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林書解儘有好處,但自《洛誥》以後,非他所解。

以上並朱子語錄及文集中摘出

鄱陽柴氏與尊己程氏書曰:唐、虞三代,聖帝明王,與 其良臣碩輔,精神心術之妙,推之天下,以為大經大 法者,盡在於《書》。嘗謂善言道者,必有至要不可易之 論,如《詩》『思無邪,禮無不敬』,皆可蔽以一言。吾友深於 《書》者,必有至要不可易之論,願蔽以一言,以為讀書 之指南。」程氏答曰:讀書必有綱領,自有綱領而提之, 則其間世變之殊,事為之異,皆可會而通之,一以貫 之。」《五十八篇》之所載唐、虞三代聖君賢相,撫世酬物, 殊時殊事,而可蔽以一言者,其在於允執厥中」乎?是 中也,隨事而有;聖賢之於是中也,當事而存。是故堯、 舜之禪受,堯舜之執中也;禹之傳子,禹之執中也;湯、 武之放伐,湯武之執中也;伊尹之相太甲,周公之輔 成王,伊周之執中也。親如瞽瞍而不克諧以孝,則非 為人子之中。頑如有苗,而不誕敷文德,則非格遠人 之中。君如《紂》而不去、不囚、不死,則非微子、箕子、比干 之中。水土不平,亳不遷,洛不作,則非拯民定業之中。 其他如訪箕子以傳道,誅三監以安周」,董正治官、《居 喪》《出誥》《訓夏》《贖刑》、「《攘戎悔過,與凡「修身任賢,奉天畏 民,保治遵法、納忠輔德,因革廢置,寬嚴久速,跡雖差 殊,理實一致,無非隨時順理,因事處宜,各當其可,各 適其宜而已。故堯之授舜,舜之授禹,自「執中之外無 他語,而湯武諸君所以相與繼天立極,與其諸臣所 以相與扶世立教,大抵皆以此中相傳,而易地皆然 者也。此所以上契天心,下合民情,百世以俟聖人而 不惑者也,然異乎「子莫之執中者,聖賢固有精一之 功,而非徒中之強執也。堯舜性之,雖不俟於精一,而 自然能合乎中。湯、武而下反之,則必由此而後造於 粹然之地焉。以是觀之,則知〈書〉》之要,而唐、虞、三代之 弘綱要旨,雖不中不遠矣。柴氏中行字與之程氏去華字實之 程氏又答友人問曰:「『前輩謂讀書要識聖賢氣象』。某 謂讀《尚書》亦當識唐虞三代氣象。唐虞君臣,交相儆 戒,夏商以後,則多臣戒君耳。禹皋戒君,儆於未然,辭 亦不費;夏商以後,則事形而後正救之,如《太甲》《高宗》 《肜日》《旅獒》等篇,且反覆詳至,不憚辭費矣。觀啟與有 扈戰於甘野,以天子之尊統六師,與一強諸侯對敵」, 前此未聞也。湯之伐夏,自《湯誓》《湯誥》外,未嘗數桀之 惡,且有慚德。武王伐紂,則有《泰誓》《牧誓》《武成》凡五篇, 歷歷陳布,惟恐紂惡不白,己心不明,略無回護意矣。 伊尹諫太甲,不從而放之,前此無是也。使無尹之志, 則去鬻拳無幾。然太甲天資力量遠過成王,太甲悔 悟,尹遂可以告歸周公,則讒疑交起,雖風雷彰德之 餘,宅中圖大之後,不敢去國,且切切挽召公以同心 輔佐,用力何其艱也!堯以大物授舜,舜以大物授禹, 此豈細事,而天下帖然無異辭。盤庚以圮於耿而遷 國,本欲安利萬民,而臣民讙譁至勤。三篇訓諭而僅 濟,然《盤庚》猶可也。周之區處商民,自《大誥》以後,《畢命》 以前,藥石飲食之,一以為龍蛇,一以為赤子,更三紀 之久,君臣共以為國家至大至重之事,幸而訖於無 虞,視堯舜區處苗頑,又何甚暇而甚勞也!精一執中, 無俟皇極之煩言;欽恤明刑,何至《呂刑》之騰口。降是 而《魯》《秦》二誓,見取於經,而王跡熄,霸圖兆矣。世變有 隆污,風俗有厚薄,固應如此。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 讀書者其毋苟乎哉。

婺源滕氏:和叔《尚書大意序》曰:《書》之大意,一「中」字而已。 「允執厥中」,書所以始。「咸中有慶」,書所以終。以此一字, 讀此一書,迎刃而解矣。

中星考

《堯典》中星與《月令》中星,候之必于正南午位則同,而 其象與星宿不同。所以不同之由有四焉:曰「古略而 後漸詳,一也;《堯典》以中氣,《月令》以月本,而不專以中 氣,二也;歲差,三也;昏刻之難定,四也;周天三百六十 五度四分度之一,其形之圓如彈丸,其覆地之形如 覆盂,其旋遶也如轉轂。天半覆地上,半包地下,二十」 八宿亦半隱半見,隨天而旋焉。天左旋,一日繞地一 周而過一度;日亦左旋,一日繞地一周而比天為不 及一度。積一期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日與 天會。故占天者,於節氣初昏之時,候某星中于正午 之位,以審作曆之差否。古今一律,特詳略不同爾,不 必拘於「南面聽治」、「視時授事」之說。今術家欲辨方位, 必先定子午針以為準,亦其遺法。中星無刻無之,特 白日不見,他時無準,惟于節氣初昏之時,候之正午 為便爾。是故「中星」二字,始見于《孔傳》曆象日月星辰 之下,前此未見也。《堯典》候中星之法,歷一月而中星 移次,歷三月而中星移方。地之四方,一定不易,而天 之四象十二次、二十八宿運轉不停,惟春分星鳥,南 星昴西星虛,北星火東,天位與地位合。春而夏則鳥 轉而西,火轉而南,虛轉而東,昴轉而北矣。所謂中星 移方者如此。倣此而推,他皆可見。《堯典》中星惟虛昴。 以二十八宿言,星鳥取四象,星火取十二次,互相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