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成王未嘗一日居洛,後面如何卻與周公有許多答 對?」又云:「『『王在新邑』,此如何解』?伯恭遂無以答。」後得書 云:「誠有解不得處。」

右語類一條

《無逸》

柳兄言:「東萊解《無逸》一篇,極好。」曰:「伯恭如何解『君子 所其《無逸》』?」柳曰:「東萊解『所』字為『居』字。」曰:「若某則不敢 如此說。」諸友問:「先生如何說?」曰:「恐有脫字,則不可知。 若說不行,而必強立一說,雖若可觀,只恐道理不如 此。」

舜功問:「『徽柔懿恭』,是一字,是二字?」曰:「二字上輕下重。 柔者須徽,恭者須懿。柔而不徽,則姑息,恭而不懿,則 非由中出。」

《璘錄》云:「柔易於暗弱,徽有發揚之意;恭形於外,懿則有蘊藏之意。」

以上語類二條

《君奭》

顯道問「召公不悅」之意。曰:「召公不悅,只是《小序》恁地 說,裡面卻無此意。這只是召公要去後,周公留他,說 道朝廷不可無老臣。」又問:「『又曰』等語不可曉。」曰:「這箇 只是大綱綽得箇意脈子,便恁地說。不要逐箇字去 討,便無理會。這箇物事難理會。」又曰:「『弗弔』,只當作去 聲讀。」

右語類一條

召公不悅,蓋以為周公歸政之後,不當復留而已,亦 老而當去,故周公言二人不可不留之意。又歷道古 今聖賢倚賴老成以固其國家之事。又曰:「予不惠若 茲多誥,予惟用閔于天越民。」只此便見周公之心,每 讀至此,未嘗不喟然太息也。

此條答徐元聘

《立政》

問:「『立政茲乃三宅無義民』。據此,三宅,即上文『宅事』」、「宅 牧」、「『宅準』之『宅』。今孔氏蘇氏以為『居無義之民』,猶《舜典》 『五宅三居』之義。呂氏以『三宅無義民』一句,『桀德惟乃 弗作往任,謂當桀之時,三宅者曾無義民』。未知二說 孰長?」曰:「呂說是。」

此條答潘子善

問:「司徒、司馬、司空、亞旅,不知何故敘於太史、尹伯、庶 常、吉士之下?呂氏以為諸侯之官,未知是否?」曰:「謂三 官之副與其屬耳。」

亞謂小司徒之屬,旅則下士也。見《周禮序官 》,《答潘子善》。

文王惟克厥宅心,人皆以宅心為處心,非也,即前面 所說三有宅心爾。若處心,則當云「克宅厥心。」

右語類一條

《周官》

漢人亦不見今文《尚書》,如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當時只見《牧誓》有所謂「司馬、司空、司徒、亞旅」,遂以為 古之三公,不知此乃為諸侯時制。古者諸侯只建三 卿,如《周官》所謂三太、三少、六卿。及《周禮書》乃天子之 制。漢皆不及見。又如《中庸》「一戎衣」,解作「殪戎殷」,亦是 不見今《武成》「一戎衣」之文。

右語類一條

《顧命康王之誥》

伏生以《康王之誥》合於《顧命》。今除著序文讀著,則文 勢自相連接。

右語類一條

問:「康王釋喪服而被袞冕,且受黃朱圭幣之獻。諸家 皆以為禮之變,獨蘇氏以為禮之失。」曰:「天子諸侯之 禮,與士庶人不同,故孟子有『吾未之學』之語,蓋謂此 類耳。如《伊訓》,元祀十二月朔,亦是新喪。伊尹已奉嗣 王祇見厥祖,固不可用凶服矣。漢唐新主即位,皆行 冊禮,君臣亦皆吉服,追述先帝之命,以告嗣君。」

《韓文外集》《順宗實錄》中有此事可考。

蓋「《易》世傳授,國之大事,當嚴其禮,而王侯以國為家, 雖先君之喪,猶以為己私服也。五代以來,此禮不講, 則始終之際,殊草草矣。」

此條答潘子善

銖問:「《太保》稱『成王獨言『畢協賞罰』,何也』?」曰:「只為賞不 當功,罰不及罪,故事事差錯。若『畢協賞罰,至公至明, 何以及此』?」又問「張皇《六師》。」曰:「『古者兵藏於農,故六軍 皆寓於農。張皇六師』,則是整頓民眾底意思。」

右語類一條

《君牙》

安卿問:「《君牙》《冏命》等篇見得穆王氣象甚好,而後來 乃有『車轍馬跡馳天下』之事,如何?」曰:「此篇乃內史太 史之屬所作,猶今之翰林作制誥。然如《君陳》《周官》《蔡 仲之命》《微子之命》等篇,亦是當時此等文字自有箇 格子,首呼其名而告之,末又為嗚呼之辭以戒之,篇 篇皆然。觀之可見。如《大誥》《梓材》《多方》《多士》等篇,乃當」 時編人君告其民之辭,多是方言,如「卬」字即「我」字。沈