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二十四卷目錄

 書經部總論四

  宋鄭樵辨偽古文今文辨 讀書當觀其意 中星辨

  王應麟玉海十例

  馬端臨文獻通考論古文今文尚書

  元金履祥尚書表注論伯益 西伯戡黎辨 微子不奔周辨 論處殷

  民 論三監

  陳櫟集傳纂疏讀尚書綱領 中星考

經籍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書經部總論四

宋鄭樵辨偽

古文今文辯

伏生之書所以艱深不可通者,伏生,齊人也。齊人之 語多艱深難曉,如《公羊》,齊人也。故《春秋》語亦艱深,如 昉於此乎?登來之者,何休註云:「齊人語。」以是知齊語 多艱深難曉者。或者又云:《盤誥》。「牙,自是書之本體。 《典》《謨》《訓》《貢》《範》《湯誓》《泰誓》等書,同出於伏生,而明白坦 亮如彼,豈齊音使然?」詳二說皆是,然未有的論。後見 《朱文公語錄》云:「《典》《謨》之書,必是經史官潤色來,《尚書》 誥命皆分曉,亦是當時制誥是朝廷做的文字,如《盤 庚》《酒誥》等篇,皆是當時與民說話,正如今之榜文曉 諭,方言俚語,隨時各不同。後來追」錄而成此言,實為 的論。

讀書當觀其意

「典、謨、訓、誥、誓、命」,孔安國以為《書》之六體。由今觀之,有 一篇備數篇之體。如《大禹謨》曰「禹乃會群后誓師」,則 是謨亦有誓也;《說命》曰「王庸作書以誥」,則是命亦有 誥也。以至《益稷》《洪範》本謨而不言謨,《旅獒》《無逸》本訓 而不言訓,《盤庚》《梓材》本誥而不言誥,《引征》不言誓,《君 陳》《君牙》不言命,然此可以論《書》之文,不可論《書》之旨。 大扺五十八篇之中,聖人取予之意各有所主,有取 於治亂興廢之所由者,如《典》《謨》《訓》《誥》《湯誓》之類是也。 有世不得以為治,君不足以為賢,而有取其言以傳 遠者,如《五子之歌》,《君牙》《冏命》之類是也;有取其事者, 《引征》是也;有取其意者,《呂刑》是也;有特記其時者,《文 侯之命》是也;有以示戒勸者,《費》《秦誓》是也。大扺上古 之世,風俗淳厚,初未有奇傑可錄之事,故史官所存, 不過君臣之間忠言嘉謨,與夫國家興亡大致而已, 其他世次、年月、官秩、名氏,以為無益於治,皆所不取 焉。使後世之君讀其書,想其人有生而知之,安而行 之,則為堯、舜、禹、湯、文、武矣;有學而知之,利而行之,則 為啟、中宗、高宗、成、康矣,有困而知之,有勉強而行之, 則為太甲、穆王矣;困而不知,反以極於危亡,則為太 康、桀紂矣。其所示勸諭告戒之言,與《三百篇》之美刺, 二百四十二年之褒貶者無以異也。唐李翱曰:「其讀 《春秋》也,若未嘗有《詩》;其讀《詩》也,若未嘗有《易》;其讀《易》 也,若未嘗有《書》。其知六經也哉!」

中星辯

言天文者,以斗建以昏中,皆定戌時。如此,則《六經》之 書,凡言「見」者,見于辰也;凡言「正」者,正于午也;凡言「中」 者,中于未也;凡言「流」者,流于申也;凡言「伏」者,伏于戌 也。中星之說,雖經傳無明文,要之其說有二:有正于 午者,謂之中。方位有中于未者,謂之「中」;星宿之見伏《堯典》四 仲迭建之星,則以午為中;《月令》昏旦之星,則以未為 中。以午為中者,謂人君南面而聽天下,考中星以正 四時,故以午為中。若夫論星辰之出沒,則又不然。天 傾西北,地不滿東南,天勢東南高而西北下。凡星辰 之運,始則見于辰,終則伏于戌,自辰至戌,正于午,中 于未焉,故以未為中。且以火星論之,惟其以午為正, 故《堯典》言「日永星火,以正仲夏。」五月惟其以未為中,故 《月令》言「季夏。」六月昏火中。惟其至申為流,故《詩》曰:「七月 流火。」惟其以辰為見,以戌為伏,故《傳》曰:「火見于辰,火 伏而蟄者畢。」不特火星為然,諸星亦然。如《詩》曰「定之 方中」,亦以十月取中於未也。《大扺》巳午未皆南方,則 以午為中。辰巳午未申酉戌為火見,伏之始終,則以 未為中,兩言盡之矣。《堯典》則舉四時之正而言之,《月 令》則舉十二時之中而言之,此其所以不同也。堯典言分

「至之中」 ,《月令》言昏旦之中。

王應麟玉海

十例

《書》為例有十:曰:「典、謨、貢、歌、誓、誥、訓、命、征、範。」

馬端臨文獻通考

論古文今文尚書

九峰蔡氏曰:「按漢儒以伏生之書為今文,而謂安國 之書為古文。以今考之,則今文多艱澀,而古文反平 易。或者以為今文自伏生女子口授,晁錯時失之,則 先秦古書所引之文皆已如此,恐其未必然也。或者 以為紀錄之實語難工,而潤色之雅詞易好,故訓誥 誓、命有難易之不同,此為近之。然伏生背文暗誦,乃」 偏得其所難;而安國考定於科斗古書,錯亂磨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