貧者獨死,恐開利路 以傷治化,曾謂唐虞之世而有是贖法哉?穆王巡遊 無度,財匱民勞,至其末年無以為繼,乃為此一切權 宜之術,以斂民財。夫子錄之,蓋以示戒。然其一篇之 書,哀矜惻怛,猶可以想見三代忠厚之」遺意云爾。又 按:《書》傳引此,多稱《甫刑》。《史記》作「甫侯言於王,作《修刑》。」 辟呂後為《甫歟》。

朱子曰:「《呂刑》一篇,如何穆王說得散漫,直從苗民蚩尤為始,作亂道起。若說道都是古人元文,如何出於孔氏者多分明易曉,出於伏生者,都難理會?」

《文侯之命》:「幽王為犬戎所殺。晉文侯與鄭武公迎太 子宜臼立之,是為平王。以文侯為方伯,賜以秬鬯弓 矢,作策書命之。史錄為篇。」今文、古文皆有。

《費誓》,「費,地名。」淮夷、徐戎並起為寇,魯侯征之於費誓 眾,故以《費誓》名篇。今文古文皆有。 按《費誓》《秦誓》皆 侯國之事,而繫於帝王書末者,猶《詩》之錄《商頌》《魯頌》 也。

秦誓《左傳》: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 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 曰:「不可。」公辭焉。使孟明、西乞、白乙伐鄭。晉襄公帥師 敗秦師於殽,囚其三帥。穆公悔過,誓告群臣。史錄為 篇,今文古文皆有。

薛瑄文集

《讀書錄》

「堯以『欽』」之辭始,益稷以「欽」之辭終,則堯舜傳心之要 可知矣。

古人敘事之文極有法。如《禹貢》篇首以「敷土、奠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